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10元10-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6折-6.9折
筛选:
    • 意欲何为:清代以来刑事法律中的意图谱系
    •   ( 1191 条评论 )
    • [美]胡宗绮景风华 译,大学问出品 /2020-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传统律典对于刑事重罪类别的界定和划分有着精密的层级结构。本书以犯罪意图为核心,由低到高探讨了中国帝制时期杀人罪的谱系:位于这一谱系zui底层的是意外致人死亡、低级别的疏忽大意致人死亡和鲁莽冲动致人死亡;斗殴杀及其他有伤害意图的杀人犯罪则位于过失与故意之间的灰色地带;位于谱系zui高层的是有杀人意图的故杀与谋杀。通过大量的判例和律注,本书解析了各个杀人类别之间的层级区分以及中国传统法律中概念连接情境的基本特征。民国刑法效仿现代欧洲和日本,在杀人犯罪方面建立起故意与过失的二元划分,并试图剔除法律中的情境因素,建立起韦伯式的形式理性法。这使得传统法律中的诸多范畴无所归依,新法律的概念界定含糊不清,也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扰。但民国法律与传统法的关系并非完全断裂,法官们的判决不时会映

    • ¥44.2 ¥68 折扣:6.5折
    • 新民说·礼教与法律:法律移植时代的文化冲突
    •   ( 1442 条评论 )
    • 梁治平新民说出品 /2020-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深具现实关怀的法律史佳作。作者站在当下回顾清末这一法律移植时代的变迁,又从清末反观当下的法律文化。书中简述了《大清钦定刑律》的立法过程,清晰展现了与之相伴的著名论争 清代礼法之辩,阐述了论争的主要内容和论争双方的基本观点,就其中涉及的若干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由 礼法之争 看近代中国的法律移植与社会转型,并把这一事件置于更大的历史视界中观察与分析,求取其历史的、社会的意义,以为今日之观照。

    • ¥26 ¥40 折扣:6.5折
    • 新民说·法辨:法律文化论集
    •   ( 1419 条评论 )
    • 梁治平新民说出品 /2020-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追随法国法学家孟德斯鸠,而力图推陈出新,以 用法律去阐明文化,用文化去阐明法律 的原则,开创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先河,奠定了比较法律文化研究的基础,是为法学理论的一部经典之作。本书联系古今中外的法律传统和法律现象,用深入历史文化中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问题的关切。这些文章曾经以其锐利之思想、清新之文风而引人瞩目,不但令众多外行一窥法理堂奥,得以亲近法律,同时也使法律学子领略了法律写作的另一种样式,耳目为之一新。

    • ¥32.5 ¥50 折扣:6.5折
    • 中国宪法史:修订本
    •   ( 525 条评论 )
    • 张晋藩 /2016-06-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本书以时间为线,详细讲解了中国宪法的发展演变历程,深入剖析了中国各阶层人士提出的宪法思想、制宪主张和激烈争论。通过中西宪法文化的比较,把握近代中国对宪法概念的独特理解、宪法的价值追求和基本过程,进而揭示中国宪法历史的发展规律。 从西学东渐伊始,经历戊戌变法、预备立宪,至*成立,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制宪活动,再至新民主主义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宪活动,展现了中国宪法百年风雨沧桑。

    • ¥63.7 ¥98 折扣:6.5折
    • 新民说·法意与人情
    •   ( 662 条评论 )
    • 梁治平新民说出品 /2021-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法学家梁治平的经典文集。所收录的四十篇短文,以 古法丛谈 为主题,将中国古代法作为讨论的对象,研究材料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历史典籍,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的诸种文化和法律现象等。作者追本溯源,围绕着 法意 与 人情 两个主题,以独特的法学视角,结合中国古代的社会和文化,探索了中国古代法律的起源、法律观念的萌生、法律制度的演变等问题。作者凭借对史料的娴熟掌握,穿梭于中国古代法的历史中,同时将其与其他文明体系的法律进行比较,旨在对中国古代法作富于同情的理解,从而由中国文化的设计与格局,去认识中国古代法的真精神。

    • ¥31.2 ¥48 折扣:6.5折
    • 历史的潜流:律师风骨与民国春秋
    •   ( 580 条评论 )
    • 程骞 著 /2015-11-01/ 法律出版社
    • 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中国法律制度的现代化。近代中国变局的一个重要层面,是延续数千年的中华法系的死亡与西方现代法律制度与思想的移植。如此,作为“在野法曹”的律师群体也得以透过他们手中的重器——法律——参与中国的变革。律师的历史本身也构成了我们了解民国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的一扇窗口。在民国扣人心弦的历史变局之中,律师群体是一股强劲的浪潮,左右着这段历史的走向。要读懂民国,读懂中国近代史,读懂国运的航线,不能不读懂律师。 本书中涉及诸多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华人大律师伍廷芳、民国“号律师"曹汝霖、跨越东西方文化的吴经熊大律师,立宪救国先驱沈钧儒等等,从清末立宪到民国约法,从巴黎和会交涉到治外法权的废除,从抗日爱国到施行宪政,从工人组织到女权运动,从司法独立到表达自由,都

    • ¥24.7 ¥38 折扣:6.5折
    • 中国近代领事裁判权问题与晚清法律改革
    •   ( 45 条评论 )
    • 高汉成 /2020-12-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本书从 领事裁判权 和 治外法权 两个概念出发,对核心概念做了语言学的书证探源和语义学的历史流变考察,将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问题作为一个因国际双边或多边条约而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将其纳入法律框架内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运用历史考据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其在晚清中国法律变革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 ¥31.2 ¥48 折扣:6.5折
    • 意欲何为(清代以来刑事法律中的意图谱系)(精)/实践社会科学系列
    •   ( 31 条评论 )
    • (美)胡宗绮|总主编:黄宗智|译者:景风华... /2020-08-01/ 广西师大
    • 中国传统法律很早就突破了客观归罪原则,展现出对犯罪人主观心态的精细考量。以致人死亡等刑事重罪为例,传统律典构筑起从意外到疏忽大意、再到鲁莽冲动、故意伤害和故意杀人的意图谱系。本书以上述意图谱系为核心,并通过大量判例和律注,解析通过概念连接情境来区分不同犯罪意图的方式。此外,本书还对清末法制变革以来试图在刑事法律中构建起故意与过失的二元意图区分予以评述和司法实践层面的考察。本书不涉及1949年以后的内容。

    • ¥41.4 ¥68 折扣:6.1折
    • 汉唐法制与儒家传统(增订本)(精)/犁斋法史文丛
    •   ( 18 条评论 )
    • 黄源盛 /2020-09-01/ 广西师大
    • 在两千多年漫漫的中国法制长河中,汉、唐是两个相当关键的时代,其之于传统中国法文化的形塑与发展,具有承先启后的深刻历史意涵。 作者深耕细犁中华法史四十余载,融冶史学、经学、律学于一体,凝萃成书。书中主要以儒家传统之礼贯通脉络,总分二部,上篇专研两汉经义折狱,下篇探究《唐律》立法原理。本书结构坚实,考案缜密,兼重实例,间援当代法学观念作诠释,有发明古今之效;而论证严谨,晰理至明,孤诣独照,勾勒出汉唐法律文化的 代风华。

    • ¥59.7 ¥98 折扣:6.1折
    • 近代内蒙古社会变迁与法制改革研究
    •   ( 45 条评论 )
    • 杨强 /2017-05-04/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本书在挖掘史料的基础上,运用跨学科综合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与法的一般理论,研究近代内蒙古从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主要分析在社会变迁的不同阶段四个政权民族政策的演变,探讨关于社会变迁与法制改革互动关系的一般理论,揭示少数民族自治法制发展的一般规律。

    • ¥50.7 ¥78 折扣:6.5折
    • 新民说·法律史的视界
    •   ( 384 条评论 )
    • 梁治平新民说出品 /2021-01-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法学家梁治平的自选集。作者通过对自古罗马以来的中西方古代法律史和法律传统的细致研究,分析存在于古代法律制度背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在面对体现人性基本价值的共同问题时所采用的不同法理和治理手段、所积累的不同文化经验,并在梳理这些传统和现象的同时,探讨法律的文化根基以及在不同文明中法治的演进道路问题,也由此反思中国传统的法律观念、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这些文章立足于法律文化观,将法律现象置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理解,联系古今中外的法律传统和法律现象,致力于对文化与法治的演进之道的追思。

    • ¥40.3 ¥62 折扣:6.5折
    • 实践社会科学系列·妇女、家庭与法律实践:清代以来的法律社会史
    •   ( 2726 条评论 )
    • 赵刘洋 著,大学问出品 /2021-10-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围绕妇女、婚姻、家庭展开的法律社会史著作。书中以清代以来妇女在家庭生活中的法律地位为视角,对与妇女权利直接相关的法律实践做了细致梳理。通过深挖诉讼档案,作者对清代、民国、1949年至当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离婚案件进行了细致而深刻的剖析,还原了大量关于妇女离异、典妻、审判诉讼等历史细节,揭示了近世以来相关法律制度与诉讼实践在妇女权利的保护或损害等方面远为复杂的非线性悖论关系。全书吸收了大量中外学者中国法律史研究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重要的学术观点对话,表现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并融合了法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在中国妇女史、法制史研究的探索上做了有益尝试。

    • ¥44.2 ¥68 折扣:6.5折
    • 大陆近代法律思想小史:全2册
    •   ( 3 条评论 )
    • 方孝岳 /2016-04-01/ 河南人民出版社
    • 方孝岳、周蓓、陶孟和编*的《大陆近代法律思想小史(上下)(精)》系根据智利阿尔哇列兹(Alvarez)《法的研究及民法编定的一个新概念》一书中的两篇编译而成。其内容并非意在分析欧陆各国法律思想与学说的源流演变,而在于说明十九世纪以来,欧洲大陆各国经济与社会变迁及由此所引致的私法学说及民事立法上的新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法律与社会政治形势结合时期;编定法典时期(法国拿破仑编订法典后,影响到整个欧洲,形成了编订法典的运动);国际法发达时期。

    • ¥135.2 ¥208 折扣:6.5折
    • 从通俗到深奥——法治文化杂论
    •   ( 103 条评论 )
    • 何家弘 著 /2008-03-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法治是一种修养,一种习惯,一种行为环境。在任何社会中,法治都不会自然天成,而只能教化养成。 法学应该是博大精深的,因为它要汇集人类智慧的成果,要凝聚人类思想的精华。然而,法学又应该是通俗易懂的,因为它只有掌握在百姓的手中才能发挥作用。为此,法学应该走出脱离世俗的“象牙塔”,步人寻常百姓家: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事,谈老百姓没太注意的问题,讲老百姓不甚明白的道理。 人生就像一个故事。每当一个生命诞生的时候,一个人生的故事就开始了。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那故事也不断地发展演变,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故事是非常独特的,是与众不同的,但事实上,每个人的故事都在很大程度上重复着前人的故事。虽然每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各不相同,虽然每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各不相同,虽然

    • ¥26.7 ¥41 折扣:6.5折
    • 新中国民法70年
    •   ( 26 条评论 )
    • 杨立新姚辉 /2019-04-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本书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民法研究的发展进行全面综述,将其基本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学术观点展现出来,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的民法研究成果,为民法研究者提供综合的研究资料和文献的检索线索。特别是随着编纂民法典立法工作的积极推进,新理论、新观点不断出现,引领了民法理论研究的进展,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总结,以呈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法研究的全貌。

    • ¥109.2 ¥168 折扣:6.5折
    • 罗马法史纲·下卷 (第2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3 条评论 )
    • (意)马里奥·塔拉曼卡(Mario Talamanca) /2019-07-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罗马法史纲》由已故意大利罗马一大罗马法和罗马法史教授马里奥·塔拉曼卡指导主编,并由马里奥·阿梅洛蒂(Mario Amelotti)、罗伯托·波尼尼(Roberto Bonini)等十一位罗马法学专家参与编写,是当代罗马公法与罗马法史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代表了20世纪后期罗马法研究的研究水准。《罗马法史纲(第二版)·下卷》详细地论述了自传说中的罗马建城(公元前8世纪)以来,直至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晚期(公元12世纪)的罗马法以及罗马法研究的历史发展进程,其内容涉及罗马法的主要渊源类型、部门法律类型、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发展和相互影响、罗马的法典编纂、罗马法学发展及其代表人物、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对罗马法发展的影响等主题。但本书并不仅限于法律发展历史的简单描述,而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史观,结合古罗马政治、经济、社会、宗教制度

    • ¥59.4 ¥98 折扣:6.1折
    • 新民说·清代习惯法
    •   ( 1206 条评论 )
    • 梁治平 著,新民说出品 /2015-04-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清代习惯法》是梁治平先生依据清代官府档案、民间契约和民国初期的司法调查等手材料,对清代习惯法进行了迄今为止为系统的探究,其讨论的范围,由清代习惯法的渊源、背景、流变、直至习惯法的性质、形态、功用,以及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和习惯法研究在社会理论上的意义。无论是从材料上,还是从内容上,该书都堪称法律史研究中的典范。 《清代习惯法》一书中的研究,实际上是接续了作者在《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一书的 大传统 研究成果,把思路延伸到了 小传统 的层面上。所谓的习惯法,按照梁先生的解释, 乃是这样一套地方性规范:它是在乡民的长期生活与劳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被用来分配乡民之间的权利、义务,调整和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并且主要是在一套关系网络中被予以实施 。

    • ¥19.5 ¥30 折扣:6.5折
    • 律令时代的议事以制(汉代集议制研究)/青蓝文库
    •   ( 2 条评论 )
    • 秦涛 /2018-06-01/ 中国法制
    • 秦涛著的《律令时代的议事以制(汉代集议制研究)》所论之汉代集议制,指汉代朝廷或各级官署通过合议的方式以立法建制、司法决事的机制,经朝廷或中央官署集议而形成的法律文件、司法判例具有 高效力。所以,集议制本身既是有汉一代之基本大法,又是研究汉代法制的枢纽所在。本书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证、论析。

    • ¥52.1 ¥79 折扣:6.6折
    • 律令时代的“议事以制”:汉代集议制研究(青蓝文库)
    •   ( 87 条评论 )
    • 秦涛 /2018-06-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汉代集议制,指汉代朝廷或各级官署通过合议的方式以立法建制、司法决事的机制,经朝廷或中央官署集议而形成的法律文件、司法判例具有*高效力。所以,集议制本身既是有汉一代之基本大法,又是研究汉代法制的枢纽所在。本书正是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考证、论析。全文六章,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序章、*一、二章,对汉代集议制本身进行基础性的考察,以把握其运作的基本要素与程序。第二部分为第三、四、五章。将有汉一代的典章大制切割成立法、司法、行政来研究,无异于为混沌凿七窍,七窍生而混沌死。所以在以三权分立为视角的法律史著作中难以看到 集议制 的身影。本书的第二部分即是以 集议 为汉代的基本制度,考察其立法建制、司法决事的两大功能,从而窥探汉代法制的自身特点以及符合汉代人观念的 法 世界。

    • ¥51.4 ¥79 折扣:6.5折
    • 法史钩沉话智库
    •   ( 216 条评论 )
    • 张晋藩林中 /2016-10-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中国法制的历史经过四千多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来没有中断过,它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世界文明古国中是少有的。中国法制的历史又是产生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土壤之上,是原生态的,在1840年西学东渐以前,从来没有受到外来法文化的影响,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和典型性。中国法制的历史,从夏朝建立国家起,直到晚清变法改制,迭经无数次的王朝兴衰,在国家治理和法制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其中凝聚了先哲们的政治智慧、理性的法律思维和卓越的创造力。中国法制的历史不仅展示了灿烂的法律文化,也构建了彪炳史册、影响深广的中华法系。可以说,中国法制的历史是一座宏大的智库,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由于古今的国情仍有相似之点,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心态也有一脉相承之处,因此智库中的许多宝贵遗产都带有跨越时空的合理的

    • ¥36.4 ¥56 折扣:6.5折
    • 欧陆法律发达史
    •   ( 14 条评论 )
    • ((美)孟罗·斯密 /2016-04-01/ 河南人民出版社
    • 《欧陆法律发达史》系由作者孟罗 斯密的课堂讲稿整理而成,论述从日耳曼古代法律直至近代私法的发展历史,前后两千年,纵横十余国,内容包括古日耳曼法概观、罗马法与日耳曼法之沟通、欧陆法律分合之情形三部分。全书脉络清晰、体系完整,精辩和幽默的叙述风格,使读者徜徉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层层相扣的学理分析之中。

    • ¥70.2 ¥108 折扣:6.5折
    • 西方法律思想史 9787030259448何勤华科学出版社
    •   ( 88 条评论 )
    • 何勤华 /2023-02-01/ 科学出版社
    • 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以阐述西方历史上各个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为内容的学科。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有助于更为深刻地了解西方法律制度发展和运作的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充分了解中国现行的法律制度。本书的编写以体系简洁、内容扼要、论述通畅、语言朴素为宗旨,以方便学习者的学习并掌握所学内容为目标,对从古希腊、古罗马到当代的西方法律思想进行了分析介绍。

    • ¥38.4 ¥56 折扣:6.9折
    • 秋菊的困惑:一部电影与中国法学三十年
    •   ( 22 条评论 )
    • 苏力 等 /2023-11-01/ 三联书店
    • 张艺谋反映当代中国农村状况的电影《秋菊打官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上映后即引发广泛讨论。1996年,苏力发表《秋菊的困惑和山杠爷的悲剧》,以法学角度探讨这部作品,试图从虚构文本通向现实批判,开创了“法律与文学”学术范式,探索改革开放后现代法治与法律社会学研究的新道路。二十多年来,一批法律学人着眼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现实性与复杂性,不断深化“秋菊”研究及该范式,将电影解读的角度扩展至古典与现代、礼治与法治、 与社会和本土与世界等多个富有张力的问题域, 终形成影响巨大的一种法理学解释传统与一场批判法律运动。 编者从过去上百份探讨相关问题的中外法学文献里,精选十四篇代表不同关切面向的研究汇成本书,力求通过呈现“法律与文学”在中国的推进与取得的成果,为秋菊曾经的困惑解惑,也为未来的法治建设

    • ¥40.7 ¥59 折扣:6.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