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查理·芒格 1987—2010年在西科金融、2014—2022年在每日期刊股东会上的讲话。 作为这两家企业的董事长,他在股东会上成了巴菲特那样的主角,做大段开场白,介绍这两家公司及伯克希尔·哈撒韦现状,直言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随后坦率、完整地回答股东们的提问。 书中芒格的讲话跨度长达35年,涉及大量当年国际或全美大事件,比如美国储贷行业危机、日本泡沫破裂、互联网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比特币及加密货币兴起、新冠疫情等。讲话还包含了巴芒思想发展和投资生涯中的重要动向,如格雷厄姆和费雪的影响、跨学科的多模型思维、早期经历过的失败、所罗门事件、投资可口可乐、航空业遇挫、投资中国尤其是比亚迪等。 细读这些讲话,我们得以用年鉴回顾的视角,更加全面地领略到他的所思所想,追随他的投资与为人之道。
复利,怎样造就百万富翁 经典提示 爱因斯坦对复利的评价堪称经典: 复利堪称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威力甚至超过了原子弹。 理财困惑 国王与大臣下棋,大臣获胜。国王为了实现诺言,要满足大臣一个愿望。大臣面对国王的提问说: 我没有太大的愿望,只要在棋盘的*个格子里装1粒豆子,第二个格子里装2粒,第三个格子里装4粒,第四个格子里装8粒,以此类推,直到把64个格子装完就可以啦。 国王心中暗喜,认为大臣要求太低了,照此办理。不久,棋盘就装不下了,改用布袋;布袋也不行了,改用推车;推车也不行了,国王粮仓很快要空了,数豆子的人也累昏无数,那格子却像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这时国王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国王不知道一个东西哪怕基数很小,一旦以几何级倍数增长,*后的结果也会很惊人。 正如富兰克林的一件趣事,1791年
本书收录了查理·芒格 1987—2010年在西科金融、2014—2022年在每日期刊股东会上的讲话。作为这两家企业的董事长,他在股东会上成了巴菲特那样的主角,做大段开场白,介绍这两家公司及伯克希尔·哈撒韦现状,直言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随后坦率、完整地回答股东们的提问。书中芒格的讲话跨度长达35年,涉及大量当年国际或全美大事件,比如美国储贷行业危机、日本泡沫破裂、互联网泡沫、2008年次贷危机、比特币及加密货币兴起、新冠疫情等。讲话还包含了巴芒思想发展和投资生涯中的重要动向,如格雷厄姆和费雪的影响、跨学科的多模型思维、早期经历过的失败、所罗门事件、投资可口可乐、航空业遇挫、投资中国尤其是比亚迪等。细读这些讲话,我们得以用年鉴回顾的视角,更加全面地领略到他的所思所想,追随他的投资与为人之道。
所有人的智慧都来自于前人的积累,没有人是完全的独创。本书作者大量阅读了中外投资经典,结合自己多年的股市操盘体验,认识到所有人的所有决策来自对事物本身的预测,投资成败不在于是否看懂股市,而在是否能够对未来准确预测。作者将其学习和领悟的所有预测方法,优中选优,融会贯通,创立了这一套 模型理论 ,并以《模型理论》系列丛书的形式,分享给广大投资者。 为了增加可读性,《模型理论》精选案例都是完美得近乎神奇的经典案例。但股市的预测,既有令人震撼的精准,也有偶尔让人抓狂的失误。股市并不完美,股市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因此,我们能从 模型理论 中学到的是结构规律的公式,逻辑推理的过程,反复运算的验证,而不差分毫的顶底、屡战屡胜的交易、未卜先知的箴言,并不是本书的使命。
《模型理论》系列丛书讲到了数和形两者间的重要区别,谈到西方的思维更关注数,而东方的思维更关注形。作为一个西方交易者,作者的交易决策却都是建立在交易行为的形态基础之上 形态是市场的实质。模型理论系列丛书中每一册都有一个主题,第八、第九册的主题是 象数理形态模型 。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象数理,大道至简,象是用眼睛能看到的,数则是事物的抽象表现,而理是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象是可见的形,数是抽象的形,而理是形的内在逻辑,因形而有数,因数而有理,一切起于形而终于理。 根据上述原理,本书传统哲学象数理在市场中的形态全部推演了出来,应用于证券交易市场,揭示市场行情波动的本质。
近70年来,《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始终是技术分析领域的翘楚。本书第1版问世于1948年,现在更新到了第10版,依然是技术分析领域中*重要的原创性著作。本书图文并茂,汇聚了查尔斯·亨利·道、理查德W.沙巴克、罗伯特D.爱德华兹、约翰·迈吉等人的经验和智慧,并由W.H.C.巴塞蒂进行了与时俱进的更新。 第10版的更新之处包括: 用几章内容替换了道氏理论; 对道氏理论的记录进行了更新; 删除了关于手工绘图的次要内容; 新增关于止损位和基准点的新章节; 新增关于移动平均线交易法的新内容; 新增拉尔夫·文斯的杠杆空间模型的新内容; 新增关于期权交易的新内容。 自本书第1版问世以来,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许多东西亘古不变。在竞争的世界里,人人渴求制胜之道。作为股市技术分析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不仅向你介绍交易与投资的技术与诀
所有人的智慧都来自于前人的积累,没有人是完全的独创。本书作者大量阅读了中外投资经典,结合自己多年的股市操盘体验,认识到所有人的所有决策来自对事物本身的预测,投资成败不在于是否看懂股市,而在是否能够对未来准确预测。作者将其学习和领悟的所有预测方法,优中选优,融会贯通,创立了这一套 模型理论 ,并以《模型理论》系列丛书的形式,分享给广大投资者。 为了增加可读性,《模型理论》精选案例都是完美得近乎神奇的经典案例。但股市的预测,既有令人震撼的精准,也有偶尔让人抓狂的失误。股市并不完美,股市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因此,我们能从 模型理论 中学到的是结构规律的公式,逻辑推理的过程,反复运算的验证,而不差分毫的顶底、屡战屡胜的交易、未卜先知的箴言,并不是本书的使命。
本书讨论了大量经过时间检验的投资原则,这些曾让投资者获得了丰厚回报的投资策略包括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技术分析、市场时机选择、套利、指数化等等。在讨论这些投资原则的同时,本书也详细分析了投资者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投资原则,投资者是如何将这些原则付诸于实践,以及最终决定投资成功的因素是什么,还为读者提供了大量经过实践检验的投资模型。这本书也可以定位为投资策略百科全书,有助于投资者建立思考投资的框架。本书包括两个部分。第1章到第6章介绍从事股票投资所必须了解的金融理论基础,如风险、估值方法、交易成本以及有效市场假说等。第7章到第14章讨论了各种经过时问检验的投资策略,包括价值投资、成长投资、技术分析、市场时机选择、套利和指数化等、分析了每种投资策略背后对市场变化的假设,每种投资策略的适用条
每一次我们进行交易时,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接下来的价格会是什么样的?”量价分析将提供答案。在交易中只有两个最重要的指标。一个是价格,另一个是成交量。如果孤立地看这两个指标,我们得到的信息不多,但如果将这两个力量相结合,就会产生一个非常有力量的分析方法。量价分析之父理查德·威科夫曾多次采访杰西·利弗莫尔、J·P·摩根,发现这些大师都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行情纸带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通过价格、成交量、时间、趋势发现最基本的供求规律。他们都是盘口解读的倡导者。本书详细阐述了理查德·威科夫分析方法的精髓,系统介绍了量价分析方法的各个层面,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这其中的常识与逻辑,包括量价分析的首要原则、市场是如何被操纵的、需要注意的重要的K线图形态、支撑位与阻力位、动态趋势和趋势线、价量
《战胜华尔街》 继《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之后,《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选股实录)》是林奇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作的一本股票投资实战指南。 林奇用自己一生的选股经历,手把手教读者如何正确选股,如何避免选股陷阱,如何选出涨幅又大又安全的大牛股。 很重要的部分——管理麦哲伦基金13年的投资自传 从0.18亿到1亿美元的初期,从1亿到10亿美元的中期,从10亿到140亿美元的晚期,揭示了林奇连续13年战胜市场的三个主要原因:林奇比别人更加吃苦;林奇比别人更加重视调研;林奇比别人更加灵活。 实用的部分——21个选股经典案例 涉及零售业、房地产业、服务业、萧条行业、金融业、周期性行业等。这不仅是林奇选股的具体操作,更是分行业选股的要点指南。 有价值的部分——25条投资黄金法则 林奇用亲身经历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来的投资真谛,每一个
所有人的智慧都来自于前人的积累,没有人是完全的独创。本书作者大量阅读了中外投资经典,结合自己多年的股市操盘体验,认识到所有人的所有决策来自对事物本身的预测,投资成败不在于是否看懂股市,而在是否能够对未来准确预测。作者将其学习和领悟的所有预测方法,优中选优,融会贯通,创立了这一套 模型理论 ,并以《模型理论》系列丛书的形式,分享给广大投资者。 为了增加可读性,《模型理论》精选案例都是完美得近乎神奇的经典案例。但股市的预测,既有令人震撼的精准,也有偶尔让人抓狂的失误。股市并不完美,股市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因此,我们能从 模型理论 中学到的是结构规律的公式,逻辑推理的过程,反复运算的验证,而不差分毫的顶底、屡战屡胜的交易、未卜先知的箴言,并不是本书的使命。
内容简介 每一位投资者在股市投资的过程中,都一直试图发现股市中的规律,也不断地有股市的规律被发现。其实,纵观人类的整个发展史也是这样,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在找寻自然界中的一些显性和隐性的规律。 什么是规律呢?规律的特点就是不管你发现还是没发现,它一直存在,不管你知不知道它,它都不曾消失也从未改变。你信或者不信,它就在你身边左右着你的投资,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发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