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尔梅主编的《 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理解与适用》是2015年6月1日起实施的《 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配套用书。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刑法基本理论。包括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罪质、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罪量要素、犯罪形态、罪数问题及刑罚运用等问题,以期从刑法理论的层面对本罪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供读者 深地理解和运用《解释》。二、关于《解释》的理解与适用。《解释》的起草者对《解释》 的背景和经过、特别是《解释》的十一个条文予以逐条释明,以助于广大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律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 全面地理解和适用《解释》。三、案例选编与裁判指引。编委会从全国各级 报送
本书回答第四轮司法体制改革的顶层政策是怎样被中基层法院执行的?研究者的目的在于,描述出司法改革中央顶层政策转化为中基层司法制度的过程。研究者们采用法律社会学研究方法,以四川省乐山市法院系统司法体制改革
本书聚焦于“西北基层法院的司法问题”,也关注“基层法院中的西北问题”,将基层法院置于我国西北的的大视野之中,从法律地理学的角度予以解读,试图回答并探究怎样的制度设计才能既满足大国对司法统一的基本要求,
审判中心主义强调审判阶段是刑事诉讼的中心环节,审前各诉讼阶段应为审判阶段服务。“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标志着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已经进入“
曹士兵主编的这本《全国专家型法官司法意见精粹(行政与 赔偿卷)》针对当前审判中 热点和疑难的行政与 赔偿问题,采用实证方法提出了解决思路,是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佳作。既适合作为全国法官培训学习及工作用书,也可为广大研究人员、律师及当事人了解法官如何办案、法学理论如何运用到审判实践提供 直接的实证材料。
曹士兵主编的这本《全国专家型法官司法意见精粹(行政与 赔偿卷)》针对当前审判中 热点和疑难的行政与 赔偿问题,采用实证方法提出了解决思路,是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佳作。既适合作为全国法官培训学习及工作用书,也可为广大研究人员、律师及当事人了解法官如何办案、法学理论如何运用到审判实践提供 直接的实证材料。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法在法律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上升。司法实践中,涉股东权纠纷日益增多,内部治理、合规等业务也构成了公司法务、非诉律师的核心业务。《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四)》]从起草开始,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发了法学界的持续高度关注。 邓峰、许德峰、李建伟主编的《 公司法解释(四)理解适用专题讲座》内容,兼顾原理与实践。既呈现了《公司法解释(四)》的演变过程与重大争议、条文要点释义、域外法的比较参照等,也在大量检索既有判例的基础上,筛选典型案例,力求全面反映每一条文在实践中的表现样态、核心争议、裁判立场等,归纳法院的说理逻辑,并结合《公司法解释(四)》的规定针对性地作出评述。同时,为使用上的方便,本书逐一列明
执行局历时两年,在广泛征求全国法院执行系统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采取全局参与和专班起草的工作模式,反复研究、修改,完成了《 办理执行案件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重新编撰工作。重新编撰的《规范》共修正原有条目324条,新增条目452条,删除条目127条。修正主文3120处,修正脚注(不含法律、司法解释条文序号)770处。重新编撰后的条目数量由1000条增加到1325条。
郭伟清主编的《2015年上海法院案例精选》是上海市 组织编写的每年一本反映上海法院审判工作实际的系列图书之一。共收录2014年上海法院审结并生效的民事、商事、知识产权、行政、刑事、执行六大类型的典型、新型案例95件,每个案例在如实介绍案件事实和审判情况后,邀请专家学者和资深法官着重从适用法律和提炼审判经验的角度进行点评,对审判实践和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2012年12月之后,上海市 开始发布参考性案例,以加强案例参考运用,指导地区审判实践,本书附录收录了2015年参考性案例第22号至第30号。
江必新、何东宁、谢勇、周春梅、刘登辉著的这本《 指导性案例裁判规则理解与适用(合同卷1第2版)》所选案例以 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为主,同一时,精选了部分 人民法院直接裁判的具有指导性的案例。通过对案件争议焦点所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评析后形成的并为裁判结论所确立的规则,是案例的核心内容、灵魂所在,对法宫在同类案件中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具有启发、引导、规范和参考作用。 作为本书核心内容,突出对所提炼裁判规则解读的指导意义,以 个案审判的视野,研究案例所体现的法律规则、法律原理、法律精神以及裁判方法、裁判理念等核心价值,达到将裁判规则适用于类案的效果。 对与裁判规则相关联理论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以期能够较为全面地阐释裁判规则的精髓,推动对法律的理解、阐释与适用,从而拓宽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