《守望匠心 青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及传统技艺普及读本》分为传统美术篇和传统技艺篇两册,为针对青少年们普及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读物,在内容上以中国民间传统美术及传统技艺的概念入手,结合我国的传统民俗,精选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中美感和形式感、有民族本土艺术特色的年画、剪纸、泥塑、风筝、唐卡、织造、漆艺、陶瓷等艺术品类进行分类介绍,包含每一品类的历史渊源、分布状况、代表作品、艺术风格、传承保护现状等基本内容,并配有大量精美的作品图片,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献给广大青少年读者,补充了青少年审美教育中资料较为匮乏的一面,修正了目前市面上鱼目混杂的非遗读本中知识点的错误,是目前较少看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读本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有积极意义。
.
面对空白的纸,不知该从何下笔吗? 你很想画超出界线以外,但又不敢这么做吗? 如何才能大胆自由发挥创意? 本书颠覆一般传统书籍的格式,每页以不同的指示文字及插图,引导读者突破书本的局限,随时随地放肆涂写、画,创作个人化作品。 在页面上藏一个秘密、剪下来穿在身上、让书漂起来、收集各种数字、以书记录时间、滴上泥巴、带书去散步、用线把某页填满、拓印叶子、收集姓名/梦、盖手印、记录天上飞的鸟儿 作者希望借由这些大部分人从来不会对书做的事,让读者亲身体验发想创意的过程,鼓励读者以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找到新的方式发挥想象力,真正享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而借由一些看似 破坏 的动作,作者也鼓励读者进行创意大探索,突破自我,走出框架,无拘无束大胆勇敢尝试,体验生命的各种可能性。现在,无论你走到哪,
文人画,又称 士夫画 ,它指具有 文人气 ,即今人所谓 文人意识 的画。北宋以后,文人画理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是围绕 真 问题而展开的。文人画家所追寻的这种超越形似的真实是一种 生命的真实 ,是作为 性 的真实。以此角度划分中国绘画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即: 得势 得韵 得性 。本系列作品,通过元代以来十六位画家的观照,来看文人画对生命 真性 追踪的内在轨迹。 本书为此丛书中的一本,探讨 黄公望的浑朴画风 ,具体分为无分别的智慧、神性与理序等内容。
本书由意大利艺术史学家朱利奥 卡洛 阿尔甘(Giulio Carlo Argan)与毛里齐奥 法焦洛(Maurizio Fagiolo)合著,1974年出版后畅销意大利与西欧,成为历史艺术文献领域不可或缺的经典工具书。在上篇 艺术史研究的前提 中,阿尔甘首先深入浅出地整理并提出了艺术史研究中的普遍问题,如艺术的领域、艺术史的任务、艺术品的真伪与品质等命题。接着法焦洛在下篇 书目导读 中具体阐述了研究的工具、方法论、研究的问题、艺术史学家的职业等,详尽列出了艺术史学的各类入门书目(包含绘画、雕刻、建筑、工业设计、都市计划、舞台设计等范畴),同时介绍了艺术史学的发展与成果。本书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涵盖艺术史学领域整体的必要信息。
傅抱石为近现代艺坛巨擘,在绘画创作、篆刻创作及画论研究等方面皆有极深造诣,其中绘画创作尤为世人推重。其人物画线条劲健,气韵生动,深得传神之妙。 《谈山水画创作》共收录其有关山水创作的文章数篇,具体包括:《论皴法》,选自《傅抱石画论》;《谈山水画创作》,选自《傅抱石画论》;《谈山水画写生》,选自《傅抱石画论》;《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选自《文汇报》1959年10月14日刊文;《东北写生杂忆》,选自《新华日报》1961年11月15日刊文;《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选自《傅抱石画论》。这些文章,从山水画创作的笔墨技法,到具体写生实践,再到总括创作中基本原则,希望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并结合古人以及傅氏的具体画作,使读者更直观而全面地领会名家创作技法、创作思想。
对培根的 访谈有两次,1991—1992年本书作者、法国艺术史学者米歇尔·阿辛博所做的访谈即是其一。阿辛博的访谈进行了三次,1992年培根意外因病去世,后续的访谈计划因而搁浅。时年,培根已经83岁。这是他生前 一次访谈,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遗嘱”。话语简淡,近时亲密,远时断语涵盖乾坤。谈自己,金句迭出;谈他人,满目繁华。访谈内容包括:一是培根的艺术世界,包括培根的艺术理念与绘画实践,例如三联画、肖像画等;其他画家对培根的影响,从契马布埃到米开朗琪罗,到近代画家如梵高、毕加索,到同时期画家如巴尔蒂斯、贾科梅蒂等。二是培根的精神世界,包括音乐家如瓦格纳、勋伯格,哲学家如尼采、弗洛伊德,文学家如普鲁斯特、艾略特、康拉德等对培根的影响;摄影、电影、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与其
《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明李淳著。学习书法,在掌握基本运笔方法之后,需进一步讲求所书各字的结构,而汉字的形体有大小疏密、肥瘦长短、仰覆屈伸、借势变换等种种不同。前人论说众多,极为浩繁纷杂。有鉴于此,李淳取法陈绎曾、徐庆祥二家之著作总结为《大字结构八十四法》。此结构八十四法,自提出后即为学书、论书者所重视和采纳。清光绪十五年(1889)二月,李象寅据文献将例字重新书写,因结字端严俊美,与李淳原文相得益彰,故书商竞相翻刻售卖,遂成为书法学习的重要参考书。本次出版,即以清末民初刻李象寅书本为底本,重新编排整理。
从识篆和学习篆刻的角度说,临习说文部目,可增强识篆能力。因为我国汉字大都由各种偏旁部首组成,掌握了部首,即可按部首的编排组合了解字形结构,许多汉字亦均可据此认识,并旁通其 八书 规律。王福厂是位篆刻家,他的篆字几乎可以直接入印,故对学习篆刻的人来说,也是很好的入门范本。本次出版,选取了王福厂所书《说文》部首,其右下角标注曾纪泽所书楷书部首,且于其上标示拼音。书后附有冯桂芬《说文部首歌》。本书是一本了解《说文解字》部首的上佳读本,同时也是学习篆书的较好范本。
《始平公造像记》在洛阳市南部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其文字作为书法艺术则在著名的 龙门二十品 中尤为第一珍品。它一反南朝靡弱的书风,开创北碑方笔的典型,以阳刚之美流传后世。该书内附临习范本,将本帖临习的讲解视频与临摹范本结合,为便于读者临习,本帖配有近原大的摹本,供读者直接临习和描摹。 通过对《始平公造像记》中每个字与笔画的讲解,可以使读者更加精确地掌握笔法的应用和字的结构。该书内容由书法名家任云程老师精心搭配,使读者在临摹过程中更加精准临摹字帖。
《写真秘诀》又称《传真心领》,为总结中国传统肖像画法入门文献。该书乃丁皋据祖父辈数代经验积累,并结合自己多年创作实践编写而成。全书分为上下卷,上卷论述部位、起稿、阴阳虚实、面部各部位画法以及染法等,下卷则讲解俯仰向、誊写画像、衣冠补景等。全书层次分明,循序渐进,介绍传统肖像画技法具体而详尽,诚可谓 言似浅近,义实显明。巧者得之,固可心心相印;拙者见之,亦可一目了然。则斯谱与人规矩,而并与人生巧,庶为传真之秘诀云尔 。
《范治斌水墨山水画精品集》为新推出的美术鉴赏类图书,在中国画领域,新工笔和新水墨的出现。他们作为中国画坛的新兴力量。本套图书旨在发现并梳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艺术品格的美术作品集结成册,从而为有潜力的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可能,深受国内青年画家的好评。《范治斌水墨山水画精品集》共收录25名现当代活跃在工笔画坛的画家的新力作进行赏析,可领略当代画家的艺术水平。收录画家作品,皆以画面唯美生动,用墨设色淡雅,创作构图新颖,内容极富生活气息,并附有读者粉丝关心的名家工作室、画室的照片。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即是通过朴素的叙述,展现出毛泽东孜孜不倦的读书侧影。作者之一逄先知,自1950年至1966年,为毛泽东管理图书报刊,对毛泽东的读书生活颇为熟悉;另一位作者龚育之,曾多次和毛泽东探讨哲学问题;第三位作者石仲泉所做的研究工作都是与毛泽东有关的。他们将对毛泽东的了解,特别是对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了解真实地记录下来,这是研究毛泽东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一般读者所关心的。
《古书的装帧:中国书册制度考》收录了讨论中国古代书册制度的论文若干篇,如《书册装潢考》、《中国书籍制度变迁之研究》等,对于了解古代书籍的装帧颇有益处,而随文插配相关图片,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中国书画的题款,包括 题 和 款 两部分,通常是指在书画作品上题写诗词、跋语等内容,并签署姓名、字号和钤盖印章。题款不仅是对书画作品内容方面的补充,也是作品整体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题款研究》是潘天寿关于中国书画题款研究和思考的最终成果。文章首先梳理了题款在我国绘画史上的演变过程,并指出题款的现实意义和美学价值,继而通过分析历代文献记载以及前人的书画作品,同时结合自身的艺术创作实践,总结出题款的规律和注意事项。《中国画题款研究》是这一领域的重要文献,对于书画创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观看先于言语。观看确立了我们在周围世界的地位。他人的视线与我们的相结合,使我们确信自己置身于这可观看的世界之中。而当图像终于取代文字,充斥于视线所及的一切空间,我们又该如何观看而不致再度迷失? 约翰·伯格编著的《观看之道》论及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女性作为被观看对象、油画传统、广告与资本主义等方面,配以两百余幅经典图像,与BBC同名纪录片一起,改变了西方一整个世代的观看方式,也必将适用于如今大大小小的手机屏幕和街边广告牌。从对视觉文化的深入探索和普及的角度而言,本书亦可与贡布里希爵士 杰出的著作互为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