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了解几个世纪前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发展所打下的基础,就无法理解如今互联互通、休戚与共的全球化世界。 《重说工业革命的经济史》通过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结合对消费、 物质文化、科技和文化历史的研究,从更广泛的全球视角出发,分析析一个经济体如何走出马尔萨斯陷阱,开始现代意义的经济增长。 《万国争先:次工业全球化》将工业化、全球贸易、殖民主义、生态环境、外交政策、战争中立等历史学家通常视为独立发展的历史编织在一起,深入剖析帝国、贸易、技术与战争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制造为王:发明、制造业、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世界》全景式展现肇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如何塑造现代世界的科技发明、制造业、政治思潮、社会制度及国际格局。展现发明家、产业家的个人命运如何与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大时代相互交织。
\\\\\\\"【内容简介】: 作为享誉 的剑桥史系列著述的一部分,《剑桥拉美经济史》沿袭了经典的编写惯例,汇集了近二十年来 各国拉丁美洲经济研究领域涌现出的一批具有原创性、突破性的专题研究论文,旨在用当下前沿水准的知识,对西班牙殖民时期至21世纪初期的拉美的历史经济进行解析。大体以1850年(即现代经济的指数增长开始在拉丁美洲出现的时期,而 规的以19世纪20年代,即拉美各殖民地相继独立这一历史转折期作为经济阶段的划分)为界,分成上下两卷。本册为下卷。下卷副题为“漫长的20世纪”,从现代经济增长起步阶段开始研究,包括1930年之前拉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时期,始于1930年的内向型发展时期,以及始于1980年的 化战略发展时期直至当前,分“ 化的周期”“现代化的发轫”“要素禀赋”“部门发展与公平”四个部分进行论述。卷末还对拉
由吴晓波著的《吴晓波企业史(激荡跌荡浩荡公元前7世纪-2018年共6册)(精)》包含《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激荡三十年(上下册》)《跌荡一百年(上下册)》《浩荡两千年》,共6册。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是工商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然而,当世界进入到工业革命时期,它竟远远落后,受各国欺凌,成为“东亚病夫”。在经历百年跌荡之后,中国经济再度崛起,改革开放四十年,在21世纪,重回强国之列,与此同时,新的社会矛盾又提出了继续变革的要求。本书作者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雄厚的笔力,由春秋时期的“管仲变法”开始,及至当代改革开放,叙述了两千七百多年的历代经济变革和工商变迁。辩驳得失,以史为鉴。《激荡十年,水大鱼大》“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本书依照上述线索分章加以叙述,努力反映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结构安排上兼顾一些重要地区和国家的发展。同时,对于资本主义全球化过程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掠夺和不公正也加以揭示。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很大的研究题目,决非这样一本书能够完全解决。此书不过是对其加以勾勒。
汪敬虞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考察清末民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深化和新式产业的初步发展,分三篇依次叙述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势力扩张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危害,分析了中国传统封建经济主体地位的延续和推移,提示了资本主义在工矿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金融业等部门中的发展状况。该书的 特点是以“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作为中心线索,将诸多问题的讨论提升到理论高度。《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由人民出版社2012年 出版。
《解放初期上海金融业同业组织》收录的档案选取时段仅为1949年5月至1953年2月,即上海解放后金融业同业组织的历史。以期反映解放初期上海金融业同业组织历史变迁的全局性概况。对于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高校金融专业师生,以及金融史爱好者都有的帮助。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是傅筑夫中国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从西周至两宋,论述了近三千年中国经济发展、经济制度演进、经济结构变迁的历程,以及就中国经济史的分期、一些重大问题的性质和原因等提出了独具特色、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