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续谈》是 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20世纪30年代连载于《新天津》《现代日报》上的文字结集,另以1953年连先生在中国作协的一篇发言作为附录。全书的内容,由连先生的女儿连丽如、女婿贾建国两位进行注释整理。此外,我们邀请插画师根据全书内容制作了30幅插画。《江湖续谈》是连阔如先生有关“江湖”的第二部书,关注清末民初的市井生活,篇幅较多的是有关那个时代艺人的生活与作艺,是我们了解旧时代社会风貌的好读本。整理注释者也是“江湖”中人,故对于书中所提到的行话,艺人出身、师承等都有清晰了解,所做注释 有利于读者的阅读。
季中扬著的这本《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研究》主要研究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有别于精英艺术的特殊性,从而为解读民间艺术之美奠定理论基础。本书提出,民间艺术的审美经验在审美方式上不同于现代美学所建构的分离的、对象化的、静观的审美,而是一种多感官联动的、融入性的审美;民间艺术之美不是高大玄远之美,而是一种“亲近之美”;在价值取向上,它不同于重视新颖性、陌生感的求异性审美,而是一种重视群体经验的认同性审美;在审美理想方面,民间造型艺术往往以图案与色彩寓意吉祥为美,民间表演艺术则崇“奇”尚“乐”,体现了“生命力的高涨”。本书还指出,中国传统艺术包括文人士大夫艺术与民间艺术两种基本形态,文人士大夫艺术或体现儒家美学精神,或体现道家美学精神,民间艺术则主要体现直接来自本原哲学的“生生”美学精神,
本书从我国民间艺术的认知和内涵讲起,对剪纸、印染、风筝、竹编、脸谱、皮影、年画、曲艺、民间元素的现代表达、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赣剧等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展现到制作技艺的分析、表演和传承,立体地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传统和现状。本书不仅体现出我国民间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也对民间艺术原始资料收集与整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相关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对民间艺术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
《上海土山湾艺术》通过对科学、出版、书画、雕塑、雕刻等文化艺术的介绍,将创造了土山湾文化的群体详细地呈现人们面前。比如,徐光启及其与西方神职人员合译的《灵言□勺》、《几何原本》等一系列著述对中国现当代文明具有深远影响。比如,人文学者、大教育家马相伯,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巨大贡献。又如,西班牙人范廷佐创建的绘画工作室,经其弟子陆伯都适到土山湾发展成画馆,并在这里培养出众多绘画和雕塑大家,范廷佐也因此被称为“西方艺术在中国民间最早的传播者”。当然,还有设计、督建崇德女校、余山圣母教堂等众多建筑的马历耀,被称为“中……
本书以三个不同场景中的展演类西江苗族服饰设计为研究个案,以曾经的设计作品开篇,又以经过“人类学思考”的设计作品结尾,探讨在 化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族服饰在中国服装设计文化中的呈现,解释虽有差异但却相对稳定的展演类民族服饰设计现状。全书在内容上既观照展演类民族服饰设计,也探讨传统民族服饰的当代发展,同时对保护和弘扬民族服饰珍贵文化遗产进行再思考。
《景宁畲族自治县民间音乐集成》是主编叶岳清,包括他的同事与本省专家共同耗费30年心血所收集并次以乐谱实录表现景宁全县民间音乐的图书。这一厚重的编纂成果系统地展现出该县畲汉两族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戏曲音乐与曲艺音乐的全貌,其中大多数音乐是以正式出版形式见诸社会,是对浙江省卷的充实。尤为珍贵的是,它们所呈现的都是未经专业创作者或群众文化工作者加工的、当地音乐文化遗产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