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特 莫里索以《摇篮》书写现代女性之诗 弗里达 卡罗在肖像中将内在自我与公众形象深度融合 路易丝 布尔乔亚通过巨型蜘蛛雕塑触碰母性话题禁忌 草间弥生用镜面和灯光创造出无限延展的宇宙 本书聚焦于五十余位女性艺术家,其活跃时间从16世纪直至今日,她们的作品跨越多种媒材,触及各类主题,展现出对于世界和自我的不懈探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艺术家由被动接受关注的对象逐渐转变为主动创作者,在艺术史中,她们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安于现状和勇于突破的冒险精神驱使希腊人和罗马人从一个问题迈向另一个问题,而每一个困难的解决都意味着更高层次的突破。 《库罗斯》通过网格图案从石料中被逐步释放 《掷铁饼者》以巧妙的构图展现了螺旋的张力 宙斯神庙借助生动的浮雕为肃穆的建筑增添了活力 《城市景观》壁画运用前缩透视技巧打破了空间的局限 打破既定规则、颠覆传统、革新技术,为了创造属于自己的艺术传统,大胆的希腊人和务实的罗马人毫不犹豫地复兴或改造前人的作品,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成功的象征。遵循着 改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做另一个改变 的基本模式,他们大胆而直进地向石像、青铜像、绘画等领域出击,创造出了 对立平衡 前缩透视 失蜡法 等技法。终,这些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和艺术理念,不但成为后世公认的典范,还将西方甚至全世界的艺
《我的策展之道》是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当代策展人、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的经典之作。本书是小汉斯对自己多年策展经验的非凡汇编,包括启发他的艺术家、历 伟大的艺术创新、他个人的策展实践和对未来策展的展望。 小汉斯跨越了时间、国界、文化和学科的界限,重新定义了“策展”一词——不仅是小汉斯对个人策展经历的一个总结,也是对策展行业的思考, 是其策展思维的凝结。在人人都是策展人的时代,阅读本书,让策展思维成为打开未知、看待未来的新方式。
任天堂的系列游戏《塞尔达传说》从诞生至今,跨越近40载的岁月长河,游戏持续推陈出新,构建了一个又一个绚丽多彩的幻想世界, 着无数玩家踏上了一段又一段精彩的冒险之旅。本书不仅梳理了该系列游戏的发展历程,还收录关于该系列游戏的一些专题访谈和短篇文章,旨在为读者揭开这一系列游戏的幕后故事与种种趣闻。即便你并非《塞尔达传说》系列游戏的粉丝,也无法忽视这一系列游戏的巨大影响力。希望你喜欢阅读本书,就像玩家喜欢这个系列的游戏一样。 本书适合《塞尔达传说》系列游戏、任天堂游戏的爱好者阅读与收藏。
本书为 美学学者彭锋教授的一本小中见大的学术佳作。 本书从十个艺术史、美学 重要的一直聚讼纷纭的问题入手,细致、犀利地分析了这些问题相关的艺术理论、美学理论的深层问题。 从纹样与图腾,到文献悬案,从再现与表现,到物我关系,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诸多内容,以及艺术理论、哲学、文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 作者能小中见大,旧案翻新,在前人多有探索的基础上,迭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
《敦煌石窟美术简史》一书,由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赵声良撰写。全书约15万余字,插图200余幅,共分六章,按照时代顺序介绍并论述了敦煌石窟美术发展的概况。敦煌艺术享誉世界,敦煌学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而敦煌美术研究是敦煌学的重要分枝领域。本书对敦煌石窟美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集合了近期新的材料与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强调学术性的同时兼具可读性,精选了大量紧密配合各章节内容的插图,注重了图文互证,在语言和叙述方式上更偏重青年读者的阅读习惯。
艺术市场一直在蓬勃发展,博物馆的参观人数激增,越来越多的人自称为艺术家。当代艺术成为一种大众娱乐、一种奢侈品、一种工作描述。在一系列节奏优美的叙述中,萨拉·桑顿带领我们参观了佳士得拍卖行上演的喜剧,村上隆工作室的艺术创作,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上的艺术精品,《艺术论坛》杂志的执着,特纳奖背后的竞争,尚未走入市场的”加艺”的艺术评论课,以及威尼斯双年展的仙境。作者揭示了艺术世界在寻找生命的意义的同时,追求创意、品味、地位、金钱的新趋势。这本书将改变你对当代艺术界的认识。
《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中下)》由王子云所著,《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中下)》共分上中下三编八章,上编介绍了中国原始社会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雕塑艺术;中编介绍了隋唐五代十国的雕塑艺术;下编介绍了两宋辽金时代至元明清三代雕塑艺术。在介绍中,作者深入分析了不同朝代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基本特点、主要工艺和具体材质,发表了诸多独具新意的见解。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图片众多,是一部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嬗变历程的代表性著作。本书由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近期新出版。
《外国美术史/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示范教材》旨在深入浅出地对外国美术历史发展的概况及相关基本知识进行系统介绍。不仅囊括了从史前一直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美术,也包括了非西方(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美术。考虑到艺术的门类是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等影响而不断扩大的,而且,艺术这个名词用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方;所指事物也大不相同。因此,《外国美术史/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示范教材》所包含的范围以绘画、雕塑为主,个别时代涉及建筑和工艺美术。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绵延了一千多年,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持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论丛为这个多姿多彩的领域提供了园地。论丛将学术性置于首位,并重视学术研究中“人”的因素。 第四辑分文艺复兴研究、中世纪文学研究、书序、书评和追思等栏目,共收录18篇文章,作者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和中国,包括 莎学家、耶鲁大学卡斯顿教授等。
插图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一个分支,无论是与其他设计,如书籍、包装、广告的结合,还是作为独立艺术形式,都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本书首先阐述影响欧洲插图艺术发展的多个因素,并列举欧洲不同时期的书籍插图艺术形式,然后分析欧洲书籍插图的种类及形式特点。书中完整地论述了欧洲书籍插图的发展和形式演变,强调了插图在书籍的重要性。不同的文学与艺术形式中的插图因为这些书籍而成为 有深度的艺术,而这些书籍也因为插图艺术被 多人喜爱并留存下来。 全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丰富,图片针对性强,不仅适合插图专业的师生、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也适合插图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绵延了一千多年,浙江大学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主持的“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论丛为这个多姿多彩的领域提供了园地。论丛将学术性置于首位,并重视学术研究中“人”的因素。第四辑分文艺复兴研究、中世纪文学研究、书序、书评和追思等栏目,共收录18篇文章,作者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和中国,包括 莎学家、耶鲁大学卡斯顿教授等。
本书采用图表和插图,详细解说西方美术史。是以独特的视角解读、图解文艺复兴时期、印象派、现代美术等西方美术史整体形象的一本书。 作者通过手绘的相关图表,如艺术家年表、关系图、折线图等,来解说画家的人脉和系谱等。通过图表,简单且综合地了解画家的名字、作品、人脉,还可以看到画家与画家之间的师徒关系、交友关系、竞争关系等,以此来解读美术史的完整流程。可以 广泛、 深入地理解,扩展新的兴趣,是迄今为止从未有过的美术史入门书。 书中还有“画家的成分分析”等内容,包含了作者独特的美术见解。结合作者自身特点所搭配的插画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
收入本书的十多篇文章,系著者自本世纪初担任东南大学艺术学专业博士生学位课程《艺术史专题研究》以来历年讲稿之整理汇辑,分为“艺术史原理樜谈”“中外艺术史概观”“艺术家举隅”三编,围绕“艺术学理论视野下的艺术史理论和书写”这一母题展开,内容涉及原理、史论、方法和资料,力图追踪学界前沿,突出创新。书中所论对于中国特色艺术史学术研讨及相关教材建设,强化艺术学理论学生专业训练,开拓视野,具有较大参考价值。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西方艺术在思想领域 为活跃的阶段。在此之前,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深刻地动摇了欧洲社会原有的威权结构。挑战 、追求个性的尝试激励着年轻的艺术家积极地参与时代精神的建构,艺术流派的多元化和快速 迭成就了这一时期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大部分 实现了从君主立宪到共和政体的转变,但是战争的残酷也终结了艺术家对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乐观信仰。在西方艺术 ,从未有过这样一个时代,艺术家如此强调艺术的社会使命,希望用艺术改造社会, 终却被泥沙俱下的社会变革裹挟了命运。 与诸多艺术史著作相比,苏珊娜·帕弛著的《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上卷)(精)》的重要贡献在于选编了与二十世纪上半叶各种艺术流派相关的二十七篇理论文献。这些文论全部出自当时的艺术家和批评家之手,其中大部
二十世纪上半叶是西方艺术在思想领域 为活跃的阶段。在此之前,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深刻地动摇了欧洲社会原有的威权结构。挑战 、追求个性的尝试激励着年轻的艺术家积极地参与时代精神的建构,艺术流派的多元化和快速 迭成就了这一时期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大部分 实现了从君主立宪到共和政体的转变,但是战争的残酷也终结了艺术家对技术进步和社会进步的乐观信仰。在西方艺术 ,从未有过这样一个时代,艺术家如此强调艺术的社会使命,希望用艺术改造社会, 终却被泥沙俱下的社会变革裹挟了命运。 与诸多艺术史著作相比,苏珊娜·帕弛著的《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上卷)(精)》的重要贡献在于选编了与二十世纪上半叶各种艺术流派相关的二十七篇理论文献。这些文论全部出自当时的艺术家和批评家之手,其中大部
杨志刚主编的《再读睢阳五老(艺术史的维度)(精)》是一部研究宋代《睢阳五老图》的专著。北宋名臣杜衍、毕世长、朱贯、王涣、冯平,致仕后归老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晏集赋诗,时称“睢阳五老会”。当时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18人曾依韵和诗,时人绘成《睢阳五老图》,钱明逸为之作序。其中宋元明清数十人为之题赞,可谓流传有绪。现存的《睢阳五老图》藏于美国大都会、佛利尔等博物馆。 本书从图像的成立与开展、流传、图中服饰的名称、隐语与寓意、人物生平考证等角度,向读者展现了这套北宋知识分子绘画的丰富信息。
杨志刚主编的《再读睢阳五老(艺术史的维度)(精)》是一部研究宋代《睢阳五老图》的专著。北宋名臣杜衍、毕世长、朱贯、王涣、冯平,致仕后归老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晏集赋诗,时称“睢阳五老会”。当时名人欧阳修、范仲淹等18人曾依韵和诗,时人绘成《睢阳五老图》,钱明逸为之作序。其中宋元明清数十人为之题赞,可谓流传有绪。现存的《睢阳五老图》藏于美国大都会、佛利尔等博物馆。 本书从图像的成立与开展、流传、图中服饰的名称、隐语与寓意、人物生平考证等角度,向读者展现了这套北宋知识分子绘画的丰富信息。
李维屏著的《英国小说艺术史》包括英国小说的历史与文化背景、英国早期小说的艺术特征、18世纪的小说样式及艺术特征、19世纪的小说艺术、现代主义小说、实验与创新等内容。在全面论述影响英国小说发展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经济关系和文化思潮的同时,试图以 的理念和科学的文论史观来评介英国小说艺术的演化与沿革,将小说文本放在其自身承上启下的关系及横向的联系中加以考察与剖析,并力求取得合理与科学的结论。
邵大箴编著的《外国美术简史(彩插增订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规划教材)》是一本观点 新、主线清晰、可读性较强的外国美术史教材。具体说来,本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全书脉络清晰,信息点全面,章节设置合理。全书共分为八章,从 章至第六章,全书详细讲解了从原始时代到20世纪的西方美术;第七章为亚洲美术,第八章为非洲、拉丁美洲古代美术。第二,本书配图丰富,正文前面 有大量精美彩图,能满足读者的学习和欣赏需求;第三,本书由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邵大箴担任主编,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易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建群担任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