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女性艺术家的入门级百科读物,书中包含: 28场艺术运动,探索女性在其中的作用与贡献; 60幅经典作品,展现女性艺术家数世纪来的尝试与摸索; 24个关键性突破,追溯艺术史上与女性相关的定义性时刻; 20个创作主题,传递女性特定的观点和态度。 共132个分类主题满足人们对女性艺术家的所有好奇。
继《如何看懂艺术》开启意大利艺术之旅后,艺术经纪人、知乎艺术达人翁昕带领我们来到佛罗伦萨和威尼斯,在这两座于文艺复兴时期大放异彩的历史名城中深入探究艺术之美。 《如何看懂艺术2》帮我们把一幅幅画作还原到诞生之初的历史情境中,当艺术家、赞助人、普通市民等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如闪光的丝线般一一浮现,当这些人物所担纲的故事重新变得鲜活,我们会看到,原本简单的一幅画也拥有了更丰富的含义。
本书初是美术学校所用讲义,整理成书后,于1910年由日本审美书院出版。作者大村西崖,一生研究中国美术,还数次来华考察交流,收藏颇丰,见闻广博。《中国美术史》严谨系统,多有创见,为一时扛鼎之作,堪为中国美术通史奠基之作。全书采用编年体例,从史前史到清朝,论述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概况,主要讲了中国的绘画、铜器、陶器、玉器、漆工艺术、文房、宗教塑像等。
图腾史是人类社会生活史的重要一部分,本书便是一本研究图腾艺术的史前艺术史专著。主要叙述了图腾制的地理分布、图腾的文字、图腾的装饰、图腾的雕刻、图腾的图画、图腾的跳舞、图腾的音乐等。
《轻松读懂中国艺术史》作为一本知识普及性的书籍,将帮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中国艺术史。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原始艺术、先秦艺术、秦代艺术、汉代艺术、魏晋南北朝艺术、隋唐艺术、五代两宋艺术、元代艺术、明代艺术、清代艺术、民国艺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艺术等十二个方面入手,分别对陶瓷、绘画、绘画理论、书法、雕塑、建筑、广告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介绍。通过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的文字与大量精美的图片,将中国艺术史娓娓道来,让读者对中国艺术史有一个时间和空间上的了解。 熟悉艺术史不但能够提升设计师的文化修养,还能在设计时提供灵感,使其做出更加符合时代潮流的设计。本书内容适合艺术类院校的师生以及对中国艺术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艺术哲学》是美国当代美学家奥尔德里奇的代表作,原作出版于1963年。本书是奥尔德里奇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一本哲学意味较浓厚的美学著作。此书共分四大部分:审美经验、艺术作品、各种艺术、艺术谈论的逻辑。作者以十分简练、概括的笔法阐述了基本的艺术审美现象。同时,对当前西方流行的若干美学(包括美术)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的美学思想作了扼要的介绍,并结合艺术现象分析其立场观点,指出各流派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及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和倾向。
收入本书的十多篇文章,系著者自本世纪初担任东南大学艺术学专业博士生学位课程《艺术史专题研究》以来历年讲稿之整理汇辑,分为“艺术史原理樜谈”“中外艺术史概观”“艺术家举隅”三编,围绕“艺术学理论视野下的艺术史理论和书写”这一母题展开,内容涉及原理、史论、方法和资料,力图追踪学界前沿,突出创新。书中所论对于中国特色艺术史学术研讨及相关教材建设,强化艺术学理论学生专业训练,开拓视野,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艺术市场一直在蓬勃发展,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激增,越来越多的人自称为艺术家。当代艺术成为一种大众娱乐、一种奢侈品、一种工作描述。在一系列节奏优美的叙述中,萨拉·桑顿带领我们参观了佳士得拍卖行上演的喜剧,村上隆工作室的艺术创作,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上的艺术精品,《艺术论坛》杂志的执着,特纳奖背后的竞争,尚未走入市场的”加艺”的艺术评论课,以及威尼斯双年展的仙境。作者揭示了艺术世界在寻找生命的意义的同时,追求创意、品味、地位、金钱的新趋势。这本书将改变你对当代艺术界的认识。
丛书伟大的博物馆共31册。这本书介绍的是帕尔马国家美术馆,该馆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帕尔马。馆内收藏有大量艺术名作,比如安杰利科修士、加纳莱托、安东尼奥·达·科雷焦、古尔齐诺、达·芬奇、弗兰西斯科·帕尔米贾尼诺、丁托列托等名家的作品,本书介绍的也主要是这些名家的艺术珍品。
陈半丁(1876—1970),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一位长寿的大家。本书收录了张涛、朱京生、朱万章、邹典飞、倪葭等艺术史学者以及实业家严惠宇外孙陆承平与韩冲合作的研究文章,对陈半丁前半生的“艺”与“游”进行集中深入地考察、研究。
邵大箴编著的《外国美术简史(彩插增订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是一本观点 新、主线清晰、可读性较强的外国美术史教材。具体说来,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全书脉络清晰,信息点全面,章节设置合理。全书共分为八章,从 章至第六章,全书详细讲解了从原始时代到20世纪的西方美术;第七章为亚洲美术,第八章为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第二,本书配图丰富,正文前面 有大量精美彩图,能满足读者的学习和欣赏需求;第三,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邵大箴担任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易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建群担任副主编, 。
本书从明代因《清明上河图》交易导致的一场风波入手,带我们走进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书画消费市场,让我们得以从中了解书画在明朝官场和市场流通的过程、交易的行情、交易的乱象,以及参与书画买卖消费的各类群体和人
《近现代上海艺术设计教育史》主要研究的是从19世纪晚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在上海这座城市中所进行的早期艺术设计教育。通过对近代工商业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上海专业的美术学校、工业学校、私人机构、工商企业内部等机构对于艺术设计人才培养进行深入完整的研究,希望能找出这段时期内上海的艺术设计教育是如何发生及形成的,在从初等至高等教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各级各类各阶段的艺术设计教育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结构和关系,以及阐明不同层次的设计教育模式之间各自的特点。
插图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无论是与其他设计,如书籍、包装、广告的结合,还是作为独立艺术形式,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本书首先阐述影响欧洲插图艺术发展的多个因素,并列举欧洲不同时期的书籍插图艺术形式,然后分析欧洲书籍插图的种类及形式特点。书中完整地论述了欧洲书籍插图的发展和形式演变,强调了插图在书籍的重要性。不同的文学与艺术形式中的插图因为这些书籍而成为 有深度的艺术,而这些书籍也因为插图艺术被 多人喜爱并留存下来。 全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图片针对性强,不仅适合插图专业的师生、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也适合插图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广义上来讲,从人类使用文字、图形来记录和传播信息的那一刻起,平面设计就诞生了。平面设计的核心要素、组织原则和组织方式,早在文明伊始就已经确立了,所以本书关于平面设计史的叙述是从古代人类开始记录自己的思想讲起,而不仅仅局限于现代部分。 关于西方平面设计史的叙述,本书按照技术的变革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阶段是印刷前时代,是史前到中世纪时期,主要是追溯图形和文字的起源和早期书籍的成就;第二阶段是印刷术出现后的400年,具体指从西方的文艺复兴至18世纪的一段时间,主要围绕印刷术的出现介绍现代平面设计各个类别的早期面貌;第三阶段是工业革命爆发后的100多年时间,重点阐述工业革命对平面设计的影响深远;第四阶段是20世纪前半个世纪的平面设计,这个时期主要叙述新技术推动下的平面设计新貌及现代艺术对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