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专为3岁至8岁儿童设计的实用戏剧游戏手册,包含40节课程计划,200多个独立的戏剧游戏,教学提示清晰简单,易于操作。本书内容是基于国际先进戏剧教育经验研发而成的一套完整的戏剧课程,涉及团队协作、声乐练习、角色扮演,以及服饰装扮、木偶制作和故事表演等一系列丰富的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种充满活力、创新和参与感的戏剧体验,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早期的各项技能与综合素质,帮助孩子在探索与研究中形成创造性思维,并建立自信心。书末还附有课程模板,为从事儿童早期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参考。
粤剧这朵盛开在岭南的戏曲艺术奇葩,孕育生成于深厚的岭南文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地区,以及海外华人聚居之地。它是这一地区人民共有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道德标准,以及审美情趣的共同体现,有 南国红豆 的美誉。粤剧融八岭南文化的血脉之中,积累了宝贵的艺术财富,使这方水土更加绚丽多彩。
本书是从已公开发行的唱片、录音带、CD碟、VCD碟中精选出唱腔优美、流行广泛、群众喜欢的粤曲逐一进行记谱整理,分成若干辑出版的。每辑二十首,分平喉子喉对唱、平喉独唱和子喉独唱三个部分,展现了各种唱腔流派和各个名家的唱腔特色。这本书作为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粤剧团和南宁市老年大学的教材,对于广大粤曲爱好者依谱自行学唱粤曲也会有较大的帮助。
《余叔岩“十八张半”唱腔浅析》,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唱腔的基础知识、余氏唱腔浅析、曲谱符号说明等。
《中国戏剧史(艺术类)/中国文库》编著者徐慕云。 《中国戏剧史》堪称为我国部完备的戏剧史,叙述了起自周秦时代的优伶,迄于民国以来的“花部”和话剧。《中国戏剧史》理顺了“戏剧”与“戏曲”的概念问题,将中国的传统戏曲纳为中国戏剧的一个部分,拓宽了戏剧的外延。《中国戏剧史》非常重视戏剧的演出实践,从临场表演着眼,专门叙述了角色、场面、后台等,读来缤纷多彩,美不胜收。 中国自有戏剧以来,已三千佘年矣。其历史虽若是悠久,但迄今仍无一有系统有条理之记载,未免为发扬戏剧及沟通文化之障碍。封建时代每视戏剧为娱乐品,故国人恒目娼优隶卒为卑贱者流,而以习梨园行者为可耻之事;纵有文入学士欲治剧史,终恐被人讥为雕虫小技,不登大雅,遂均望望然去之,不肯冒然问津。今则时代迥异,潮流趋新,稍具世界眼光
《西方现代戏剧叙事转型研究》:西方现代戏剧叙事范式的转型可追溯到19世纪末,其转变是同整个西方现代思想文化观念的转向同步发生的,它打破了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传统戏剧倡导的“摹仿说”和“情节整一”的叙事原则,叙事范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戏剧功能,如戏剧视角、戏剧语言、戏剧节奏、戏剧时空、戏剧结构等积极参与戏剧的叙事活动,并发挥着功能性作用,使西方现代戏剧呈现出立体的、动态的、开放的发展态势和象征性、写意性、符号性的叙事特点。叙事范式的转变使西方现代戏剧的叙事形态应运而生,具有动态性、整体性、观念性的特点。在现代戏剧叙事转型的过程中,静止戏剧、悲喜剧、境遇剧、狂欢化戏剧、叙事体戏剧、独白型戏剧、文献戏剧等开始形成,它们不仅仅是戏剧的物质形态也是剧作家和舞台导演的精神形态。
哈姆雷特有一句著名的话: 戏剧表演就像举起镜子观照自然。 但是与镜子里的映像不同的是,戏剧中的形象是由真实的物体构成的,其中瞩目的就是人的身体,其在映像的世界之外是独立的存在。在整个西方戏剧史中,有一些时候隐藏在幻觉之后的现实被展示出来。近年来,欧洲和北美戏剧开始唤起人们对其作品中真实元素的关注,即表演者的直接呈现 他们并不创造角色,他们甚至不是演员,而是作为自己出现在舞台上;文本不是由剧作家创作的,而是来自现实生活:有时候演员和表演者(跟观众)共处于真实的环境,其中包含有他们可以直接接触到的真实元素。 马文 卡尔森认为,这些戏剧无论在实践层面上还是在现象学层面上,都构成了戏剧的重大转向,它不再模仿 而这正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戏剧的核心。《打碎哈姆雷特的镜子:戏剧与现实》考察了近当
《京剧常识》是一本专门为京剧爱好者编撰的京剧知识普及读本,尤其适合学生及音乐教师。内容包括两大部分,部分为所规定的15首京剧唱段及其相关剧目的介绍,以及剧目的来源、历史沿革和名词解释:第二部分为京剧常识,从源流、行当、人物、剧目、声韵和音乐、脸谱与行头、基本功与表演程式、演出习俗等8个方面进行具体讲解,细分为数百词条,并附有数百张图片,图文并茂,四色印刷,既赏心悦目,又非常实用,得到了北京一些试点学校教师的首肯。该书由北京戏剧家协会特别,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京剧进课堂试点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欧阳中石先生为本书顾问,欧阳中石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并作序。
《北京京剧百部经典剧情简介标准译本(汉柬对照)》选取京剧中一百个具有示范意义的戏曲故事,在每个故事配以经典舞台剧照作为插图,汉语和柬埔寨语两种不同语种呈现。中文故事翻译成柬埔寨语,翻译时尽量保留中国韵味,表述方式上也更加统一规范。
作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普及读本,由传统戏剧爱好者孔令纪先生主编的《中国西北戏曲经典唱段》从我国传统文化学的角度,再现了中国传统戏曲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特殊现象,并根据其精神实质,给青少年搭建了一个了解和探讨戏曲文学的平台。分册《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3青少年传统文化普及读本)》选取了《铁车阵》、《下河东》、《铡美案》等近二十个名段汇集成册,以通俗易懂的手法解读编辑,适合广大传统戏剧爱好者阅读,更适合青少年读者了解我国传统戏剧魅力之用。
《青少年传统文化普及读本: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1》收录了西北传统戏剧唱段49段。内容包括:表先祖、花亭相会、打镇台、墩台挡将、打銮驾、黄河阵、大报仇、苟家滩、马陵道、忠保国、葫芦峪、下河东、包公赔情、断桥、表八杰、龙三姐拜寿等。
《情探:川剧经典剧目访谈记》选取了川剧具有代表性的18出经典剧目,通过采访这些戏的演员、与演出相关的音乐、舞美等创作人员及其研究者,结合资料、史料,还原每一出戏的来源、形成、发展直至后成为经典的轨迹。它们凝聚了川剧在文学、表演、音乐等等方面的灿烂成就,同时在这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上,更留下了时代波诡云谲的影像,伴随着一代代川剧人悲欢离合的命运浮沉。每篇文章配有讲述者的照片和相关史料图片。这是一本川剧艺术的通俗读物,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可读性较强。也是近现代川剧的一本口述史。
这是一本有关中国京剧艺术的知识普及读物。书中既有对京剧发展历程、剧目、流派、表演艺术、舞台艺术等常识介绍;又有作者充分调动其心理学专业的知识,对戏曲界名家、名剧展开的深入、贴切、独到的分析,是一本透过京剧了解传统文化的入门读物。
我们积极推动的云南艺术学院特色教材丛书、云南艺术学院精品课程丛书和云南艺术学院重点学科丛书就是重要的物化形式。加上其他不同形式的出版物、制度化的规章制度等等,都成为云南艺术学院办学历史的承载平台,同时会成为学校发展的现实推进器。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重点学科丛书建设,就是实实在在的办学核心内容,通过这些建设使师资队伍的建设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些措施、手段和重要检验标准。应该说,成效是显著的。把恒常的工作和持续的努力回顾一下,来路的景点集中起来观察,成果丰硕。而且,学科建设的成果扩大到了设计艺术学、电影电视学、舞蹈学、艺术学。不但是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欣赏、艺术家研究,而且,对艺术类学、艺术教育学领域的研究也有重要收获。尤其是艺术教育学内容的艺术教育政策、艺术教育
罗伯特·布鲁斯汀在杰出的职业生涯中一直处于美国演艺界的前沿,是众多成就卓越的演员的良师益友,他在职业生涯的不同时期曾经和许多杰出的艺术天才共事过,包括梅丽尔·斯特里普、玛丽莎·托梅、切丽·琼斯、黛布拉·温格、西格妮·韦弗、凯茜·贝茨、克里斯托弗·沃肯、托尼·谢尔博等。 作为一位具有丰富阅历和非凡智慧的人,布鲁斯汀的脑海中沉淀了诸多世界*演员的故事,对于自己在本书中谈论的主题,他具有无可匹敌的权威,同时又做出了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解读。从为什么体验派表演方法是一项有局限性的技术,到良好的教育和科班培训的重要性,布鲁斯汀的建议清晰明了、颇具说服力,而且振奋人心,对演艺界的从业人员来说,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指导。 《舞台上的智慧》一书融会了布鲁斯汀首次为年轻演员们提出的富有睿智的建议和至理
著者简介 肯 丹西格(Ken Dancyger),现任教于纽约大学电影与电视学院。著有《广播剧写作》(Broadcast Writing)、《全球编剧》(Global Scriptwriting)、《导演思维》(The Director s Idea)、《电影与视频剪辑技术》(The Technique of Film and Video Editing)等多部优秀教材。 杰夫 拉什(Jeff Rush),美国天普大学电影及媒体艺术系教授、艺术硕士导师。 译者简介 易智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硕士。回国后在台湾 中央电影公司 担任制片策划工作,也担任电视广告导演,曾获得时报广告奖。他执导的《寂寞芳心俱乐部》《蓝色大门》等多部电影,获得观众和影评人的高度赞扬。 黄志明,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资深电影人。曾担任《赛德克 巴莱》《海角七号》《爱》等多部著名影片的制片人。 林智祥,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曾担任《双瞳》等影片副导演。
本书综述奥尼尔的戏剧成就、奥尼尔生平及研究状况。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他才华出众,深为曹操所钟爱。曹操死后,曹丕继魏王位,后又称帝,在政治上对曹植频加迫害,使他过着不安定的生活,才干也无法施展。曹丕的妻子甄后,平素爱读曹植诗篇,同情曹植处境,加上自己日渐失宠,彼此同病相怜,无形中成为诗朋知己,因而也被卷入曹氏兄弟权力斗争之中。她忍辱负重,力求曹氏兄弟和好,继承曹操遗志,完成统一大业,却因此也受曹丕迫害,含恨死去。后来曹植路经洛水,怀念甄后,梦见洛神踏波来会,诵读曹植诗作,并赠明珰而别。曹植醒来,感慨万端,写《洛神赋》抒发情怀。
柏岳编*的《戏在民间--韩再芬戏剧表演艺术评论集》不是一部仅仅用来宣传黄梅戏代表人物韩再芬的书籍,而是一部将韩再芬当作戏曲表演艺术的个案进行深入剖析的富有学术性的评论集。阅读了这部作品,不仅能够*全面地了解黄梅戏和其代表人物韩再芬,还会对戏曲艺术的美学特质有*准确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