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空间》是彼得 布鲁克谈戏剧的理论经典,写于1968年。作者在僵死的戏剧、神圣的戏剧、粗俗的戏剧和当下的戏剧四篇檄文中,分享了他具有开放性的舞台空间概念、充满原创力的戏剧观,同时旁征博引20世纪重要的表演艺术大师们的戏剧理念与创作,以佐证他的戏剧观。全书充满激情、标新立异、引人入胜,展示了戏剧如何藐视规则,构建并打破幻觉,为观众创造持久的记忆。 本书问世50余载经久不衰,已被译为德、法、俄、汉、日、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波兰、希腊、阿拉伯等近20种语言。中文版初版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为导演入门之作,对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是日本导演蜷川幸雄的回忆录,由自传性随笔和表达戏剧理念的短篇文集组成。全书从他的戏剧生涯发端开始追溯,呈现了日本20世纪60年代小剧场运动的氛围,与后来成为知名演员和剧作家的同僚们的过往点滴,以及转型进入商业戏剧后所面临的挑战,并回忆了如何开启世界各国的巡演之门。书中所涉话题包括为何起用明星、如何让戏剧舞台进入“非日常”的世界、如何培养演员等重要观点。 蜷川幸雄的舞台风格充满 ,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在长达半世纪的导演生涯中,他执导了超过百部作品,将歌舞伎的表演形式运用于西方经典戏剧的演出中,形成了独特的戏剧美学,并凭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刻诠释获得 声誉,被称为“世界的蜷川”。而他炽热的文字也像戏剧作品一样,直率犀利、不拘一格,从这里出发,同样可以走进蜷川幸雄燃烧的艺术世界。
《歌剧艺术及其舞台表演探究》立足歌剧艺术,主要研究歌剧艺术舞台表演的相关内容,通过探讨歌剧艺术的界定、歌剧艺术的体裁类别、歌剧艺术的结构、歌剧艺术的价值,进一步分析歌剧艺术的文学特性与戏剧特性、歌剧艺术的音乐表现、歌剧艺术的综合美感、歌剧舞台表演准备与角色构思、歌剧舞台表演实践。全书对歌剧艺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结构层次严谨,条理清晰分明,内容翔实丰富,对实践有直接、有效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是一本值得学习与研究的学术著作。
本书从史学角度梳理和考证傩歌的生成与嬗变过程,阐述傩歌的本质与内涵意义及历史演变。对从田野调查而来的全国六大区域内遗存傩歌的艺术形态、内容特色进行深入的探索与评析。对傩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如下新的学术观点: (1)首次提出傩礼起源于“日祭”的学说,并提出傩礼的核心包括“安抚”与“禳除”两方面内涵的观点。(2)首次提出以“礼”为主线进行探索“傩”源流的学术主张。(3)进一步深化了傩蜡混融的学术观点。(4)提出傩乐肇始国家礼制创建之后的学术主张。(5)初步考据出殷商傩乐礼制的大约步骤。(6)提出傩礼乐歌生成与嬗变历经五个重要转折期的学术观点。(7)首次全面系统搜集整理全国26个省市区傩礼乐歌资源,在全国六大区域傩歌遗存中,通过排查、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提炼出各地域“傩歌”中
本书是日本导演蜷川幸雄的回忆录,由自传性随笔和表达戏剧理念的短篇文集组成。全书从他的戏剧生涯发端开始追溯,呈现了日本20世纪60年代小剧场运动的氛围,与后来成为知名演员和剧作家的同僚们的过往点滴,以及转型进入商业戏剧后所面临的挑战,并回忆了如何开启世界各国的巡演之门。书中所涉话题包括为何起用明星、如何让戏剧舞台进入“非日常”的世界、如何培养演员等重要观点。 蜷川幸雄的舞台风格充满 ,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在长达半世纪的导演生涯中,他执导了超过百部作品,将歌舞伎的表演形式运用于西方经典戏剧的演出中,形成了独特的戏剧美学,并凭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刻诠释获得 声誉,被称为“世界的蜷川”。而他炽热的文字也像戏剧作品一样,直率犀利、不拘一格,从这里出发,同样可以走进蜷川幸雄燃烧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