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音乐史:从诞生到20世纪音乐》梳理了从远古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主义时期以及20世纪的音乐历史,描绘了主要的音乐流派、音乐理念、乐器的发展历程,揭露了音乐历史上的重大变革,列示了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家,并提供了经典曲目的聆听建议。全彩插图丰富地展现了每个时代的音乐风采,动人的音符将从书页里飘出,引领你敲开美妙的音乐世界的大门。
本书共分为9章,包含音高,节奏,音程、音阶与调,旋律,和弦与和声,乐曲的结构形式,乐器和人声,音乐风格和流派,以及音乐术语等基础知识,并以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曲为例,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乐理知识。 全书包含大量图表,生动形象,书中穿插 看得见的音乐 走近音乐"与 音乐术语表 等版块,结合实际生活与具体案例,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有趣。随书附赠的音频资料(可扫码获取)则可以帮助读者对书中讲解的案例建立立体的认识。 本书作为音乐学习路上的入门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系统的乐理学习,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或演唱水平。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乐曲,甚至还可以尝试自己谱曲!
本书系 凤凰 留声机 丛书之一,以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品鉴对象。肖斯塔科维奇被誉为 红色的天才 ,他和他的音乐在苏联经历了几起几落,被批判,被赞扬。他的作品几乎涵盖了音乐的各种体裁 交响曲、歌剧、舞剧、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且都成就卓越。可以说,他是一个复杂的作曲家。本书精选英国《留声机》杂志近二十多年来数十篇精彩的肖斯塔科维奇音乐的深度评论。从当代作曲家、演奏者、评论者、听众等不同维度,对其音乐进行多维度的解读,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现代音乐家眼中的肖斯塔科维奇。
本书共分为9章,包含音高,节奏,音程、音阶与调,旋律,和弦与和声,乐曲的结构形式,乐器和人声,音乐风格和流派,以及音乐术语等基础知识,并以具有代表性的名家名曲为例,让读者系统化地学习乐理知识。全书包含大量图表,生动形象,书中穿插“看得见的音乐”“走近音乐"与“音乐术语表”等版块,结合实际生活与具体案例,让音乐学习变得更容易、更有趣。随书附赠的音频资料(可扫码获取)则可以帮助读者对书中讲解的案例建立立体的认识。本书作为音乐学习路上的入门实用工具,可以帮助你通过系统的乐理学习,提升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修养或演唱水平。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尝试挑战更复杂的乐曲,甚至还可以尝试自己谱曲!
《音乐社会学导论》是阿多诺1961 1962年为法兰克福大学《音乐社会学》课程所作的讲义。全书分为12章,分别以音乐接受的类型、轻音乐、歌剧、室内乐、现代音乐等为主题来阐释音乐理论。 阿多诺的音乐理论是建立在其美学基础上的,而其美学则以其哲学为前提。他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否定性认识,这在于艺术不是对于已经存在的把握,而是对于那尚不存在的追求。在此基础上,他指出艺术的特性为非实在性与异在性、非模仿性和非反映性、精神化和无概念性、不确定性和难解性,等等。基于这样的美学观念,阿多诺强调艺术对于现实的批判性。他认为现代世界和人是分裂的碎片,而唯有艺术才能够拯救它们。 阿多诺的《音乐社会学导论》是其美学理论在音乐领域中的具体化。其主要内容包括了音乐类型的分析和对于音乐接受的分析,贯穿了音乐和社会这一音
《奇遇之年》甄选出超过225位作曲家的366首作品,每天一首,带领读者潜入一千多年的古典音乐深海。作者为每一首作品提供了动人的描述,让这些由来已久的音乐在当下生活里鲜活动人。除了通常被古典音乐史忽视的40多位女性之外,作者还为读者介绍了有着不同肤色、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作曲家,让读者相信,古典音乐是一种生生不息、丰富多元、充满活力的全球艺术形式。
本书是一本多次再版的音乐入门经典教程,以其独特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是古典音乐发烧友的案头推荐之书。作者首先在第一部分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基本乐理,并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解读各种音乐要素。在第二部分至第十部分中梳理了自中世纪到21世纪西方音乐目前各个时期斑斓的音乐风格,其中包括爵士乐、音乐剧与电影音乐、摇滚乐等对音乐史的贡献。在第十一部分中,作者着意介绍了非西方音乐。书中的“作品导聆”和“声乐导聆”是本书的优选亮点,配有相应音频文件,读者可以对照书中对作品配器、力度、旋律、结构的分析以及对声乐作品歌词的解读,更加轻松而深入地欣赏音乐。
全书收录王安国先生自2005年至今发表的重要文章共60篇,分为四个部分:1.音乐文论 2.音乐教育 3.书序书评 4.随笔抒怀。音乐文论部分收录作者在作曲技术理论方面的重要文章,包括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评论金奖获奖文章《我国音乐创作 新潮 纵观》等。音乐*分收录作者在音乐教育方面的重要文章,包括作者担任*音乐课标研制组组长期间的多篇课标解读及对中国当代基础音乐教育若干热点问题的关注等。书序书评收录了作者为作曲家朱践耳、音乐学家居其宏以及为许多年轻学者和老师写的序文,体现出了宽阔的视野和胸怀,特别是对后学不遗余力的扶持与帮助,为音乐教育事业特别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随笔抒怀部分收录了作者悼念朱践耳、李焕之、谢功成、戴鹏海等人的文章等,充满着可贵的人间情怀,颇具可读性。
《作曲的基础训练》旨在根据学习作曲的学生们通常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明确的“结论式标题”的形式,分章节地介绍了从节奏节拍、旋律写作,线形思维、品味和声——直到关于多声部写作中会实际遇到的实践问题:织体形态、音乐结构、钢琴小品的写作以及在单一音色写作的基础上,接触到诸如艺术歌曲写作以及各种管弦乐音色的处理和室内乐重奏写作的实际问题。一至六章为“技法理论的基础篇”;七至九章为“创作实践的训练篇”。
本书作为经典的和声学教程,具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收益。书中把传统和声归纳得科学、缜密、井然有序;阐述得合理透彻、丝丝入扣,为这一门音乐科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从教学上来说,本书共60章,章节内容循序渐进,安排合理,法则严格易掌握,要求明确易记忆,极易为初学者所接受,是初学和声者极好的向导。每章后还辅以练习习题配套教学。此次修订,修改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诸多错误,并再体例安排上做了统一的调整。
《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2014》由总报告和实体唱片、音乐演出、音乐版权经纪与管理、数字音乐、音乐图书、乐器、音乐教育与培训、音响、广播电视音乐、卡拉OK、音乐评奖和排行榜、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以及音乐对外交流等13个分报告组成。报告既从微观层面,对音乐产业的创作、表演、生产、出版、发行、营销等产业链的各环节进行数据调查统计和定量剖析;也从宏观层面系统、全面地分析和研究当代中国音乐产业的发展状况、发展态势及其政策建议。它是我国首份在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指导和支持下,由高等科研院校专业项目组完成的音乐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既填补我国音乐产业无年度报告的空白,也为音乐产业相关的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权威研究资料和市场信息,为政府部门相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制订提供重要的参考。
《反思音乐与音乐史》是美国当代著名音乐学家特莱特勒的学术论文选,由上海音乐学院杨燕迪教授选文并组织翻译。所选文章的写作背景是:美国音乐学实践原先习以为常的目标、方法和概念语汇受到质疑,人们试图寻找替代方案,在批判精神和理论建构的维度中推进学科建设。在这些论文不同的思考主题和巨大的历史时间跨度背后,是作者思想方法上的一致性 由此构成了经由学术旨趣的导向而串联起来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问题-思想场域。特莱特勒教授力图让人们意识到,音乐学是一个具有广阔参数的领域,而不是特别课题的集合。他的音乐学研究展现出历史(叙事)、美学(思想)、批评(分析)三大学科分支之间的相互支撑和融汇,进而呈现出一种 大家气象 。特莱特勒教授相信,音乐学诠释受制于各类文化的信念和情境,只有在具体的文化中,音乐的
音乐教育理论与科研方法论,是一部以讲授音乐教育学理论与音乐教育实践的专门著作,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的科研方法,作为音乐教育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是十分合适的,对于师范专业的本科生也非常适用。本书不仅适用于高等师范院校及音乐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研究生的教材和教师的重要教学、科研参考用书,还可以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或致力于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者在职进修与提高的重要参考资料。
本书探索了录制古典音乐所特有的技术和方法。不管读者是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录音师,他们都希望提高自己的技能,本书讲述了各个层面的专业知识,涵盖了录制交响乐、协奏曲曲目、歌剧、室内音乐和独奏钢琴的技法。 本书以管弦乐团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介绍如何聆听作品、如何理解传声器,并介绍了音乐厅、管弦乐团摆位、监听环境的设置,以及管弦乐团各个声部的录制方法。本书还提供了有关录音项目的准备、制作人的角色,以及混音技术的简明信息。在“快速指南”部分,还包含了一些 设置。 本书配套资料提供了各种技术的音频示例,巩固了整本书中讨论的概念,可关注“信通社区”,后台回复“音乐人”获取。 本书特色:·来自古典音乐录音专业人士、多项格菜美奖获得者的实用建议,通俗易懂;·“录音的奥秘”一一系列已被证明在该
这本由耿慧玲、郑炜明、段炳昌、王卫东、刘振维等主编的《琴学荟萃(第五届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的第5种,收录20篇论文,设计历史、文学、文字学、考古学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