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为详尽地阐述了中国关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解析了中国关税制度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以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全面地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中国关税的运行以及关税对经济制度延伸的杠杆作用。同时,也具体地研究了“入世”后关税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探讨了中国关税发展的基本政策趋向。 《中国关税制度》一书倚重历史,立足现实,重点考察了现代中国关税制度,有侧重地介绍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各国关税制度的规则。这是读者了解我国关税制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更是世界了解中国关税制度的有效载体,这也是《中国关税制度(修订版)》出版的一个重要意义。
《*国民收入分配研究》致力于估计基于经济增长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因为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的永恒主题,而以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迁为代表的经济利益格局的调整是3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关键。《*国民收入分配研究》收集了约150个国家、17年间11个变量的2万多个观察数据。度量了国民收入分配的变迁过程,运用理论模型估计了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中国*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相比,我国严重偏离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因此,必须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进程,调整劳资相对份额,控制政府收入份额,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21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在《2020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基础上,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并结合机构职能调整和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修订的,其中既有2020年预算编制及执行过程中调整的内容,也有针对2021年预算新调整的内容。
营改增 在中国全面推开,金融与保险业,建筑与房地产业,生活与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以及无形资产与跨境税收领域等都受到严重冲击,一个崭新的增值税时代的帷幕已经拉开。如何深度解读 营改增 新政,如何进一步适应增值税制度,是摆在企业面前一件亟需解决的大事。本书以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 营改增 的新政解读为切入点,全面分析 营改增 的影响及政策含义,对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产生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的业务进行深入剖析,阐释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的 营改增 难题及其解决方案,并对后 营改增 时代的税收筹划进行科学规划。
本书在版介绍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俄罗斯等主要国家的公共预算制度、公共支出制度、公共收入或税收制度、国债制度、财政体制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印度、芬兰财政制度的内容,加强了公共财政制度的理论基础叙述,结合现实调整了一些章节。
《税收筹划原理》是一本既重视基本理论,同时又贴近税收实务的税收学入门教材。本书首先介绍了全球税收环境和重要的税收概念。接下来,依次着重介绍了税收筹划的原则、如何利用税收筹划机会、如何确认和计算应税所得、公司的税收筹划策略、个人的税收筹划策略、税收程序与违反税法的惩罚等内容。在每章末尾,都附有讨论题、税收筹划案例等练习。这些问题多数是开放性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能够启发读者的思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章所学习的内容。本书的内容和安排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的范例税收课程是一致的,很好地反映了将税收概念与税收在经营决策过程中的作用相结合这一推荐教学方式,因此也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范例税收课程的理想教材。
《税法》(第二版) 以我国* 新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要依据,根据企业税务实际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内容,组织和整合出八个学习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现行各税种征收的基本规定、应纳税额计算方法,以及各税种征收管理的要求。配套的《税法技能与拓展训练手册》(第二版) 对主教材《税法》(第二版) 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训练。通过《税法》(第二版)、《税法技能与拓展训练手册》(第二版)(以下简称 本套教材 ) 的学习与训练,可以让读者熟练地进行企业税务登记等工作,并能熟练地掌握各税种征收的基本规定,正确地计算各税种的应纳税额。 税法 课程的后续课程为 税务会计 和 纳税筹划 ,读者可以继续选用本套教材主编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税务会计实务》(第二版) 和《纳税筹划实务》(第三版) 教材。
《现代税务会计原理与实务(第2版)》是作者对本社1999年出版的《新编税务会计》一书的修订和扩充。作者根据1999年以后我国税立法和税制改革的现状,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在经济、税收领域的重大变化,对税务会地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极具可操作性的阐述。
税收筹划是在对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司组织结构、筹资形式、投资方向及财务管理制度的设计等途径,或通过对纳税人具体情况的分析,为纳税人提供合理的纳税建议,以合法减轻纳税负担的一种技术。税收筹划对工商管理人员而言是一项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类学生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门课程。 本书主要针对管理类学生为适应今后从事工商管理对税收筹划知识的需要而编写。 同时,本书也可作为本科层次非管理类学生选修课的教材,并可作为MBA及各相应层次培训的教材。
本书是21世纪应用型本科会计系列规划教材。该教材以会计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相结合为原则,以现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为基础,以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为主要框架进行了整体设计。
“财政与金融”是我国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段治平、张建刚、聂国栋编著的《财政与金融》遵循财政与金融学的一般分析 框 架,结合编者自身多年财政与金融课程的教学经验,广泛吸取同类教材和相关的研究成果,特别是2007年 爆发金融海啸以来对财政金融问题的系统思考,力争用生动简洁的语言、 图表、案例及专题,阐述财政、金融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财政学重点阐述财政的含义 、职能,财政收支内容,财政管理体制;金融学重点阐述资金融通的工具、主体、场所,货币供需及失衡 ,货币调控与监管、国际收支与外汇。后通过财政与金融政策的综合运用,将财政与金融的相关知识有 机的结合在一起。 通过《财政与金融》的学习,既可以使学生明确财政与金融的研究对象、掌握财政与金融的基本概念、了解财政
收入分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中,同样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破解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成为当前的热点和焦点。 高凤勤编著的《促进我国居民收入公平分配的税收政策研究》以分配正义理论和税收公平理论为理论工具,分析了税收促进居民收入公平分配的作用机理和运行机制,在阐述公平分配度量指标的基础上揭示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对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的公平效应进行了剖析,认为现行财税政策运行绩效不理想,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存在弱化现象。在对税收促进公平分配国际考察的基础上,《促进我国居民收入公平分配的税收政策研究》提出了我国现阶段税收政策进一步优化的政策建议。
纳税筹划实务 课程是高校会计、税收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纳税筹划实务 课程服务于会计、税收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的企业纳税筹划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本教材力求 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学做合一 ,以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为主线, 直接为培养学生从事纳税筹划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实战操作能力服务。一、本教材作者专业性强,编写教材态度严谨目前市场上纳税筹划教材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纳税筹划案例过时,未能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及时更新;二是编写内容缺乏专业水准,很多纳税筹划案例不合乎实际且错误较多。而本教材是专业作者基于打造纳税筹划精品书籍的心理,本着对师生负责的态度,用心编写而成。二、本教材力求 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学做合一 本教材采用 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 等教
本系列教材在编写中体现了以下特点: 1.质量与特色并行。本系列教材从选题、立项,到编写、出版,每个环节都坚持“精品为先、质量、特色鲜明”的原则。严把质量关口,突出财经特色,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精品教材。 2.教学与科研相长。教材建设要充分体现科学研究的成果,科学研究要为教学实践服务,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共同提高。本系列教材汇集各领域*教学与科研成果,对其进行提炼、吸收,体现了教学、科研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 3.借鉴与创新并举。任何一门学科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因此,本系列教材编写中始终坚持“借鉴与创新结合”的理念,舍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中国经济改革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探索,充分展示当今社会发展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
地区税负是一个国家宏观税负的缩影,或者说是宏观税负在地区结构中的反映,是税务机关通过对税收政策的执行而作用于地方经济的结果,它不仅直接反映了政府可用财力的相对规模,间接影响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还会通过微观市场主体直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因此,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认真思考地区税负优化的路径,发挥税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许景婷编著的《我国地区税负差异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研究》首先系统地梳理税收理论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挖掘税收及税收负担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地区税负差异现状及发展趋势,继而分析地区税负差异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解释地区税负对地区发展影响的内在机制。其次运用税收贡献、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协调系数等指标分析区域经济增长
本书是财政部规划教材,共分14章,围绕财政学这一中心分别介绍了财政概念与财政职能、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与政治过程。并从各个方面分析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何配置资源、影响收入分配等制度。 本书依据国际惯例,向读者展现丰富的财政学知识,运用中外案例,解读经典理论。用“图形”、“推理”等经济学规范分析工具来阐明基本理论、分析财政现象;以“资料链接”拓展读者视野,运用“课堂金话筒”、“思考题”、“应用训练”等激发读者问题意识,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房地产税经济效应研究》(作者程瑶)在有机结合传统财税理论和现代经济理论精髓的基础之上,构建出房地产税经济效应的理论框架。然后在这一理论框架下,结合房地产的商品特性、市场特性和产业特性从财政收入、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税收激励等角度来研究房地产税的经济效应。后根据对房地产税收经济效应的分析结论,对房地产税的社会目标和政策目标加以明确,并提出房地产税制改革的建议。 本书研究内容属个人学术观点,欢迎同仁交流各自观点,共同推动中国房地产税的研究发展。
本书内容包括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政府会计又分为政府财政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非营利组织会计又分为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本书共分为三篇十八章:篇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基础,主要阐述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第二篇为政府会计,以各级政府预算管理及业务活动为主线,分别阐述政府财政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基本理论与实务;第三篇为非营利组织会计,以非营利组织业务活动为主线,分别阐述公立非营利组织会计、高等学校会计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基本理论与实务。 本书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的内容,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完整性、前瞻性。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财经各专业的教材,又可作为从事政府与非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