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歌是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是侗歌中的一种古老的歌谣。本书收录的琵琶歌近100首,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大体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大类。对于研究侗族的风情习俗、世态人情、家庭婚姻、历史事件、劳动生产、宗教信仰等诸多方面都具有史料价值。
聊斋俚曲是蒲松龄利用明清俗曲作曲牌,用淄川当地方言创作编写的讲唱唱本。其创作动机主要是惩恶劝善、醒世救弊,宣扬伦理道德。内容写的都是老百姓日常关心的问题,如家庭关系、邻里关系、以及赌博、嫖娼、悍妇、妒妇等社会问题,也有一部分俚曲揭露封建官场的腐败,反映劳动人民的困苦和反抗精神。聊斋俚曲是包括小曲、说唱、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内的艺术综合体,是蒲松龄的伟大文学成就之一,是聊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被列入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蒲松龄一生创作俚曲十五种,即《墙头记》《姑妇词》《慈悲曲》《翻魇殃》《寒森曲》《琴瑟乐》《蓬莱宴》《俊夜叉》《穷汉词》《丑俊巴》《快曲》《禳妒咒》《磨难曲》《增补幸云曲》。
本书分四章论述了山东高密聂家庄、苍山小郭村、惠民河南张村、枣庄洛房村四地泥彩塑的起源、变迁、艺人、实物、工艺、传承、销售等问题,作者对山东四地的泥彩塑进行了长期系统详实的田野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学、人类学、艺术学的观点分析了隐盖在这些社会零散现象背后的宏观文化背景。本书语言叙述有情有理,既饱含着作者对民间艺术、民间艺人的感情,同时书稿有着相当高的理论性,叙述严谨、科学,在叙述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民间艺术的深入研究。
本书分章论述了凤翔泥塑的背景、起源、分类与功能、艺术特征、制作工艺、传承谱系、发展变迁与保护等内容,既回顾了凤翔泥塑的历史,分析了现状,又展望了未来,内容详实具体。其中精品赏析一章,重点展示精品凤翔泥塑三百余个,为读者呈现活态的民间艺术,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始于清道光年间的天津 泥人张 彩塑,继承了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优点,将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系统介绍 泥人张 彩塑艺术的渊源、流变、传承及工艺等,展现了活态的 泥人张 彩塑艺术发展历程;下卷以作品赏析为主,集中展示了 泥人张 及其相关弟子们的原创性作品,图片精美,设计精良,给读者以美的享受,极具欣赏价值及收藏价值。
本书是一本美术作品集,收入60年来以广西少数民族题材的美术创作代表性作品240幅,有油画、水彩、版画、速写、线描等,内容涉及人像、风景等,名家荟萃,佳作纷呈,琳琅满目,丰富多彩。本书共分希望的田野、乡俗新风、时代肖像、风光4个板块,旨在以美术为载体,展现广西近60年来民族团结工作的丰硕成果,同时为这60年来在党的艺术方针指导下蓬勃发展的广西美术做一个侧面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