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Ⅱ(第六版)行政救济法》是 盐野宏行政法教科书三部曲 之二,分三部分论述第三编行政救济论。以 行政救济法的观念 为绪论,以 行政争讼的观念 行政过程中的争讼 行政事件诉讼 论述行政争讼法,以 国家补偿的观念 国家赔偿 损失补偿 论述国家赔偿法。文前附有文献列表,文后附有判例索引和事项索引。 《行政法Ⅱ(第六版)行政救济法》采用传统行政救济法体系,对行政不服审查、行政审判、苦情处理等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争讼予以全面考察,结合《行政不服审查法》和《行政事件诉讼法》的修订,对应《行政判例百选》新版的内容,反映判例和学说的进展,形成与时俱进的法规范解释适用范式。《行政法Ⅱ(第六版)行政救济法》从行政不服审查,到行政事件诉讼,再到国家赔偿、损失补偿等领域,广泛涉猎、追踪判例和学说的动向,让理论
《行政法Ⅲ(第五版)行政组织法》是 盐野宏行政法教科书三部曲 之三,分四部分论述第四编行政手段论。文前附有文献列表,文后附有判例索引和事项索引。 《行政法Ⅲ(第五版)行政组织法》立足于广义的行政组织法,对行政组织法在立法、执行的任何阶段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所进行的应对,以及以法解释之名由实务推进和学说展开的行政组织法论的状况,皆予以关注并纳入研究。《行政法Ⅲ(第五版)行政组织法》对中央省厅等改革立法和地方分权关联法令进行理论分析;关注规制改革、公私协动等动向,围绕《国立大学法人法》和《地方独立行政法人法》展开解说,全面、准确地反映了规制改革及公私协动在制定法上的应对,追踪展示了判例和学说的最新展开,对行政组织法领域的裁判、判决进行精到分析。《行政法Ⅲ(第五版)行政组织法》对《国家行
本书是合法预期保护理论的代表性著作,最早对合法预期理论做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范围不只限于英国,也涉及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的合法预期理论。本书的核心观点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并荣获第五届 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 一等奖。 本书不局限于合法预期,而是从更加宏观的视野,比较分析诚实信用、信赖保护和合法预期之间的异同,关注诚信政府的中国实践,总体盘点了诚实信用、信赖保护和合法预期在我国的引入、运用与发展,全方位总结我国有关立法、理论与审判实践,深入思考诚信政府的理论取向。
.
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填补研究空白的机会。本书围绕研究背景、制度变迁、立法过程、立法机构、外部因素影响、效果分析及结论等6个部分展开研究。 部分,研究背景介绍。第1章主要涉及问题的提出、研究的意义、研究思路。从科技问题独特性分析出发,强调科技创新立法过程中国会的角色,提出基于立法要素的研究路径。第2章重点阐释科技立法的国会行为逻辑。本章主要介绍国会和一些静态的制度性架构下的因素,如宪法架构、三权分立、政党体系等,另外还针对影响机构的动态因素,如信息在科技立法中的角色、国会议员的动机等进行分析研究,而真正决定国会决策的并非仅仅是国会议员,还有来自行政部门的影响,以及包括国会助手、游说人员、利益集团、智库、媒体等众多的行为主体。因此,要洞察科技立法的国会行为逻辑,离不开对这些制度因
本书收录了我国人权法和相关领域的8位有名专家学者于2012-2014年在四次高校人权法教学研讨会上所做的17个专题讲座、3个试讲点评和4个开闭幕式致辞,以及11位参会教师所做的4个主题发言、6个小组工
本书依托《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比较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行政合同理论与制度,从宏观、中观与微观三个层面阐述行政协议的理论基础、行政协议的实体与程序制度,以及行政协议的司法审查与行政诉讼,对于深入研究
本研究围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实现机制这一研究主题,旨在探索行政许可权集中模式的完整内涵,并在法治框架下建构一个综合、立体的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实现机制。权力集中状态下的许可权,可以从组织法视角、程序法视角和行为法视角予以描述,因此,许可权集中可以从空间集中、程序紧缩、事项归并、职权整合等几个维度来展开,而实践中针对其中各个维度都存在集中化的改革尝试。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运行模式上,需要根据行政任务的差异,区分标准型许可事项、专业型许可事项、综合型许可事项,在同层级部门之间以及各层级政府间进行许可权的分配,以实现许可权的横向与纵向集中;在许可权行使方式上应根据集中程度的具体需求,选择上述某一维度的路径或对于各种集中手段进行组合。
本书由 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办,分为论文、案例演习、译文、书评等板块,主要为宪法、行政法方向的研究内容。
本书共六章,作者从政府采购与政府采购制度概念入手,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包括交易费用理论、寻租理论、博弈论、委托代理、制度预防寻租论等,对 外政府采购制度变迁进行回顾,对政府采购目标、原则以及取得成就进行描述性分析。系统研究并阐释政府采购制度功能的不同表现形式、政府采购制度绩效和政府采购预防寻租之间的关系、政府采购实现节资防腐与政策功能目标的情况和效果。全书采用提出问题、分析原因、进行实证的方法,对完善中国政府采购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分析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