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是关于全球化时代场世界性金融海啸的史诗,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当代史。 作为对20世纪历史有精深研究的杰出历史学家,亚当 图兹采用全球视角,详细叙述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欧元区危机及其后错综复杂的世界历史。他不仅从金融学的角度解释危机爆发的技术性原因,还花很大篇幅阐述危机对这十年来世界政治形态的塑造,呈现了丰富的原创性主题:经济发展的无序和债务流动的不稳定;单个国家和地区通过金融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投资、政治和武力以无形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形成的不平衡关系;金融危机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美国中产阶级的危机;中国的崛起;围绕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资源展开的争斗。 尽管初有人试图将金融危机淡化为地方性事件,但亚当 图兹认为,2008年开始在华尔街发生的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个具有全球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脉络,其实有一个清晰的时间线,前半段是中国互联网崛起和BAT发家史,以2010年作为分界作为后半段,移动互联网呼啸而来,盘子不再是几家独大,业界以为既定的局面开始出现无限新的可能,美团、快手、抖音、今日头条、拼多多 许多新鲜面孔开始挑战三巨头的权威,催逼这个行业进行更多的技术变革。技术、商业、竞争、资本、并购等等,开始逐渐成为新十年的主题。本书以编年体的体例,记录着中国互联网行业崛起的新十年,是一部移动互联网的"江湖群侠传 。十年间,众多企业或是昙花一现、或是起死回生、或是强者愈强,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在纷繁的人物沉浮、企业兴衰、资本博弈之中书就。
本书旨在梳理1520年以来的世界危机(主要指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财政危机、货币危机等)简史,并非此阶段的世界简史。因此,各种危机是本书的重点与主线, 而与危机有关的历史则为框架。这样的结构决定了本书在写作方法上,不同于纯粹的通史或国家简史。 本书首先为了深度挖掘危机发生前后的因果关系与关联,就必须选择一定的历史事件作为背景资料,将500年来所发生的几十次全球危机放在与战争、瘟疫、货币、科技、地缘政治、全球化、国际秩序、市场、泡沫(金融泡沫、股市泡沫、楼市泡沫) 等事件有关的历史框架下进行拆解和剖析,也使得这些危机不是毫无关联的孤立存在,而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从而真正认识到,危机是一种周期性爆发的经济现象。 其此,围绕 危机 这条主线展开,探寻危机背后的逻辑,就可能对历史资料背景进行适当地选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呈现一个清晰的时间线。2010年之前,是中国PC互联网崛起和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发家史;2010年之后,中国移动互联网呼啸而来,业界以为的既定局面开始涌现无限可能,美团、快手、抖音、今日头条、拼多多 许多新鲜面孔开始挑战三巨头的权威,催逼这个行业进行更多的技术变革。 技术、商业、竞争、资本、并购等等,开始逐渐成为新十年的主题。 本书以编年体的体例,深度记录了中国互联网行业2010 2020狂飙突进的新十年,是一部中国移动互联网的"江湖群侠传 。十年间,众多人事物或是昙花一现、或是峰回路转、或是强者愈强,中国互联网的历史,在纷繁的人物沉浮、企业兴衰、资本博弈之中书就。本书囊括十年间著名事件、典型公司,以及独具影响力的人物,阅读它们,能让我们站在前浪的肩头,用巨人的眼光,更好地谋划
本书是在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史》的基础上扩充、修改而成的。除了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和史料对原有内容进行修订、补充以外,增加了关于2002--2011年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的专章。由我提出全书修改充实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1995年,中国开通了北京、上海两个接入Internet的节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商业元年。这之后的15年间,中国互联网业产生了近40家海外上市公司,其中超过15家公司达到过10亿美元市值的高位。一浪又一浪的产业变革冲击着从业者的内心,也催生出一幕幕的创业悲喜剧。本书记录的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起家的15年里,一群创造属于自己历史的人和他们的真实故事,他们是中国互联网自1995年兴起的波澜壮阔中的弄潮儿和财富新贵的代表:马化腾、丁磊、张朝阳、马云、陈天桥、李彦宏、史玉柱、田溯宁、张树新、王志东、王峻涛、雷军、周鸿?t、陈一舟 他们不仅参与创造和推动了互联网行业、移动互联网、新科技互联行业,改写了自己的财富积累路径,还用互联网和移动科技创造和推动着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业已成为驱动新一代中国企业腾飞的中坚力量。
《好奇心改变世界:月光社与工业革命》从18世纪的科学探索讲起。1765年至1813年,在距离伦敦大约100多英里的伯明翰出现了一个由自然哲学家和工业家组成的学会,它的名称是月光社。成员们定期在英格兰的伯明翰聚会,社团的名称源自他们定期在月圆之夜举行会议的习惯。由于没有街道照明设施,满月的月光可以使回程更为方便和安全。他们自诩为 lunatics 。月光社孕育出的五位改变世界的核心成员为:博尔顿(蒸汽机的天使投资人)、达尔文(物理学家,进化论的先驱,查尔斯 达尔文的祖父)、瓦特(蒸汽机的发明者)、韦奇伍德(工业革命领袖、英国陶瓷之父、高温计发明人)和普里斯特利(化学家)。 月光社正是这样:发现某位成员的科学发现的实际应用,并且通过这些实际应用带来广泛的社会价值;虽然可能不成熟但却严谨仔细的科学实验;对于科学
《中国农民负担史》结合我国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我国农民负担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我国处理农民负担问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新时期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本书为卷,从年代上断自秦、汉,迄于鸦片战争,主要内容是结合这一时期各朝代的历史变革阐述相应的赋役制度和农民负担。
《中国农民负担史》结合我国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我国农民负担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我国处理农民负担问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新时期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本书为第二卷,主要以近代农民负担为研究对象,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阐述了该时期农民在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的共同压迫、剥削和掠夺下所承受的多重负担,深入归纳和分析了这一时期农民负担的类型及其特点。
《中国农民负担史》结合我国历史发展的五个阶段,详细阐述了我国农民负担的发展和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我国处理农民负担问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新时期减轻农民负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本书为第四卷,所记录的农民负担自新中国成立至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期末。以我国农村经济经历的三次变革为主线,阐述了农民负担的变化历程及其特点。
晋察冀边区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建立的*早的一块根据地,一直享有模范根据地的荣誉。从它建立伊始,许多学者就研究它,近年来,愈受史学界的重视。本书是专门探讨晋察冀根据地的财政经济问题的,在时间上,叙述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为止。本书是在财政部科研所组织、指导下完成的,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使撰写建立在坚实内容的基础上,使读者清晰地领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发展的路程和来龙去脉。
本书以工业革命为线索,从 与地区角度,以时间为序,将欧洲经济与同时期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的发展相比较,为读者提供了自1700年起欧洲经济、政治、社会历史的整体框架和发展脉络。本书源自作者于博洛尼亚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狄金森学院教授多年、广受 学生欢迎的同名课程。不同于其他研究该主题书籍的鸿篇巨制,作者从数百篇文献资料中提取重要的部分,浓缩成这本精简、透彻、易读的《欧洲经济史》。书中很多观点另辟蹊径,无论是经济史专业师生还是对欧洲经济感兴趣的读者都将获得启发。
《中国印花税与印花税票史》以各个时期的印花税票为载体,通过介绍各个时期的印花税的开征情况及印花税票特点,着重于结合财政学、税收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阐述印花税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演变轨迹、特点及其规律,以便学生据以了解、掌握和运用中国财政、税制演变发展的规律,了解税收文化在财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欧美诸国的工业革命影响深远。工业革命不仅大大提高了欧美国家的生产力,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而且对全球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1700~1914年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四个国家工业化的条件,梳理了其工业化的过程,阐释了其工业化的特征、成就及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工业化基础、工业化进程、技术条件、劳动力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求更加深入地了解欧美国家工业化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本书从清代档案中搜集了数万个18世纪的广东米价数据, 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 分析了当时广东米粮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米价的不规则变动和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 从而描述了一个以广州、佛山为中心, 联结广东、广西两省和湘、赣、闽三省部分地区的区域性米粮市场的具体运作情形, 讨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附录收入作者后续研究的数篇力作, 呈现出较为完整的学术风貌。
美第奇家族的沒落、西班牙帝国的兴亡、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美国独立、全球经济危机……不断登场的历史人物,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跟会计核算和会计师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会计师才是真正推动历史的人?会计,从简单的簿记到各种复杂的模型,从最初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到监督、管理、控制、预判、决策等职能的扩展与深化,在近千年的金融历史和政治责任当中,是如何一步步统治世界的?对于领导者来说,无论是身处古美索不达米亚还是立足当前,也不管是建桥修路或者是挑起争端,都需要借助财务会计信息,了解国家经济情况,并制定各种政策。诸如复式记账法和审计等基本会计工具,构建了现代国家制度的基础。会计在治理国家这门艺术当中,可以是创建稳定金融系统的重要工具,更会成为被渴望权力的政客肆意滥用的武器。在《账簿与权力》一书中
中国的历史有多长,中国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模式几乎就有多长,直到晚清以降,中国的经济发展终于出现了变奏。本书作者试图梳理和探讨的,正是中国步入近现代的历史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与嬗变。 上卷《晚清启蒙课》介绍了中国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家的启蒙时代 晚清后作八十年,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生和发展,代具有自由竞争性质的企业的出现和作为,并由此揭示了变革的社会时期政治制度的瓦解,以及中国迈向现代化社会趋势的不可逆转。 中卷《倒退的民国》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民国初期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深刻指出国民党领导的*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从1927年到1937年政策出现了严重的错误,而这种经济管理政策全面向政府转移的做法,实际上是对黄金时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倒退,并进而指出这种经济学意义上的倒退,是历史衰退
本书是南宋食盐政府专卖制度的研究著作,从不同角度探究了南宋盐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兴盛与衰敝的过程、政府法令的推动与成败、私盐的产生机理与防治等问题。本书析论周密,使宋代盐业史研究更臻完备而全面,当于宋史、中国古代社会史及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有重要贡献。
《经济思想史(第四版)》用通俗的语言,向读者全面介绍了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不仅介绍了公认的主流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脉络,而且对各种非主流经济学思想的发展也进行了全面、客观的介绍。《经济思想史(第四版)》所介绍的内容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涵盖了几乎所有重要的经济学流派和经济学家,充分体现出作者的广博学识和深厚的学术功底,这使得本书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经济思想史读物。 《经济思想史(第四版)》结构简明合理,语言流畅,不仅适合高等院校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而且也适合各级管理者阅读。《经济思想史(第四版)》有助于每位读者明了经济思想对各项经济政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严中平(1909~1991),江苏涟水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顾闻,中国经济史学会会长。著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国棉纺织史稿》《老殖民主义史话》《严中平集》等。《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考察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期间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成过程,侧重从中外贸易、农村经济、银行钱庄、水上航运等领域,分析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破坏,叙述列强对华早期资本输出、中国资本主义新式企业的产生及其同中外势力的联系与矛盾。全书内容翔实,资料丰富,整理和引用了大量罕见的外文档案(包括海关档案)和中外文报刊资料。这本《中国近代经济史(1840-1894)》由人民出版社2012年*出版。
《中国经济通史·明代经济卷》对明代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资源条件以及经济区域、产业结构、经济类型等作了全面的分析;对明代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相应的阶级结构、土地制度、租佃关系、赋役制度、经营方式、经济思想等作了深入的论述;对明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货币、交通运输、城镇集市、食盐茶马等经济部门的生产状况及国家管理政策作了详细的考察。书中认为,明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的水平较前代有新的提高,特别是商品货币关系和城镇经济空前发展,由此引起一系列社会变化,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形态的显著特征。该书资料丰富,论述清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拓宽了研究范围,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是一部比较系统、全面,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明代经济史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