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夜白》是一部山水画札记。书名来自唐玄宗的名驹 照夜白 ,取其字面的意象 水墨山水的黑是物象,是黑夜,白是空无、水和云光。全书分为五个部分 山中何所有 时间中的风景 空隙之美 鸟之双翼 山水小史 ,合计70余篇文章。作者结合具体的画作与自身的绘画经验,以散文般的诗性语言,立足山水画的笔墨、空间、构图等基本概念,探讨了一些司空见惯但有趣的话题:第一辑 山中何所有 ,回答的是 当我们看山水画时,我们在看什么 的疑问,文章从山水、山水诗和山水画的关系讲起,探讨诗歌与绘画意境的生成,山水如何从荒野变为人文景观。第二辑 时间中的风景 ,分析中国画中暗藏的独特时空观,以及古人如何在画中营造高远、深远、平远的空间感,乃至所谓的 移步换景 又是如何实现的。第三辑 空隙之美 ,以美学讨论为主,意在更新对艺术的语言
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旧藏系列是我社推出的启功先生系列图书中的重头产品,其内容涉猎广泛,包括法书、绘画、古籍、诗词、楹联、印章等,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启功先生书画自存集录初编(二编)》为家藏启功先生书画集本,内容丰富,画面清晰,来源可靠,具有绝对权威性的艺术类图书,也是我社启功先生系列图书的支柱产品。此书内容绝大部分是首次出版,对于启功研究者是一大福音,也是书画爱好者收藏和学习的臻品。
启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书画家、文物鉴定家、诗人,国学大师。启功先生旧藏系列是我社推出的启功先生系列图书中的重头产品,其内容涉猎广泛,包括法书、绘画、古籍、诗词、楹联、印章等,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启功先生书画自存集录初编(二编)》为家藏启功先生书画集本,内容丰富,画面清晰,来源可靠,具有绝对权威性的艺术类图书,也是我社启功先生系列图书的支柱产品。此书内容绝大部分是首次出版,对于启功研究者是一大福音,也是书画爱好者收藏和学习的臻品。
《观画之道 查尔斯 亨利 卡芬教你如何欣赏名画》一书从对美的感受,自然与艺术的对比,名画的构图、形式与色彩到画法与主题等方面进行剖析,引导读者学会欣赏和读懂世界名画,进而提高对绘画的鉴赏水平。启示读者看到一幅画时会思考这幅画作是否只是简单地表达出画家意识到的自然界的宏大与美丽呢?还是画家想要通过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神秘去表达个人的情感呢?本书给予的提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探寻不同画家的创作动机与观点。
本书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20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过 三杰 (达 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17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18、19世纪的近20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特点、绘画技巧,又辅以大师生平、时代思潮等内容,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行文生动洗练,深入浅出,形象解读,娓娓道来,紧扣每讲内容,或全貌,或局部,或对比,形象解读,感情表达,易于领悟,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给人以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享受。
《北宋韩琦楷书信札》卷是北宋名臣韩琦的两帖真迹纸本墨迹(《信宿帖》和《旬日帖》)与后世元、清两朝十三段题跋的合裱之卷,现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被列为第二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信宿帖》为韩琦写给欧阳修的一份感谢信,感谢欧阳公所作名篇《相州昼锦堂记》。本书是迄今为全面、深入地对这件文物进行研究的力作,以文物为依托,结合历代书画鉴藏著录、正史、文人笔记等古籍文献资料,史料详实、图文并茂,多角度、全方位解读文物的每一个细微之处。
叶恭绰一生取得的卓越成就,与他名门世家的出身不无关系,在部分 事略 中,作者将叶恭绰放入时代和家庭的大背景中,讨论其独特的遗民经历和家学渊源。并按时间顺序将叶恭绰 一岁五迁 的崎岖生平,从历代的 遗民文化 视角引入叶恭绰的人生选择;另一篇,作者从其家族传承中牵出一条 渊源有自 的文化脉络,凸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化传家的永恒力量。 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围绕叶恭绰与诸多藏家的往来事迹(即文人朋友圈),研究者或以馆藏的某一件作品,或以展览会目录,或以书画题跋、诗文信札、古琴笔记,或以福开森留下的英文文献等作为他们扎实可靠的实物材料,拓宽了学界对叶恭绰独特的鉴藏史的认知。例如通过《竹石图》的款识来探讨叶恭绰与张大千在香港的鉴赏交流活动,并将叶恭绰给张大千的藏品题跋归纳为三种策略:题名式、点赞
《琵琶记》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被誉为“传奇之祖”。此剧叙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全剧共四十二出,结构完整巧妙,语言典雅生动,显示了文人的细腻目光和酣畅手法,是高度发达的中国抒情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结合。 《袁了凡先生释义琵琶记》意在将 外图书馆古籍库里的版画原作与文献,以及平日难睹真容的善本珍刊化身千百,以利学者在细细品鉴、对比中发见深意。 选编这部丛刊,一是为版画史研究提供接近于真迹的图像;二是为版画史研究提供尽可能完整的文献。
全书图文并茂,将随文史掌故大家、祖父郑逸梅与海上书画名家交往、带其拜师学习、收藏,其中很多书画创作及名家交往轶事多为 披露在读者面前,凸显了当时社会的人文,为研究当时文人社会生态提供了重要线索,也成为书画及名家研究不可多得的 手资料,具有很强的研究文献性、收藏导读性,再现了近代海派文化的繁华。
本书为香港文化名人、台静农世交许礼平先生女公子、 翰墨轩 第二代掌门人许乐心收集整理的一批罕见的台静农墨迹,这批墨迹首度以出版的形式公诸于众,具有极其珍贵的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书中还编入启功怀念台静农的文章,台静农女弟子林文月的追忆录,香港著名文化人罗孚对台静农诗歌的解读,学者姬学友对台静农文学、书法等的评论文章,以及编者许乐心精心收集编撰的极其详尽的《台静农年谱》,为世人能够全面了解、研究、欣赏台静农墨迹,窥探其充满气节的文人风骨和戏剧性的人生提供了更好的材料。
许晓生主编的《大家拍卖(看点2012.1)》讲述了:2012年的春季拍卖已经结束。在外围经济疲软,国内市场气氛转冷的大环境里,书画市场却并未遭受冷遇。随着近现代大家作品价格被普遍推高后,在这一季的拍卖中,现当代艺术家终于得到了其应有的重视,价格在不良的市场预期下逆市走高。这种现象被普遍认为是中国艺术市场在近几年狂飙突进式的发展后一次回归理性的调整。 言及所谓“理性”,之于艺术市场,是艺术品在市场规律的控制下,关乎作品本身艺术价值,关乎画家本人人文格调,关乎学术界对艺术作品以及艺术家本人之学术研判等的诸多因素。中国书画自进入市场以来,历蓬勃发展又偶经起落沉浮。然而随着整体经济的膨胀,社会对文化关注度的提升,在书画收藏之风弥漫下,书画市场在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之时,也必有更理性的选择。在可以
中国绘画源远流长,历朝历代名家辈出,其画作数量众多,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如此众多的画,为何只有少数人的作品价值过100万?历史为何只钟情和厚爱他们? 本书带着这些疑惑,从市场的角度切入,选择国内外50多家拍卖公司数百场拍卖会,成交价在100万元以上的133件名作精品,按画家出生年月为序,从古到今每幅作品用短小精练的文字进行点评、导读,评述画家的风格特征和他在美术史中的地位、影响以及对中国画的贡献等,寻求其经济价值与艺术含量的结合点。让读者在欣赏艺术作品美的同时,懂得它的经济价值。 作者以散文随笔的形式,纵横开拓,谈古论今,这种文字形式有别于美术史和艺术专论。它以作家、画家和收藏家独特的视角,审读每一幅画作,阐发其感想和美学意义。它既有散文的文学品位,又有美学鉴赏的专业知识。
《千里江山图的故事》由杨新等著。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徽宗时期的画家王希孟创作的青绿山水画,收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件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迥异于主流的山水画长卷自从问世以来,就带有很多的神秘色彩。为了保护这件千年之宝,她面世的机会不多,甚至在各类画史文献或文集中都极少见其踪迹,这为她又披上了一道神秘的纱衣。让我们一起走进《千里江山图》,去细细体会个中奥妙……
一张中国古代绘画里头藏了多少的纠葛?如果是某大师的真迹,那么,它透露大师创作时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创作的时空背景是如何?而作品代表了哪些典型的风格?或者是一张假画,那么它与大师的真迹有哪种关联?是如实的临摹,对原作者的误解之作,甚至是全新的创造? 面对这些真迹与后作的层层关系,作者以元代画家吴镇(1280—354)为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出这位十四世纪艺术家的真迹与后世伪作群,同时开拓出一套清楚明瞭、完整又缜密的方法学,鼓励中国绘画史的学者和爱好者用开放的眼光,重新审视研究的对象,提出新的怀疑、厘清差异所在,进而重建更详实的“真相”。 这不仅是探究创作者归属问题的专业人士应该阅读的一本书,论述过程中抽丝剥茧、脉络分明的交叉对照过程,就一般大众而言,读来也是引人入胜。但更重要的是中
在中国书法艺术目前,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占有突出地位,世称“二王”。他们妍美流便的艺术风格,将书法的艺术性提到了历史的高峰,为后世的书法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故后世尊王羲之为“书圣”。王献之又在乃父基础上更创新体,堪称“亚圣”。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研究》,为“二王”研究专家王玉池研究“二王”成果之集大成者。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研究/中国书法经纬论丛》分为王羲之、王献之两个板块,上编王羲之由6部分组成,分别是王羲之生平和书艺,王羲之书法分期臆测,若干问题的考证,兰亭序问题,王羲之部分作品和问题评议,王羲之部分作品简介、存世书目索引、部分作品译注。下编王献之由王献之生平和书艺,王献之书法伪迹例举,王献之与北碑,王献之部分书法作品简介、书迹目录索引和《洛神赋十三行》译注4部分组成。此外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