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产业组织和创新区位的分析出发,追溯了产业集群理论和政策研究的本源;从技术变化和全球竞争的视角,论述了集群政策的目标、内涵和行动的要义。书中提供了多个案例,剖析了创新集群的经验以及非创新集群的困境和升级途径。全书文句精炼,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小县城,大中国——透过县域之治,理解中国特色的政治与经济互动《小县大城》基于作者团队历时五年的实地调研,系统解析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种独特的城镇化路径——小县大城,即空间体量较小,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通过 特色的产业政策形成高水平的发展路径。 该研究从福建德化县等多个典型县域出发,详细揭示了这一模式的形成机制与发展逻辑,并在以下两个关键维度上总结了其实践创新:1. 政府与市场的“双轮驱动”机制在这一模式中,政府通过精准施策发挥积极引导作用,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形成有效互动,共同推动基层发展的转型升级。 2. 地方特色的制度创新在城乡一体化的框架下,各地因地制宜,通过制度创新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形成了既具有追赶效应又不乏先行经验的城镇化新格局。 本书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展示了
本书从合肥近30年的飞速发展现象分析入手,揭示其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及规律;在吸纳三螺旋理论与硅谷实践经验之精华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二元经济的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四螺旋理论,后分别从研究型大学、创新金融、有为的政府、创新型企业四个方面对合肥逆袭成功的深层原因进行详细剖析,最后,探讨四螺旋支持的创新链 创新生态 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机制,较为全面、深入地揭示合肥成功逆袭的内在密码。 本书可供企业管理、创新管理研究者以及政府管理者参考阅读。
本书研究梳理了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ina,GVC)理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论、全球价值链理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应用等理论及实践,从国际、国内及重庆层面,分析全球及重庆制造业价值链升级新因素,特别是创新性提出了在新的国内外环境下GVC机制新变化。基于GVC理论,从定性和定量视角分析了重庆制造业及重点行业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竞争力及在GVC中所处的地位,发现重庆制造业总体处于GVC相对低端,并呈现明显的行业差异性。结合美国芝加哥、日本、韩国等典型国家(地区)及中国台湾、上海、江苏、安徽等省市促进制造业升级高质量发展案例,提出在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提升重庆制造业GVC地位,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路径及举措。本书可供科研院所、高校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
汽车产业将迎来 零碳出行 时代,如果不能顺应这场价值创新的潮流,就无法在今后的时代生存下去。本书以减少碳排放为主题,以汽车产业为着眼点,讲述了世界各地碳减排的举措。作者解读了脱碳政策的制定目的,阐述了脱碳、碳中和理念的含义、目的、方法,介绍了多个zm企业的减排动向,并探索如何在当前形势下化危机为商机,给日本汽车产业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发展建议。同时,对于我国的车企、相关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从业者、决策者和研究者来说,本书也是掌握当下政策、寻找未来突破口的实用指南。
共同富裕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高目标,在现阶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寄托了党中央对浙江的殷殷期待,是国家对浙江又一个重大战略安排和重大决策部署。为了积极响应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要求,书稿从多个角度阐述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全面展现了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发展现状和目标方向。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以来,特别是自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双城经济圈列入区域重大战略以来,川渝两省市始终铭记嘱托、忠诚担当,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由平稳起步加快迈入发展快车道。为更好服务川渝两省市党委、政府决策和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再次携手、接续合作,推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研究(2021-2022年)》。本研究报告全面分析了川渝两省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具体做法、主要经验和矛盾问题,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和川渝两省市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提出2023年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点任务和措施建议,力求全面、准确、科学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情况
本书首先介绍海关通关监管模式的概念溯源和发展趋势。包括国内外关于保税区和自贸港的研究、关于通关监管模式、通关监管风险的研究等。分析我国通关监管发展历程、监管模式、通关监管场所等。然后介绍世界自由贸易区
长期沉重而缓慢的中国历史脚步,在近一个多世纪急速的时代节奏中突然加快了。在前进的道路上虽然经历了难以想象的坎坷和艰难,然而终于迎来了历史的新纪元,以崭新的姿态跨进了崭新的历史时期。遥想百年往事,犹如立身高山云巅,回首远眺,但见峰峦起伏,路径崎岖,在云遮雾障之中,一时很难看清前人和自己究竟走过的是怎样的路程,并将要向哪里前进,这,恐怕就是历史学所要寻求、探索和做出回答的问题。尽管中国近代历史总的进程和总的趋势,已经由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和胜利所证明,然而构成历史整个链条的诸多因素和许多环节,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对于复杂多样的历史的认识,是不可能一次完成的。在众多的近代历史课题中,具体剖析某些有代表性的行业和企业的历史,不但大有助于人们了解近代工业发生发展和衰败的历史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优选、经济活力不错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编制本规划。2月18日,中共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得到各国执政党高度重视,普通民众对奥运会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变化。冬奥会作为影响力强、辐射面广的冰雪体育赛事,必将改善和激活举办国体育文化产业,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快速发展。本文以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产业发展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归纳总结方法,从国家大力发展冰雪旅游支持政策的良好环境层面、全面推进冰雪运动 南展西扩东进 的新时代背景下,借鉴冰雪旅游共生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理论,从北京推动冰雪协同发展效应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北京冬奥会对冰雪运动产业在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社区冰雪营销、生态理念的传递以及区域体育文化与冰雪运动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探讨,以科学创新和务实的精神探索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旅游协同发展效应的推进策略。
《国企改革发展:浙江的探索与实践》梳理了浙江全面实施“转型强体、创新强企”战略,在抓改革、促转型、控风险、强监管、严党建等方面作出的探索、取得的成效以及积累的宝贵经验。浙江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坚持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生共荣的改革发展方向,坚持优化布局发挥国有经济作用的改革发展思路,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国企转型升级的改革发展动力,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开放有为的改革发展举措,坚持效率靠前效益优先国企考评激励的改革发展导向,坚持大力弘扬国企浙商企业家的改革发展精神,坚持市场导向、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构筑大平台、服务重大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培育现代产业新动能,以管资本为主,建立现代治理体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化,提升国企资源配置率和核心竞争力,激扬了老国企焕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本书研究所涉及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内生增长能力主要是通过知识创造能力、知识获取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等方面来反映。西部民族地区内生增长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制度约束和资金约束。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建设进入规划实施阶段的战略背景下,确立科学的制度体系和选择正确的实施路径培育西部民族地区的内生增长能力,对于推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的现实任务、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具有很好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因此,本书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值得出版。
本书针对城市规划本科生、特别是建筑学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将城市经济学三个层次的内容深入浅出地糅合在一起:首先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工具及其应用方法,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经济学的世界观;其次探讨城市经济学和城市规划领域结合最紧密的几个专题,包括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政府和市场、城市财政、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土地经济、城市住宅经济、城市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最后以案例和前沿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并示范分析的方法。本书应用于城市规划专题研讨课,有一些思考题目的设置和解析,拓展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本书适用于各类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特别是建筑学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爱好者学习参考。
魏明孔、戴建兵主编的《中国经济史评论(2017年.第2期:总第6期)》既有缅怀吴承明、汪敬虞两位老先生的纪念文章,也有专题论文及综述文章。纪念文章体现了对两位经济史学巨匠的怀念和对经济史学科及相关学科发展的思考。专题论文涵盖的主题较多,时间跨度也较大,但都体现了作者的研究和思考。综述文章则显示了作者梳理文献的很好能力。
运用生态产业相关系统理论和方法,依托流域经济学和流域生态学等新兴学科的交叉优势,在对国内外生态产业系统研究现状及其理论基础进行回顾基础上,选取乌江流域为实证研究对象,对乌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与产业发展历程、产业体系构建与发展模式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选取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南川区、重庆武隆县等乌江流域典型产业集聚区作为生态产业体系构建与对策分析的实证研究对象。在对比分析三个地区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发展模式选择、政策保障与措施选择的基础上,对乌江流域的生态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