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沈尹默先生关于书法学习的重要文字汇为一帙,分为四部分。部分 学书有径 ,收录作者较为浅显、引导入门的书法教学文字。第二部分 金针度人 ,收录作者略显艰深、理论性强的书法研讨文字。第三部分 序跋文札 ,收录作者关于书法的序跋、书信。第四部分 论书诗词 ,收录作者有关书法的诗词作品。各部分大略以写作时间排列。沈尹默的论书文字博大精深,本书希冀尽可能呈现其学习书法的历程,以作书法爱好者的入门指南。
本书出版的是杜牧所书《张好好诗》墨迹,白麻纸本,纵28.2cm,横162cm,全文48行。此诗又载于《樊川集》,内容记叙歌伎张好好的坎坷际遇,但流传刻本与墨迹本在文字上颇多不同处,今人研究此诗多将二者对勘,有较大的文献学价值。是帖曾经《宣和书谱》《悦生所藏书画别录》《清河见闻录》《珊瑚网书跋》《平生壮观》《式古堂书画汇考》《石渠宝笈》等书著录,董其昌又曾将其刻入《戏鸿堂法帖》,历代流传有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书法结体和用笔来看,是帖深得二王精髓,有自然超逸之趣,深符《宣和书谱》评杜牧书法“气格雄健,与其文章相表里”的说法。
书画家或爱好书法与绘画的人们,创作的书画作品,应是自己艺术技巧、艺术手法的结晶,是自己对客观和主观审美意识的综合反映。在书画作品上盖印,则是创作书画作品必不可少的一环。而关于盖印,每个书画家则各有各的
《书法练字纸:赵体·基本笔画》是书法练字纸中的一册,不学书法技法,难以写好字,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本套图书突出了笔画、偏旁部首、结构的技法讲解与练习。技法讲解图式化、简明扼要,深入浅出,触类旁通。该套硬笔书法教材以欧、颜、柳、赵经典楷书字体为范字,根据书法学习循序渐进的规律,以笔画练习为起点,从结构简单字的练习到结构复杂字的练习;从观察例字、描红、临帖到独立书写,有条不紊地加强对习字者的指导,制定了一整套简洁有效的训练步骤,在很大程度程度上保证了练习效果。
由徐学毅著的《岭南书学丛考》向读者展示并介绍了了考证法帖的过程及从中作者的书写背景和技艺细节,着重研究了岭南本土及流寓岭南的一些书法大家李邕、大令、右军、韩愈、周敦颐、苏轼、米芾、包拯等的书法。作者从他们的书迹入手,并且一直延伸到对书风的探讨,及一些史事的辨析。本书用词严谨,对史实选用亦十分考究,作者不仅翻查文献资料,还前往实地考察了一些崖刻。因此书中内容能帮助书画学术界、创作界和地方文史工作者 好的理解书法史学,同时本书在学术研究上也拥有十分实用的参考价值。 本书收录了作者已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同时有所补充,内容涉及学术考据与相关文化阐述。篇目分为三个专题,“二王书学研究”(上篇)、“岭南书学研究” (中篇)、 “书学、画学、文学”(下篇)。
《钢笔字写法》成书于1959年前后,在邓散木先生生前未曾付印。直至1982年3月,在邓散木之女邓国治的支持和协助下,才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 此次出版,以上海书画出版社1982年所刊本为底本,重新予以编辑影印。具体工作如下:一,限于当时条件,初刊本部分版式过于粗陋,此次出版则做了相应调整。二,原稿散失之 行书基本笔画 部分,仍以《行书练习本》补充,然鉴于两书在字形上有所差异,且初刊本已存在漫漶现象,故出版过程中对此部分稍作描润,尽量遵从作者本意。三,为了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邓氏钢笔书法造诣,编者特从《钢笔字范》一书选取了邓氏早期部分作品,予以重新排版,附于该书之后。
书法是中华民族极富特色的传统艺术,一代又一代的前辈书法家,通过不断努力,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这些艺术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创造精神,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本书囊括了整个书法史的人与事,从远古时代的传说仓颉造字开始,一直到近代的书法大家,以精彩的书法作品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书法大家们的艺术生活故事,在欣赏书法作品的同时,能更多地了解书法家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以说,本书是一部立体的图文并茂的书法史。
《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褚遂良书,永徽四年(六五三)立,正书,共21行,行42字。现存西安大雁塔。此碑分两部分,前部《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撰文,表彰玄奘去印度取经,往返经历十七年,回长安后翻译佛教三藏要籍的情况。后部《述三藏圣教序记》由高宗撰。《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联》集字是由临摹到创作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古代传统经典法帖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集联》集字练习,可以很好地将临摹所学同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增强学习者的兴趣,加快学习进度,对书写者创作水平的提高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是一部系统、深入探讨书法鉴赏的著作。全书共分五章,为书法形式系统的分析与鉴赏、书法的形式与风格、书法作品的物质形式对鉴赏的影响、书法作品中的文词内容对鉴赏的影响、书法的意义系统与鉴赏。 作者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对书法鉴赏进行广泛、细致的阐释与评述。 本书借鉴了大量书法研究,尤其是书法理论和书法史的成果,同时融合了文艺理论、美术理论、美术史的相关知识,在广泛采用前人成果并结合作者多年来的书法创作、书法教学、书法史、书法理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在编写申,作者力求知识系统、结构明晰、概念准确、体例規范。充分考虑到各个层面读者的阅读需求,每一个小主题都由“ 鉴赏说明”、“鉴赏训练”、“鉴赏分析”、“进一步的鉴赏训练”组成,确保本书的可读性、可操作性,以利于读者
为了让更多的初学书法的朋友对书法用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笔者根据多年的学习笔记和教学经验编写了这部《书法用字图典》,《书法用字图典》虽然不能涵盖书法上所有的用字之法,但足可相信,掌握了这些字法的基本规律,再熟练地去驾驭它,将来的用字就不会有太大问题,甚至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书法清口(书法杂志卷首语)》是作者胡传海担任《书法》杂志执行主编之后为杂志所写的“卷首语”的结集。《书法清口(书法杂志卷首语)》这些文章立足于书法,但又不限于书法,富于联想,针砭时弊,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其行文语调幽默,与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风格一致,故称之为“书法清口”。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本丛书通过精选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名碑名帖,对每一件作品和背后的故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作者、技法、师承、书法趣闻以及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等诸多方面立体解读,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领会中国书法艺术的文脉与魅力。 丛书共分四卷,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本系列图书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赏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