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城市规划本科生、特别是建筑学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将城市经济学三个层次的内容深入浅出地糅合在一起:首先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工具及其应用方法,使学生建立基本的经济学的世界观;其次探讨城市经济学和城市规划领域结合最紧密的几个专题,包括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政府和市场、城市财政、城市经济增长、城市产业结构、城市土地经济、城市住宅经济、城市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最后以案例和前沿研究拓宽学生的视野,并示范分析的方法。本书应用于城市规划专题研讨课,有一些思考题目的设置和解析,拓展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本书适用于各类开设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特别是建筑学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爱好者学习参考。
《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之家系列读物》是中小企业之家的培训教材,2013年开始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与我社合作出版了本丛书。《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之家系列读物》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组织编写。目前本丛书已出版《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问答》《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问答》《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上市公司监管法规选编》。本书收录了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及创业板上市规则,由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企业培训中心编。
2018年10月11日,南方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于广东省广州市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民族理论学会、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和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城市民族研究”“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的理论与实践”“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3个主题进行了深层次交流探讨。书稿精选收录相关专题的论文和调查报告15篇,予以结集出版。有一定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徐皓、李冬玲、李加林著的《浙江省海洋资源环境发展报告/海洋资源环境与浙江海洋经济丛书》为浙江省海洋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发展系列报告之一,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报告和专题报告2部分。其中综合报告包括浙江海洋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的现状特征、关键问题、技术需求分析、政策创新等内容,专题报告包括浙江海岸带滩涂资源利用与保护、浙江海岛资源环境利用与保护、浙江海洋渔业资源利用与保护、浙江海底资源利用与保护、浙江航道、岸线资源利用与保护、浙江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研究。
毛艳华编著的这本《产业分工区域合作与港澳经济转型》从新国际分工理论、新经济地理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等多视角对改革开放30年来粤港澳区域合作与产业分工的过程进行了总结,较深入地研究了“前店后厂”的分工模式及其演进态势、泛珠三角产业分工与香港的角色、香港与内地CEPA的经济效应、香港与内地服务贸易合作、香港经济结构转型和对外贸易转型以及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等问题,揭示了粤港澳区域经济从功能合作向制度整合过程中的产业分工模式、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和港澳经济转型动力。《产业分工区域合作与港澳经济转型》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化CEPA框架下的粤港澳紧密合作、推进大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进一步增强该区域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非正规金融区域差异研究》首先选取具有典型地域代表特征和发展特色的浙闽合会、东北对缝以及西南化丛作为我国非正规金融区域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进行梳理和阐述,重在讨论不同组织模式下的运行机制、信贷流程以及组织间的异同比较。然后,研究运用 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对我国非正规金融发展总量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并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对各地区非正规融资规模的调整变动周期及区域差异结构展开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再次,运用地下经济测量方法,选择与农村经济发展容量较匹配的金融统计口径,并运用较为精准的统计数据将我国非正规金融的规模测算研究整体推进至形成30省自1980~2015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本书第2章~第4章对我国非正规金融组织、总量、结构地区差异的比较研究,全文第5章重点探讨了我国非正规金融运行绩效的区域差异。
本书围绕能源发展低碳化转型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系,从能源战略、能源规划、能源管理、能源技术进步、重点工程建设出发,立足世界能源转型大势和中国能源发展低碳化转型的战略部署,遵循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要求,紧扣能耗“双控”、煤炭减量替代、西电东送、天然气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等广东能源发展低碳化转型的重点领域,阐述广东能源低碳化转型的目标路径与关键现实问题,提出构建广东能源低碳化转型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广东能源发展低碳化转型,促进形成高质量能源发展体系。
本书由推动长江经济带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编写《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报告》,系统梳理总结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的任务进展和显著成效,做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宣传工作。 本发展报告为官方白皮书,对宏观经济的决策人员、宏观经济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和关心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读者都有较高的吸引力。报告将围绕生态环境改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创新驱动发展、 对外开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提升等七大目标要求,系统总结长江经济带发展近几年建设成效。
刘蕾编著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国土规划的关系为出发点,以皖江城市带为实证研究区域,通过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对皖江城市带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分级区划,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想,为科学引导该地区合理承接产业转移以及差异化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规划开发战略选择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适合从事资源环境研究、国土规划研究以及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研究的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