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作为公司金融的终极体现形式,是公司最重要的战略交易。并购重组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公司,对公司的兴衰周期产生强烈的冲击,可以使处于价值流出阶段的行业向价值稳定和价值流入阶段转变,从而实现转型升级和产业突围。买卖企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购重组具有明显的多学科特性,涉及金融、经济学、战略管理、法律、税务以及公司治理等诸多领域的知识;并购实务的流程也非常复杂,并购决策、尽职调查、估值、谈判、交易结构设计、融资安排、支付方式设计、整合,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否则精心设计的交易就会无功而返;并购重组同时也是一次对买卖双方的股东、管理层和员工的利益平衡,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更难,任何一点疏忽都会前功尽弃。本书从企业创始人的角度出发(重点关注买方企业家的诉求,同时兼顾卖方企业创始人的
本书从企业老板面临的财税之痛开篇,从几大财税思维入手阐述老板必修的财税课,并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实务及 金税四期 予以阐述,从而让老板掌握更多的财务常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企业老板来说,只有搞定财税的痛点,才能理解很多商业的基本逻辑。企业经营离不开财税设计: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离不开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控;企业保持良性经营离不开涉税风险的管控和税收规则的遵守。本书既能提高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的财税理论修养,又便于站在业财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能为企业稳健发展保驾护航。
本书是第一本具有全球视野的综合性财政管理手册,这一版是对2015年版的更新。本书共38章,由36位作者合作完成,涵盖了财政管理主要环节和领域的方方面面,包括制度和法律框架,预算对资源的配置,预算执行管理,政府收入管理,资产和债务处置,以及会计和财政报告等。
一本为中国REITs从业者及相关金融中介提供的全面操作指南。 2018年1月,《中国REITs操作手册》出版,获得了市场从业者的认可和良好的市场反响。2020年4月,随着《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的发布,境内REITs发展到了新阶段,在法律法规、会计税务制度、注册发行制度上,需要全新的内容来指导实操。 《中国REITs操作手册》第2版,系统性提出通过Pre-REITs培育基础设施不动产项,待Pre-REITs资产进入成熟运营阶段后,可以通过发行公募REITs退出并进行循环再投资,以及通过技术手段,培育一批具有技术实力的运营机构,参与资产的运营与管理。 《中国REITs操作手册》第2版,以项目实操为导向,结合国内外项目案例,对REITs的流程进行了分解,从不同参与机构的角度出发,全面阐述和解释了Pre-REITs、私募REITs和公募REITs
实用投融资分析师认证考试(AIFA)旨在提高投融资领域从业人员的实际分析和操作能力,包括“估值建模”“公司信贷分析”“行业分析基础”“并购与股权投资”及“固定收益”五科。《估值建模》是“实用投融资分析师”认证考试“估值建模”科目的统编教材,本次出版的第三版在前期使用的基础上,新增了部分实践分析内容,共10章,全面阐述了估值建模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际应用。总体来说,书稿引用了具体操作实例,并配有相应的图表进行操作说明,图文并茂地重现了建模的全过程,并对相应的操作重点进行了提示,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仅是读者备考的有益参考,更是其开展实际工作的操作指南。
《财政密码》 王莽改制为何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变法为何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元朝的崩溃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教训? “国富”一定“民强”?帝国“盛极而衰”背后的历史逻辑到底是什么? 以讲故事的方式诠释中国历代财政制度之得失,拨开中央王朝制度的迷雾,把握王侯将相之外更深层的历史脉络。 《军事密码 中央王朝的地理、战争与兴亡》 这本书是郭建龙“密码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对古代中国的军事地理进行了详细剖析,分析了历朝战争中最关键的地理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是如何在战争中发挥作用的。作者通过详尽而生动的叙述,利用珍贵而丰富的史料,从地理角度出发详细分析每一次重大战争背后的军事逻辑,以及它对历朝兴衰和中国历史走向所产生的影响。作者将中国古代从春秋战国到清末的两千多年划分为五个军事战略的演化时代,即关中时
发票风险识别与应对 定价 68.00 出版社 中国市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3年06月 开本 作者 郝龙航等编著 页数 ISBN编码 9787509223369 内容介绍
《世界关税概况(2017年版)(精)》提供了超过170个 /关境的关税和贸易措施的详细信息。本书首先介绍各国/关境关税的构成,读者可以从总表和单页数据表中获取相关数据。在 贸易中,非关税措施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接下来本书介绍各国/关境非关税措施的应用情况。 ,本书的“出口多元化”特别专题对各国/关境出口多元化的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与趋势进行分析研究。 本书由世界贸易组织、 贸易中心、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编印出版。
《公共财政论纲》一书,从财政思想史和财政实践史的角度,分析了财政学的中“公共性”这一核心问题的缘起,探讨了“公共财政”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内涵,不同时期各国财政学家对公共性的论述,以及财政的这一根本特性与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密切联系。本书不单单是一本论述著作,也是一本论辩性质的作品,在论述中对其他学者关于公共财政的意见予以回应。作者指出了当前构建公共财政模式的改革目标,同时介绍了西方财政学发展的概况。本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共财政的奠基著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