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0-5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法政逸史:转型时代的法律人
    •   ( 315 条评论 )
    • 刘昕杰 著 /2024-09-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法政逸史:转型时代的法律人》是一本近代法政人物史、学术史的随笔集。全书以近代中国法律史上的法政人物为对象,通过爬梳回忆录、期刊、报纸、日记等史料,还原清末民国新旧交替时代法政学人的多面形象。 《法政逸史:转型时代的法律人》并不是严格学术意义上的人物传记,但也并非纯虚构描写,而是以史料为基础,以通俗的故事化文笔,让这些法政学人在逸闻趣事中展现出特有的人格品质,进而让我们回到那个中西法律文明对撞的时代,体会作为法律人个体的学术理想与命运沉浮,思考同为转型时代的当今中国法律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 ¥36.6 ¥59 折扣:6.2折
    •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   ( 1740 条评论 )
    • 翟志勇 著,一頁folio 出品 /2021-05-01/ 九州出版社
    • 比起美国稳步演进的宪法史,中国几经更迭的宪法史,看似是一笔 失败的遗产 。但问题是,人们是否可以抛开历史而理解现在?是否可以凭空制造出理想的宪制?所谓 失败的遗产 难道不是妄想凭空制造出 美丽新世界 的产物吗?抛开这笔 遗产 ,人们是否有可能理解新中国宪制的本质以及构想未来宪制的可能方案? 中国宪制的发展必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看似截然的断裂,实则有内在的关联;未来中国的宪制更不可能抛弃与这笔 遗产 的历史联系,甚至可以说,只能从这笔 遗产 中生发出来。 本书旨在探究一个困扰中国人一百多年的问题,那就是 宪法何以中国 : 为什么自清末以来,中国需要现代宪法这么一个西方舶来的 劳什子 ?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宪法,以及宪法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 新中国宪法史一路磕磕绊绊,终于在以 八二宪法 为开端的改

    • ¥38.9 ¥58 折扣:6.7折
    • 法思想史 一部为生活在现代的人们而作的法思想史
    •   ( 862 条评论 )
    • [日]中山龙一[日]浅野有纪[日]松岛裕一[日]近藤圭介王昭武[译] /2023-04-05/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以近代之后世界各国思想家、法学家为中心,对从古希腊到全球化时代的思想家、法学家进行全景式评介、通俗化解说的法思想通史。 在内容上,本书以西洋法思想史为主,兼及东亚的法律文化与伊斯兰法,力图接近所谓 全球历史 这种法思想史的未来姿态。在结构上,摒弃同类著作中常见的对思想家、法学家进行目录式堆砌的模式,以法思想产生的时间为基本行文顺序,同时展现思想家、法学家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及其对前时代的问题和思想的继承关系两条主线,聚焦两条主线的交点,并明示超越时代的研究与问题意识的连续性或者相关性,对近3000年来的法思想的产生、传承和时代影响作了清晰、详尽的梳理。 全书以思想家法学家的著作原文作为写作依据,同时充分参考吸收欧洲与日本既有的研究文献,学术视野宏大,理念先进,论述简明精当,深入浅

    • ¥36.6 ¥59 折扣:6.2折
    •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
    •   ( 91 条评论 )
    • 李贞德|责编:李翔 /2023-01-01/ 重庆
    • 《公主之死》是一部法律史作品。作者爬梳史料,详细讲述了北魏兰陵长公主被驸马殴打流产致死这一经典案例的来龙去脉,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写作方式探讨了婚姻暴力、性犯罪、亲属容隐、连坐、夫家认同、男尊女卑等重要而深刻的法律及婚姻伦理议题。 通过零星残存的条文、案例和判决,作者分析了儒家官僚集团与皇权在确定涉案人员罪名及刑罚轻重方面的共识和分歧,深刻揭示了汉唐之间几百年里女性的法律地位情况、法学和司法的传承状况,显示出虽然从汉朝开始婚姻和家庭伦理已被纳入法律规范之中,但儒家伦理法制化的进程是曲折的,在胡汉交融的北朝时期,夫尊妻卑的伦理并未 进入法律体系之中。读懂这一案件,对于中国法律“儒家化”或“父权化”的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会有 深入的理解。

    • ¥32.1 ¥49.8 折扣:6.4折
    • 法律人的同理心
    •   ( 554 条评论 )
    • 刘哲 /2023-01-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本书认为,法律人应秉持一颗同理心,应尽量探究案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可以让司法官作出更加恰如其分的司法判断,也可以让刑罚改造犯罪人的效果**化,向社会公众传达司法正义的核心价值。 作者认为,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这是一种共情的能力,是避免冤假错案、避免机械执法的有力武器。同理心是通过善意来激发善意,让大家明白,给别人机会其实是给自己机会。 司法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可以重塑这个社会环境。这也是 你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的应有之意。

    • ¥46.2 ¥69 折扣:6.7折
    • 新民说·法意与人情
    •   ( 655 条评论 )
    • 梁治平新民说出品 /2021-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法学家梁治平的经典文集。所收录的四十篇短文,以 古法丛谈 为主题,将中国古代法作为讨论的对象,研究材料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历史典籍,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诸种文化和法律现象等。作者追本溯源,围绕着 法意 与 人情 两个主题,以独特的法学视角,结合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文化,探索了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法律观念的萌生、法律制度的演变等问题。作者凭借对史料的娴熟掌握,穿梭于中国古代法的历史中,同时将其与其他文明体系的法律进行比较,旨在对中国古代法作富于同情的理解,从而由中国文化的设计与格局,去认识中国古代法的真精神。

    • ¥32.2 ¥48 折扣:6.7折
    • 西方法律思想史 9787030259448何勤华科学出版社
    •   ( 88 条评论 )
    • 何勤华 /2023-02-01/ 科学出版社
    • 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以阐述西方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为内容的学科。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有助于更为深刻地了解西方法律制度发展和运作的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充分了解中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本书的编写以体系简洁、内容扼要、论述通畅、语言朴素为宗旨,以方便学习者的学习并掌握所学内容为目标,对从古希腊、古罗马到当代的西方法律思想进行了分析介绍。

    • ¥38.4 ¥56 折扣:6.9折
    • 清朝末年的法治思想
    •   ( 32 条评论 )
    • 韩丽雯 /2021-11-01/ 当代世界出版社
    • 清朝末年是清廷专制政体崩溃的前夜,是古今思想变迁、政体转型的关键时期,更是东西方思想文化激烈交锋、互相影响的迅猛发展期。本书以民权和法治为中心对清朝末年的法治思想进行研究,以西方政体、民权和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及其于19世纪后期在中国的移植为研究背景,系统性地梳理了民权和法治思想在中国的演变,并通过对清朝末年立宪人士关于君主立宪的政体构想、革命人士关于民主共和的政体构想以及清政府官员关千政体选择的思考和实践的比较研究,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45.6 ¥68 折扣:6.7折
    • 帝国的辩解:亨利·梅因与自由帝国主义的终结
    •   ( 457 条评论 )
    • 卡鲁娜·曼特娜 /2018-05-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亨利 梅因爵士是19世纪英国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为人熟知的,无疑是《古代法》中的这一宏伟表述: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是一个从 身份到契约 的运动。然而,梅因在任职于英属印度殖民地官员时,却对印度那原始的 身份社会 进行饱含同情的辩护,批评对印度进行过快的 现代化 开发,反对给印度制定成文法典。那么,梅因的理论与政治实践是否存在分裂?这种悖论性的现象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原因? 在《帝国的辩解》中,曼特娜集中讨论了梅因的政法理论、政治实践与19世纪帝国主义话语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把梅因的思想放置在自由主义思潮和英帝国殖民的 印度经验 语境中,作者精彩地展示了梅因对 传统 现代 、 普世性 本土性 的思考,是如何推动现代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以及如何影响帝国主义意识形态的转型 这一点对于我们理解今日世界的

    • ¥38.8 ¥58 折扣:6.7折
    • 中国法律史
    •   ( 0 条评论 )
    • 朱勇主编 /2021-06-01/ 法律
    •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中国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基于 治理、社会管理的现实需要,通过其政治实践和理论思考,构建并完善富有特色、符合国情的法律理论与法律制度。本书系统阐述中国历 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的产生、演变、发展、变革的历史,并全面分析其主要内容、内在规律、基本特征,乃讲述中国法律制度与思想的精心之作。

    • ¥36.1 ¥52 折扣:6.9折
    • 秋菊的困惑:一部电影与中国法学三十年
    •   ( 21 条评论 )
    • 苏力 等 /2023-11-01/ 三联书店
    • 张艺谋反映当代中国农村状况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映后即引发广泛讨论。1996年,苏力发表《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以法学角度探讨这部作品,试图从虚构文本通向现实批判,开创了“法律与文学”学术范式,探索改革开放后现代法治与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新道路。二十多年来,一批法律学人着眼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现实性与复杂性,不断深化“秋菊”研究及该范式,将电影解读的角度扩展至古典与现代、礼治与法治、 与社会和本土与世界等多个富有张力的问题域, 终形成影响巨大的一种法理学解释传统与一场批判法律运动。 编者从过去上百份探讨相关问题的中外法学文献里,精选十四篇代表不同关切面向的研究汇成本书,力求通过呈现“法律与文学”在中国的推进与取得的成果,为秋菊曾经的困惑解惑,也为未来的法治建设

    • ¥35.2 ¥59 折扣:6折
    • 新民说·法律史的视界
    •   ( 382 条评论 )
    • 梁治平新民说出品 /2021-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法学家梁治平的自选集。作者通过对自古罗马以来的中西方古代法律史和法律传统的细致研究,分析存在于古代法律制度背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在面对体现人性基本价值的共同问题时所采用的不同法理和治理手段、所积累的不同文化经验,并在梳理这些传统和现象的同时,探讨法律的文化根基以及在不同文明中法治的演进道路问题,也由此反思中国传统的法律观念、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这些文章立足于法律文化观,将法律现象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联系古今中外的法律传统和法律现象,致力于对文化与法治的演进之道的追思。

    • ¥41.5 ¥62 折扣:6.7折
    • 法政逸史 转型时代的法律人 刘昕杰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律知识 法学理论 新华书店正版书籍博库旗舰店
    •   ( 4 条评论 )
    • 刘昕杰 著 /2024-09-01/ 北京大学
    • 本书是一本近代法政人物史、学术史的随笔集。全书以近代中国法律 的法政人物为对象,通过爬梳回忆录、期刊、报纸、日记等史料,还原清末民国新旧交替时代法政学人的多面形象。本书并不是严格学术意义上的人物传记,但也并非纯虚构描写,而是以史料为基础,以通俗的故事化文笔,让这些法政学人在逸闻趣事中展现出特有的人格品质,进而让我们回到那个中西法律文明对撞的时代,体会作为法律人个体的学术理想与命运沉浮,思考同为转型时代的当今中国法律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 ¥38.9 ¥59 折扣:6.6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