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人文学通识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文学的方方面面。涵盖的人文学学科有: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等;深入讨论的人文学主题有:信仰、幸福、死亡、道德、自然、自由和爱等。
本书为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伟大的女性植物学家、画家玛丽安娜·诺斯(Marianne North)官方画册,由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Kew Gardens)授权出版,以旅行地区为分类,收录编选约400幅代表作品,并额外收录相关目的地和植物知识介绍。玛丽安娜·诺斯是达尔文的女神,同时期的很多科学家都受到过诺斯作品启发。她有着传奇的一生,终生未婚、自学画画、独自环游世界六大洲16国,记录让她着迷的热带和外来植物,并发现很多新物种。她挑战维多利亚时代花卉绘画的传统,选择直接在自然环境中绘制植物。这些记录比彩色摄影发明早了几年。她试图用自己的作品,启发和教育人们了解自然世界。本书由国内女作家、策展人祝羽捷作长文导读,从艺术和女性视角展现诺斯最富魅力的一面。邱园植物分类学硕士、青年插画师余天一翻译并校对植物学名。
此书是在著名艺术史家高居翰教授的系列讲座“ APure and Remote View: Visualizing Early ChineseLandscape Painting”基础上,翻译、整理而来。录制此系列讲座是高居翰去世前的重要工作,凝聚其毕生所学、所悟,完成了他向世人讲述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的夙愿。作者通过细读画作和作品比较,展开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系统叙述,分析其如何从“装饰”转向“具象再现”,并在两宋时达到巅 峰,成为唯 一可比肩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传统。这一线索为后来的文人画史所忽略和贬抑,在目前通行的世界艺术史中也未得到清晰、充分的阐述。本书能够弥补知识缺憾,扩展人们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世界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而强调观看的乐趣,倡导从画作本身出发的视觉研究,也是作者对中国绘画史方法论和欧美艺术史研究的一种反思。作者能言善辩,讲述生动且极富激情,融
中国书画美学史既是历史科学,又是理论科学,是历史科学和理论科学的统一。本书详细梳理了从先秦至近现代有关书画美学的各种理论,并对重要的论述进行了辨析阐发,建立起了中国书画美学的发展框架。
本书选译了著名美术史家巫鸿教授自1985年以来发表的论文31篇。这些论文围绕着“礼仪美术”(ritual art)这一基本概念讨论了中国上古和中古美术中的多项艺术传统和形式,包括史前至三代的陶、玉和青铜礼器,东周以降的墓葬艺术,佛教、道教美术的产生和初期发展等。这些论文大量使用考古和文献证据,以扩大美术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作者结合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建筑、雕塑、画像和器物等各种视觉形象的组合以及与人类行为及思维的联系。其分析对象不再是孤立的物品和图像,而包括了对视觉环境的复原以及对艺术品的创作动因、社会环境、礼仪功能以及观者反应的考察。文章中的讨论往往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除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考察,还反思有关的学术史和研究方法。相当一批论文从比较文化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美术的特殊物质
视觉文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后在艺术、电影、广告等相关研究领域引发积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转向”。21世纪初,国内学界开始关注该思潮,并逐渐形成热潮。本书正是在国内学界十多年来对视觉文化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引进、吸收、消化的基础上,立足于国内学界的研究实践,所做的梳理、反思、批判和发展。全书从现代性/后现代性话语、艺术史及图像研究和文化研究诸角度梳理视觉文化研究的知识谱系,以视觉性为核心对视觉文化研究的对象问题进行探讨,并反思视觉文化研究累积至今的诸多方法论,又从视觉文化产业的角度探索该研究领域的诸多潜在方向。该研究将有助于拓展国内在视觉文化研究中的理论视野,有助于明确这一研究的方法论特点和学术价值。
国内少有的从事大规模敦煌壁画古法泥本摹绘的机构——敦煌画院,长达30年的传承,6位传承人手法心传,从2000平尺中萃取的精华100余幅精品画作,首/次出版面向大众。 讲述敦煌壁画与临摹传承人的故事。通过敦煌,触摸气息最接近原作的泥本绘画,找到属于中国人自己传承古代文化的路径。
此书是在 艺术史家高居翰教授的系列讲座“ APure and Remote View: Visualizing Early ChineseLandscape Painting”基础上,翻译、整理而来。 录制此系列讲座是高居翰去世前的重要工作,凝聚其毕生所学、所悟,完成了他向世人讲述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的夙愿。 作者通过细读画作和作品比较,展开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系统叙述,分析其如何从“装饰”转向“具象再现”,并在两宋时达到 ,成为可比肩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艺术传统。这一线索为后来的文人画史所忽略和贬抑,在目前通行的世界艺术史中也未得到清晰、充分的阐述。本书能够弥补知识缺憾,扩展人们对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的世界意义和价值的认识。而强调观看的乐趣,倡导从画作本身出发的视觉研究,也是作者对中国绘画史方法论和欧美艺术史研究的一种反思。 作者能言善辩,讲述生动且富有 ,融广博的学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敦煌是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交会的圣地,敦煌莫高窟是不同地域文明交融的艺术时空隧道。《敦煌艺术大辞典》正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独特艺术魅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收录敦煌艺术领域词目近3000条,图版1000余幅,分门别类,编为综合,石窟形制与相关遗迹、遗物,各时代艺术·代表窟,彩塑,尊像画·说法图,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瑞像图,密教图像,传统神话画,供养人像及题记,生产·生活·民俗,古代科技,服饰,音乐·舞蹈,建筑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壁画技法,石窟保护,藏经洞艺术品,书法·印章,版本,地理,历史,历史人物,著作,敦煌学者等28个类别,以全面展示敦煌艺术的研究
巫鸿新作,在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多年开设的艺术史课程,以及2016年牛津大学斯雷特系列讲座(“Feminine Space: An Untold Story of Chinese Pictorial Art”)基础上修订而成。巫鸿引入“女性空间”作为讨论的核心,围绕“女性空间”,梳理了从战国到明清各个历史阶段中女性主题绘画的发展状况——从武梁祠的列女画像砖到南北朝的《洛神赋图》,从青楼名妓的自我表现到展现理想化美人的《十二美人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女性”在各种绘画场景和时代中的不同呈现,重构其所从属的原境;结合艺术评论、时代背景等因素,挖掘作品背后审美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相互影响,以及女性题材绘画在社会、宗教与文化环境中的意义。全书侧重于经典作品的细节分析,以“女性空间”为线索,串起一部别样的中国绘画史。
本书集世界各国绘画专题极限信用片共940幅,重点以名画的艺术风格与流派及题材内容入手,并从历史地域和宗教人文背景的角度去审视并以简练的文字剖析解读。在书页图文的角隅,专辟一栏介绍邮票发行的国家、地区及时间,邮戳盖上的日期与地点明信片幅面尺寸等三大要素信息,以把极限明信片的基本特征介绍给读者。 在制作极限明信片过程中,邮票与明信片之间的选择与搭配也很有讲究;例如在邮票中反映绘画全画,而明信片画面中可采用绘画全面,也可选择画的主要局部特写,这可更增强读者对人物精神面貌和内心的深刻理解;又如邮票中仅反映全画的局部特写,那么选择明信片画面可以是局部,也可采用绘画的全图,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画的全部背景内容。
由蒋义海主编的《中国画知识大辞典(精)》对中国画的知识按内容分为十三大类予以介绍:(一)词语解释;(二)绘画技法;(三)画家简介;(四)风格流派;(五)画史概略;(六)画坛趣事;(七)画语精华;(八)画题述义;(九)闲章集萃;(十)绘事琐记;(十一)题画诗词;(十二)古今画著;(十三)附录《有关中国画之报刊》与《中国画珍品(部分)流落海外表》。力求给读者系统的国画知识,以弘扬中国传统文明。 本辞典的编辑出版,冀在 限度地满足广大专家、学者,国画创作与研究者,业余作者等,在中国画知识方面之需求。本辞典尝试在知识性、实用性、欣赏陸、指导性等方面作出努力。但由于是宏篇巨帙,涉及面广,资料难寻,编辑人员水平之囿限等因素,虽大辞典业已出版发行,但难免有文辞讹脱、注释肤浅、轩轾不分等
“中国传统色”系列新作,复现108幅敦煌壁画彩塑,提炼“敦煌色谱”,以72例敦煌传统色搭配范式,摹绘敦煌的如今与原初,呈现时空因缘际会造就的艺术——敦煌的色彩与美学。它不仅是颜料科学与史学,更是被凝固的昔日永恒时光,是不断传承的审美理念与力量。 从古印度到阿旃陀、粟特、龟兹,从北凉至隋唐、西夏,石青、浅朱、丹红、绀青——矿石与泥土,在风蚀尘剥的佛窟中,描绘出红消绿冷的飞天、绀发翠眉的菩萨、衣紫旋襕的供养人、颜如渥丹的驭狮者、高绿下赪的山水、五色杂陈的仙禽……颜料与线条绘制了交缠千年的天人与花雨、黄沙淹没的传说与史迹。
王伯敏著的《中国绘画通史(上下)》梳理了自旧石器时代以降的中国绘画脉络,论述了各个时期画作、画家、画论的成就和发展历程,内容涵盖卷轴画、岩画、墓葬壁画、石窟寺壁画等。尤其是对出土材料的收录和解读,成为本书亮点之一。今天看来,仍然是较全面、系统的美术史著作。
王伯敏著的《中国绘画通史(上下)》梳理了自旧石器时代以降的中国绘画脉络,论述了各个时期画作、画家、画论的成就和发展历程,内容涵盖卷轴画、岩画、墓葬壁画、石窟寺壁画等。尤其是对出土材料的收录和解读,成为本书亮点之一。 看来,仍然是较全面、系统的美术史著作。
龙瑞1966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之后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0于年。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研究生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擅长山水画。作品《山乡农校》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幽燕秋趣》入选第二次东方美术交流学会展,《山上有棵小树》获1988年北京国际水墨画大展大奖。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出国展出 。1988年于美国纽约赫夫纳画廊举办个展 。出版有《龙瑞水墨画集》、《秋天的收获:龙瑞山水画专辑》。
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十年出生的艺术家中,今年年轻的是48岁,年长的57岁,可谓年富力强。这个年龄对艺术创作来说是好的时光。他们活跃在我国美术界的线,不仅是我国绘画创作的生力军,而且是美术教育战线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引领国画潮流的主将。 本书收录了这些国画名家的作品多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