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剪纸是生长于陕北大地的一朵民间艺术之花。本书从人类学、美学的视角,对陕北剪纸的起源、陕北剪纸的历时性延存、陕北剪纸与相邻艺术的关联、陕北剪纸的族域性、陕北剪纸的审美特性、陕北剪纸的文化人类学价值、陕北剪纸的危机与新生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全面的研究和阐释。
《中华才艺系列:醒狮》以传播舞狮文化为宗旨。舞狮有南狮和北狮之分,《中华才艺系列:醒狮》侧重于对南狮(也叫醒狮)的介绍,大致包含舞狮的文化知识和运动技术。舞狮文化知识从狮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风格、艺术欣赏等角度出发来组织材料;运动技术则主要介绍了单狮和双狮的套路,可作为舞狮爱好者入门学习的参考。
澄泥砚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源于秦汉,兴于唐宋,明代达至顶峰。清初,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澄泥砚制作技艺渐趋沉寂。1986年开始,蔺永茂、蔺涛父子着手恢复澄泥砚制作技艺的工作,并于1991年使这一传统技艺重现人间。《澄泥砚制作技艺》从新绛独特的地域文化入手,以非遗保护发展的视角,走进绛州,梳理澄泥砚的前世今生,细述恢复传统技艺的艰辛的同时,随三代传承人的足迹,观察现代社会背景下非遗保护发展的路径,进而思索澄泥砚制作技艺的未来发展之路。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很美”系列的编撰,即是想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门类中,选择部分具有视觉美感的传统美术和手工艺作品,对构成其形态的传统制作技艺进行描述和分析,让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其珍贵而又独特的价值。
《中国杂技艺术创作及其高等教育发展论集》聚焦于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创作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该论集包括了以下主题:1. 中国传统杂技艺术的历史渊源与传承。2. 现代杂技表演技巧与创新。3. 高等教育中的杂技
木偶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木偶戏体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历史和科学价值,展现了木偶戏的独特魅力。在《中国木偶戏地域性风格分析与研究》一书中,作者通过对泉州木偶戏、高州木偶戏、漳州木偶戏、辽西木偶戏等进行风格研究,展现出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在木偶戏的内容上涉及传统音乐、传统戏曲、传统工艺、传统技艺等多个领域,体现出历史的特征,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本书结构合理、内容详细、全面,是一本实用性与可读性兼具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