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多年从事古建筑彩画工程施工、设计、研究的基础上,对清代各类官式建筑彩画技术认真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作者根据各历史时期彩画的特点,对各种彩画的纹饰设计、图案构成、设色工艺等结合具体法式图例做法作了全面的论述和说明。本书对继承和弘扬我国古代建筑彩画的传统做法,对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修缮、设计施工,对传统和现代民族风格建筑彩画职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是绝好的教材。对建筑史、建筑技术史、工艺美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21世纪的高技派建筑,从帕拉第奥到扎哈 哈迪德,本书选取了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人物和概念,以新颖的视角、犀利的笔锋和诙谐的口吻,将这些建筑界耳熟能详又极富争议的内容一一呈现给大众。其中既有历史、人文和哲学的经典内容,也有科技和遗产等时下建筑领域关注的热点。乔纳森 格兰西笔下的建筑飞跃星河来到我们眼前,我们得以窥见伟大建筑的另一面。
属于创新设计丛书。本书首先从城市综合性公园游憩空间分类与特征分析入手,探讨城市综合性公园场地空间、游憩路径与设施的活动兼容性,大型滨水空间的游憩利用,植物群落空间的游憩适宜性;其次,通过建立不同类型游憩空间的调查与评价体系,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诊断上海城市公园游憩空间的质量等级,剖析存在的问题,为上海城市公园游憩空间的微更新提供科学依据;第三,结合作者实操项目提出典型游憩空间微更新模式与策略,对激活城市公园游憩空间活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并将对户外游憩空间的设计、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本研究历时十余年,关注上海城市公园发展的动态,借鉴社会学调查方法,基于多源数据与多途径数据分析方法,研究自下而上,面广量大,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与领先性,有学术独立性强,
石蛾的幼虫收集身边细小的材料,筑成身体般的巢,能不能模仿石蛾,用细小的点一般的材料做出身体般的建筑?日本传统木建筑在悠长岁月里打磨出了纤细、可移动的线,今天能不能重新找回来?一块简单的布,守护着贝都因人的帐篷生活,面所拥有的柔韧的力量可以怎样去运用?建筑家在自然、历史、科学中寻找点、线、面的新的存在方式,在与木、石、土等物质的反复对话中,抵达新的世界。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项目中,隈研吾对中国的瓦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探索。瓦原本是 活着的 点,点制造的节奏会给屋顶赋予表情和尺度感。在小屋顶上,那些不规整的瓦片不会被整体埋没,可以很清晰地作为一个个独立的点主张自己的存在。独立的点随机聚集在一起,得到了一片云霞般模糊不明确的 瓦幕 。
万国城Moma是当代置业以可持续发展观念进行住宅开发的一次大规模尝试,整合运用了21世纪世界可持续发展建筑科技的*成果与晚期现代主义建筑艺术理念,实现了高舒适度、微能耗与恒温恒湿的居住环境,也完美延续了北京的历史文明与建筑艺术。万国城 已经成为北京、中国居住建筑与人居环境的优秀范例,获得了政府、专家与各界的广泛赞同与支持。 本书可供房地产从业人员、市场策划开发,也可供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建筑设备等专业的设计、科研、管理人员使用。
《古迹入门》是一本全部以图解形式呈现的 古建筑入门书。 地区对于古建筑有着独特的划分方式,大致分为古迹、历史建筑、聚落建筑、纪念建筑等,其中古迹超过1000处,历史建筑 有上千处,已然成为宝岛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面貌多彩多姿,有三百多年前荷兰人所建的城堡,也有明清时代的古宅、寺庙、城郭,当然也有近代的建筑。每一处古迹都是传奇故事的舞台,是历史 真实的见证,其建筑之美 是艺术的 表现。为了尽善尽美地呈现这些古建筑,本书精选25处不可错过的古建筑,以剖面、透视、鸟瞰等手法表现出来,并分类归纳观察要诀,图解构造细节、装饰艺术、空间功能,延伸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是配备800余张手绘图和照片。再加上图文并茂的古迹年表、简明扼要的基础知识,以及不可错过之古迹的专家评介,《古迹入门》可以成为大家亲近、观察
陕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和浩瀚绵长的文化。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全省范围内的古村落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主要包括古村落地理位置等概况、古村落布局、建筑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保护与管理。《陕西古村落2 记忆与乡愁》彰显了陕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社会各界人士进一步了解陕西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陕西古村落2 记忆与乡愁》文字优美,图片精美,可读性强,从建筑、人文、历史等方面对陕西古村落进行了描述,可供城乡规划、建筑艺术、建筑工程设计等业内人士和文化文物部门及旅游爱好者参考使用。
风景区及旅游区的规划设计涉及众多领域,本书主要分为两大主题,上篇为风景区规划,下篇为旅游区规划。内容上主要通过图解和文字搭配的方式,分别对风景区和旅游区的规划景观设计进行详细而系统地讲解。本书从概念阐述、理论分析、设计方法到实践案例说明的顺序推进,使学生快速领会风景旅游区的规划设计方法,并对我国风景区及旅游区的演化历程、未来发展方向都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本书采用“文字+图示”的方式,图示以作者所拍照片和自绘图解为主,增加互动性、趣味性,深入浅出。在文字方面不重复已有文献,多使用手资料,主要针对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艺术设计学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兼具可读性和实用性,使读者可以尽快掌握核心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北京小西山北麓浅山区域,是北京市规划提出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关键连接点之一。该区域属于浅山区和受浅山区影响的平原地带,由于受到首钢工业区域的污染影响,且位于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的交接地带,发展相对滞后。除了浅山山地以外,该区域主要包括首钢工业区、新建住宅区、自然村庄和,且存在大量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更新发展潜力巨大。本书对现状用地、产业、经济、社会、文化和绿地资源等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调研和图纸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潜在可利用土地资源进行梳理,构建连贯的绿色空间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