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代中期开始,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普及和智慧法院建设的进展,计算法学在中国方兴未艾,成为文理交叉融合研究的新领域和法律人才培养的新序列。特别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成立计算法学分会,把这场法学界革新的狂飙运动推向高潮,并形成了跨界交流与合作的开放性平台。作为计算法学分会的第一本标志性成果,本书收集了中国在这个领域最有代表性的专家的相关论述,从计量法律学、法律推理电脑化、法律信息学、代码与法律的组合以及人工智能治理等不同维度考察了计算法学的来龙去脉,对这个交叉学科的发展方向和主要内容进行了定位。
宪法生长于历史之中,不同文化与传统孕育着不同模式的宪法形态。宪法的历史浓缩着一个民族追求正义与自由的精神,记载着民众的欢喜、痛苦与艰辛。作为 独立与尊严的象征,拥有一部令人自豪的宪法乃是现代 理性的标志。一部宪法的诞生伴随着文化、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博弈,讲述着制宪者们的智慧与民众的生活。对待制宪史,我们需要以理性与客观的立场探求制宪背后的价值与事实,以宽容的哲学评价历 的宪法和制宪者们付出的努力。本书以1954年宪法诞生的档案资料的实证分析为基础,以宪法社会学的方法,力求客观地展现宪法诞生的背景与制宪的具体过程,探求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梳理中国宪法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为客观地解释中国宪法的历史正当性提供事实与分析框架。
\"《司法文明集览》分为司法理论、司法制度、司法机构、司法人物、司法方法、司法技术、司法文化和司法案例八卷,本书是其中的一卷。 本卷意在客观叙述中外历 的司法文化,即通过对司法文化内容的叙述,展现司法中的人类理性和文化特色,表达司法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譬如,司法的控制与正义、刑罚背后的道德,甚至酷刑背后的文化等。总之,目标是清晰完整地叙述有关司法文化内容并通过它展现内化在司法中的文化与文明, 归结为特定文化与文明的秩序观和正义观及其精神价值。本卷从文化与文明的角度选择条目,主要着眼于中外历 的司法符号(包括有形的器物、无形的仪式和文字语言等)与司法制度和司法思想诸方面的内容,意在从中揭示内化在这些司法内容中的人类理性和文化特色以及文明意蕴,进而展现司法文明所内含的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
民法典公布之后,涉及民法典的司法解释清理工作也已开展,民法典相关的司法解释将会被修订,本书着重民法典的司法适用,将民法典关联的司法解释及典型案例内容尽量全部收录。本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前言之后增加民法典适用指引;目录中增加关联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的检索方式;正文中全文收录关联司法解释全文,部分收录关联法规内容,全部收录关联典型案例裁判要旨;书后增加实用附录,收录实用流程图表等;赠送民法典新旧对照和重要司法解释全文电子版。
民法典公布之后,涉及民法典的司法解释清理工作也已开展,民法典相关的司法解释将会被修订,本书着重民法典的司法适用,将民法典关联的司法解释及典型案例内容尽量全部收录。本书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前言之后增加民法典适用指引;目录中增加关联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的检索方式;正文中全文收录关联司法解释全文,部分收录关联法规内容,全部收录关联典型案例裁判要旨;书后增加实用附录,收录实用流程图表等;赠送民法典新旧对照和重要司法解释全文电子版。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的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刑法理论是以刑法为对象进行研究而形成的知识形态,刑法理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和封闭的体系,它具有层次性与类型性。其中,对刑法的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刑法理论的核心与基础。本卷为刑法理论Ⅱ,内容包括刑法知识论、判例刑法学两个部分,体现了陈兴良教授刑法价值论和方法论的基本学术观点。
宪法生长于历史之中,不同文化与传统孕育着不同模式的宪法形态。宪法的历史浓缩着一个民族追求正义与自由的精神,记载着民众的欢喜、痛苦与艰辛。作为 独立与尊严的象征,拥有一部令人自豪的宪法乃是现代 理性的标志。一部宪法的诞生伴随着文化、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博弈,讲述着制宪者们的智慧与民众的生活。对待制宪史,我们需要以理性与客观的立场探求制宪背后的价值与事实,以宽容的哲学评价历 的宪法和制宪者们付出的努力。本书以1954年宪法诞生的档案资料的实证分析为基础,以宪法社会学的方法,力求客观地展现宪法诞生的背景与制宪的具体过程,探求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与时代精神,梳理中国宪法发展脉络与内在逻辑,为客观地解释中国宪法的历史正当性提供事实与分析框架。
......
正确运用利益衡量的方法,思考和解决公司法律师实务问题公司是各种要素的集合,要素的背后反映利益关系。与公司相关的利益主体众多,包括公司及其股东、债权人、董事、监事、 管理人员、普通职工等。这些主体的经济地位不同,利益追求各异,相互之间形成纷繁复杂的利益关系。利益平衡于是成为公司法的目的和任务,也是贯穿整个公司法制度体系的核心理念。由此,利益平衡成为思考和解决公司法律师实务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指导原则。 在2012年 的《关于在审判执行工作中切实规范自由裁量权行使保障法律统一适用的指导意见》中正式确认了利益衡量作为司法方法的地位,明确要求要“正确运用利益衡量方法”。本书来源于经验,又 经验,是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公司法专业委员会 委员律师们共同执笔的公司法律师实务的 “教程”,具有以下特色:(1)
1979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为了适应各级 、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企业 和广大干部、群众的需要,已经编辑出版了从1979年至2020年的法律汇编。现编辑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汇编(2021)》。 这本汇编收录了202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
本书收录了人民法庭常用、 的现行有效的法 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司法解释性指导文件 ,内容分为民商事实体编和民商事程序编两编内容,其下又分为综合、家事、物权、合同、劳动争议、公司、企业、金融、知识产权、海事海商、侵权责任、诉讼时效、涉港澳台民商事法律关系、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诉讼费用、立案、管辖、回避等多个部分,力求全面系统。全书由 人民法院法官组织编写,精选司法实务中常用的规范性文件,是司法实务人员 的法律工具书。
案由的确定是一个案件诉讼的基础,本书根据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按照 的案由顺序编排整理,符合诉讼实践习惯,方便法律实务者根据自己的案件,及时全面查找相关的法律依据,确定请求权、抗辩权基础。本书内容全面,不仅收录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相关司法解释,还收录针对性极强的批复、会议纪要、司法观点等,内容系统、全面、精练,对于一线法律实务工作者有极强的实用性。 本书还根据笔者本人近十年的司法工作经验及遇到的司法疑难、争议问题,检索筛选了近年的典型司法案例,列明裁判规则,对司法实务工作者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由 知识产权审判庭编写,聚焦知识产权审判发展新动态和新型疑难问题,透析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判标准、裁判方法和司法导向。从 2019年审结的知识产权和竞争案件中精选了30件左右的典型案件。 知识产权审判庭从中归纳出40余个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法律适用问题,反映了 在知识产权和竞争领域处理新型、疑难、复杂案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方法。本书对全国知识产权法官、律师、知识产权代理机构、知识产权局等都具有较好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本书共分影像、大事记、人物、随笔、访谈、学位论文、学会活动7个部分,收录了一批反映华政法律史研究生培养和学科发展壮大之历史的珍贵照片、文献,展示了法律史学科师生在各种场景下亮丽的风采,描述了同学相亲、师生相爱、同事相携、团结互助、攻坚克难、走向辉煌的不平凡经历。
《刑法研究》共13卷,收录了陈兴良教授从1984年到2020年跨度长达36年间所发表的全部论文和其他作品,是陈兴良教授刑法研究论文之集大成者。刑法各论是以刑法分则规定的个罪为研究对象,刑法学者研究的重点是常见多发且疑难复杂的罪名。本卷为刑法各论Ⅱ,内容包括侵犯人身犯罪、侵犯财产犯罪、社会秩序犯罪。陈兴良教授对该类犯罪的重点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民法典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系统整合了我国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 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法典。 贯彻实施民法典,就要全面、充分认识民法典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民法典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本套丛书将民法典1260个条文的立法背景、制度目的的深入解析与司法实务密切结合,力求为司法实务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本套丛书紧密结合司法解释清理、指导性案例清理成果,对民法典及其司法解释新增制度和重大修改内容进行阐释,确保新制度、新规范能够被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 本书为其中一册,收录了总则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