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聚焦热门话题、热门行业的实力之作,完整呈现芯片发明和发展的60多年历程。 全书完整呈现了芯片发明与发展的历程,从支撑芯片产业发展的量子力学讲起,逐渐发展到半导体物理学,进而催生了半导体器件,这些器件又由简到繁,像一颗发芽的种子,演化出了双ji型晶体管、MOS场效晶体管、光电二ji管等,并由此集成构造出了模拟芯片(通信和传感器芯片等)、数字芯片(CPU、存储器、FPGA等)和光电芯片等。蕞后,本书还展示了芯片设计方法和制造方法由手工到自动的发展过程,并指出了芯片未来面对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路径。可以说,了解芯片,有这一本书就够了。 芯片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与叛逆史 详细讲述一群叛逆者突破传统、不断创新的故事。 作者以芯片诞生和发展为主线,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杂志、书籍或新闻报道
1870年以前,人类生活在度贫困中,缓慢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果被不断膨胀的人口吞噬。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发明创造加速推进,技术能力每过一代人得以翻番,终改变了全球经济生活的面貌。前人以为,这种力量将帮助我们建立起美的理想社会。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本书中,知名经济学家布拉德福德·德龙讲述了1870—2010年工业实验室、现代公司组织和全球化如何带来了无例的物质繁荣,它们给人类和全球带来了何种变化,以及为何没能帮助我们建立起理想社会,反而使全球陷入了气候变暖、经济衰退、不确定性与不平等加剧的困境。 本书以令人惊叹的广度与深度,向读者揭示了加长版20世纪的发展真相:远非大幅跃进,而是蹒跚前行。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脉络,其实有一个清晰的时间线,前半段是中国互联网崛起和BAT发家史,以2010年作为分界作为后半段,移动互联网呼啸而来,盘子不再是几家独大,业界以为既定的局面开始出现无限新的可能,美团、快手、抖音、今日头条、拼多多 许多新鲜面孔开始挑战三巨头的权威,催逼这个行业进行更多的技术变革。技术、商业、竞争、资本、并购等等,开始逐渐成为新十年的主题。本书以编年体的体例,记录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崛起的新十年,是一部移动互联网的"江湖群侠传 。十年间,众多企业或是昙花一现、或是起死回生、或是强者愈强,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在纷繁的人物沉浮、企业兴衰、资本博弈之中书就。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呈现一个清晰的时间线。2010年之前,是中国PC互联网崛起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发家史;2010年之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呼啸而来,业界以为的既定局面开始涌现无限可能,美团、快手、抖音、今日头条、拼多多 许多新鲜面孔开始挑战三巨头的权威,催逼这个行业进行更多的技术变革。 技术、商业、竞争、资本、并购等等,开始逐渐成为新十年的主题。 本书以编年体的体例,深度记录了中国互联网行业2010 2020狂飙突进的新十年,是一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江湖群侠传 。十年间,众多人事物或是昙花一现、或是峰回路转、或是强者愈强,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在纷繁的人物沉浮、企业兴衰、资本博弈之中书就。本书囊括十年间著名事件、典型公司,以及独具影响力的人物,阅读它们,能让我们站在前浪的肩头,用巨人的眼光,更好地谋划
1995年,中国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这之后的15年间,中国互联网业产生了近40家海外上市公司,其中超过15家公司达到过10亿美元市值的高位。一浪又一浪的产业变革冲击着从业者的内心,也催生出一幕幕的创业悲喜剧。本书记录的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起家的15年里,一群创造属于自己历史的人和他们的真实故事,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自1995年兴起的波澜壮阔中的弄潮儿和财富新贵的代表:马化腾、丁磊、张朝阳、马云、陈天桥、李彦宏、史玉柱、田溯宁、张树新、王志东、王峻涛、雷军、周鸿?t、陈一舟 他们不仅参与创造和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移动互联网、新科技互联行业,改写了自己的财富积累路径,还用互联网和移动科技创造和推动着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业已成为驱动新一代中国企业腾飞的中坚力量。
《希腊古代经济史》是一部以希腊古代经济史为考察对象的专著,上编研究希腊城邦制度的兴起和解体,下编比较并研究三个希腊化王朝的建立和衰亡过程。本书认为,希腊城邦社会在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自由民中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城邦社会的基本矛盾。
《希腊古代经济史》是一部以希腊古代经济史为考察对象的专著,上编研究希腊城邦制度的兴起和解体,下编比较并研究三个希腊化王朝的建立和衰亡过程。本书认为,希腊城邦社会在世界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自由民中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始终是城邦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上编从四个方面说明了 英国病 的由来,即 世界工厂 地位的丧失及其留下的遗产,殖民扩张给国内经济带来的严重后果,福利国家、财政负担和低效率的经济,以及传统精神对经济稳定和增长的消极作用。下编则说明了英国 国有化 的试验,需求管理的演变, 计划化 ,收入政策及其在新形势下的运用,调整工会、企业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继续调整对外经济关系,等等。作者认为这些措施都未能奏效,英国经济将继续在 病态 中迟缓地走向未来。
《好奇心改变世界:月光社与工业革命》从18世纪的科学探索讲起。1765年至1813年,在距离伦敦大约100多英里的伯明翰出现了一个由自然哲学家和工业家组成的学会,它的名称是月光社。成员们定期在英格兰的伯明翰聚会,社团的名称源自他们定期在月圆之夜举行会议的习惯。由于没有街道照明设施,满月的月光可以使回程更为方便和安全。他们自诩为 lunatics 。月光社孕育出的五位改变世界的核心成员为:博尔顿(蒸汽机的天使投资人)、达尔文(物理学家,进化论的先驱,查尔斯 达尔文的祖父)、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者)、韦奇伍德(工业革命领袖、英国陶瓷之父、高温计发明人)和普里斯特利(化学家)。 月光社正是这样:发现某位成员的科学发现的实际应用,并且通过这些实际应用带来广泛的社会价值;虽然可能不成熟但却严谨仔细的科学实验;对于科学
《工业化和制度调整 西欧经济史研究》着重研究了西欧工业化和制度调整之间关系。本书将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为分水岭,分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自由市场经济向政府干预市场的混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作者延续了在《资本主义起源》一书中的分析方法,将资本主义分为刚性体制和弹性体制。作者认为,混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是政府调控市场,实行 福利国家 模式以及重视可持续发展,而这一转变就是资本主义的制度调整。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已步入新全球危机时代。作为亚洲金融的监管者,沈联涛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在书中,他结合自身经历,力求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以及解决危机的主要参与者的视角,来还原历史情景和事件,并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剖析了导致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种种原因。作者认为,每次危机都是对治理水平的一次考验。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要靠在公司、金融和社会层面上的良好治理。本书还披露了相当多的重要文献,并涉及国际金融界的许多重要人物,他们在历史重要时刻的言行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精装典藏版收录作者新版自序《百年变局》,是一本常读常新的经典佳作。
美第奇家族的沒落、西班牙帝国的兴亡、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美国独立、全球经济危机……不断登场的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跟会计核算和会计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会计师才是真正推动历史的人?会计,从简单的簿记到各种复杂的模型,从最初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到监督、管理、控制、预判、决策等职能的扩展与深化,在近千年的金融历史和政治责任当中,是如何一步步统治世界的?对于领导者来说,无论是身处古美索不达米亚还是立足当前,也不管是建桥修路或者是挑起争端,都需要借助财务会计信息,了解国家经济情况,并制定各种政策。诸如复式记账法和审计等基本会计工具,构建了现代国家制度的基础。会计在治理国家这门艺术当中,可以是创建稳定金融系统的重要工具,更会成为被渴望权力的政客肆意滥用的武器。在《账簿与权力》一书中
商代是中华古文明的早期阶段,中国历史画卷在商代史的较为记忆上前赴后继地拉开。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商代文明的发展时空,下启中华文化演进的先河,十一卷本《商代史》用断代史著述体例,通过有商一代历史事象与制度名物的研究,寻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由来、特征、品格与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本卷利用甲骨金文、文献资料与商代考古材料,就商代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基础、土地所有制、贫富分层差异等展开论述,考量商朝财政收支、方国经济、商业交换和商品货币状况,缕析商代农业、畜牧业、渔猎业、建筑业、青铜冶铸业、纺织业、陶瓷业、手工业管理,以及有关科技与天文历法等。
本书是南宋食盐政府专卖制度的研究著作,从不同角度探究了南宋盐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兴盛与衰敝的过程、政府法令的推动与成败、私盐的产生机理与防治等问题。本书析论周密,使宋代盐业史研究更臻完备而全面,当于宋史、中国古代社会史及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有重要贡献。
本书从清代档案中搜集了数万个18世纪的广东米价数据, 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 分析了当时广东米粮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米价的不规则变动和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 从而描述了一个以广州、佛山为中心, 联结广东、广西两省和湘、赣、闽三省部分地区的区域性米粮市场的具体运作情形, 讨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附录收入作者后续研究的数篇力作, 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学术风貌。
《秦汉交通史新识》是作者王子今有关秦汉交通史的论文集,从秦汉时期的军事交通控制、军事移民、巡视路线、动物考古、交通“俗禁”、战骑装具、交通要道、航海、运输技术等有关交通诸层面,加以详细的阐释,对秦汉交通史乃至中国古代交通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严中平(1909~1991),江苏涟水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顾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著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国棉纺织史稿》《老殖民主义史话》《严中平集》等。《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考察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成过程,侧重从中外贸易、农村经济、银行钱庄、水上航运等领域,分析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破坏,叙述列强对华早期资本输出、中国资本主义新式企业的产生及其同中外势力的联系与矛盾。全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整理和引用了大量罕见的外文档案(包括海关档案)和中外文报刊资料。这本《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由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
1954至1955年期间,钱穆先生曾于香港新亚书院先后讲授 中国经济史 及 中国社会经济史 两门课程,扼要地讲述了由上古春秋战国至明清时代的经济情况及财政政策,并道出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军事、法律、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评价政策和朝代兴亡之关系。 叶龙曾师从钱穆多年,详尽笔录及整理了先师两门课程的内容,对一些内容做出了补释,形成流畅易读的文章,在香港《信报》经评版陆续刊出后,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后集结出版形成本书。本书不仅填补了钱穆先生缺乏经济专门史著作的遗憾,更令读者能够通过阅读中国经济史加深对钱穆先生其他著作的理解,以体悟钱穆先生强调要在文化传统一体性中做研究的教诲。 贯穿全书的主要经济问题包括农业经济及土地分配、基建及水利工程、工商业发展、货币制度改革、社会阶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