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探险者案是美国法理学家富勒于1949年发表的假想公案:五名探险者受困洞穴,为生存 不得不 分食其中一人,被抽签选中的是提出该建议、却在实施前反悔的威特莫尔。获救的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 他们是否犯有谋杀罪?富勒虚构了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的意见,将当时各个法哲学流派的观点纳入其中。1998年,萨伯续写了有关此案的九个新观点,又将20世纪法哲学的新发展引入讨论。 富勒的案例设计精巧,为论证的多向发展提供了可能,因此得以成为各种观点交战的场地。案例本身,连同虚构的法官陈词由此成为法学初学者探讨重要法律原则的文本,本书同时也作为激发思辨的优秀通识教育读本而备受推崇。
本书是一部关于美国著名法官勒尼德 汉德的传记,精湛、感人地讲述了这位杰出法律人的一生。 勒尼德 汉德(Learned Hand,1872 1961),是与约翰 马歇尔、小奥利弗 温德尔 霍姆斯、路易斯 布兰代斯、本杰明 卡多佐齐名的美国著名法官。他出生于纽约一个法律家族,祖父和父亲都是著名律师。汉德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后,先从事了13年律师工作,并在奥尔巴尼法学院任教。汉德于1909年开始担任法官,直至去世,在 52 年的法官生涯中,汉德法官作出了 4000 多份判决,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经典判例层出不穷,著名的汉德公式就是他在一起海事案件裁判中提出和创立的,被视为法律经济学的经典代表。汉德也是现代法律解释方法的先驱,他在侵权法、专利法、海事法和反垄断法等专业领域为司法裁判的技术和精确度树立了长远的标准。 汉德的一生,经
《论法的精神(上下卷)》作者阐述了自然法理论、法和法律定义,法律与政体关系,以及政体分类、各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等问题。阐述政治自由和三权分立学说,并以英国为例提出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论述了自然条件同政治法律的关系,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具有重大的制约性。论述了法律和工业、商业、货币、贸易、人口及宗教等关系,主张兴办工商业,发展贸易,反对横征暴敛,促进国际交往和世界和平。并论述罗马继承法和法国民法的起源和变革。强调严格区分各种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制定法律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行政协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但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行政协议的论争与研究却远远没有结束。所以,本书可以看作是为系统研究行政协议理论与实践问题而作出的一种努力。 编主要讨论有关行政契约的法学理论与观念,将尽可能地解决所有涉及政府契约权力行使的合法性与有效性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中国行政契约制度建设的理论框架。 第二编为了追寻行政契约近期实践,尤其是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以及有关行政协议(契约)的司法解释,对行政协议的判断标准以及如何实施司法审查作了前沿的跟进研究,并有意识地展开和民法学者、民事法官的对话,回应有关质疑。 第三编针对 混合契约 纯粹契约 和 假契约 三种行政契约形态,分别做个案研究。 采购契约 是一种很典型的 混合契约 , 治安承诺协议 是一种纯
《中国破产法》集中展示了境外学者对中国破产法的研究。这些文章的主题,既涉及正在实施的2006 年 《企业破产法》,也涉及1906 年 《大清破产律》、1935 年 《破产法》、1986 年 《企业破产法(试行)》等历史性文本。中国破产法的发展史,就是破产法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从1906 年《大清破产律》到2006 年 《企业破产法》,中国破产法从无到有,走过波澜壮阔的一个世纪。在这百年转型中,中国破产法植根于外国破产法的经验,更扎根于中华大地,有坚持也有变动,接正统更接地气。本书作者或品评中国破产法的文本与体系,或臧否中国破产法的制度与现实,是者是之,非者非之,为我们提供一种 远观 中国破产法现代化的视角。这种视角,或许能够成为中国破产法现代化进程中的参照。
本书作者认为:商事调解无法在我国现行以《人民调解法》为主的调解法律框架下有效发展,我国亟待建构独立的商事调解法,以此促进、规范与保障商事调解的发展。围绕这一基本命题,本书展开论证的子问题包括:一是商事调解作为立法调整对象应如何被界定,即 是什么立法 的问题;二是有什么理由支持商事调解立法,即 为什么立法 的问题;三是商事调解立法的立法模式、基本构造以及主要规范如何设计,即 如何立法 的问题。 本书定位为法学类的学术专著,力图为商事调解法的制定与商事调解实践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本书结合新时代法治的实践主题,从中央部署和浙江实践两个层面进行系统的阐述,兼顾政治性与学术性,以期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领会中央的精神和本省的实践有所助益。
本书由四个板块组成,分别是理论纵横、域外研究、各科专论以及前沿探讨。四个板块以法学为主线,从不同侧面展开了对于法学的思考与探讨。 本书紧扣时代与社会热点,反映法学领域的 新研究成果,注意时效性与前沿性兼顾理论研究前沿与社会热点问题。
《刑法学讲义》: 本书是超过800万人关注,引发学法热潮的 法律大V 罗翔教授撰写的一部面对普通读者的刑法普及讲义。 这本书囊括了刑法学所有核心议题,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从原理性质的刑法演变、犯罪论、刑罚论写起,结合年来社会热点案例科普讲解具体罪名的定罪量刑,为读者构筑了完整化的刑法学体系。 罗翔教授以真实、有趣、接地气的案例与严谨的讲解,告诉读者,刑法与每个人的生活密不可分,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规避风险、维护权益,更能激发读者以独立、睿智的法学思维去理解各种社会事件和案件背后的法律逻辑,启发读者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本书共译介美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等国著名专家学者和青年才俊的10 篇研究成果,内容涵盖文化、知识产权法学、法经济学、法史学等领域,是交叉领域研究的范本。 本书通过对传统以及新兴知识产权法议题的比较探究,从更为宏观的层面揭示知识产权法的特质,展现外国学者在观察中国法时的独到见解。外国学者对中国知识产权法的专题研究并不多见,但也不乏精品。虽然知识产权法只是众多部门法中的一个子集,但其蕴含的潜能无限,希望本书能够展现其中之一二。
本书原名为《论法的精神》,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名垂史册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把国家的权力分为三种,倡议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分析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倡议用这种三权分立以免造成专制。书中详细分析了三种权力机关和组成,提出了相互制衡的方法。此书被称为“亚里士多德以后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进步的政治理论书”,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的基础。
1949年,美国法学家富勒在《哈佛法律评论》发表了他虚构的 洞穴奇案 。五名探险者受困于山洞,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因缺少食物,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获救之后,存活的四人被以杀人罪起诉,一审判处死刑,被告上诉至法院。富勒以一人分饰五角,虚拟了法院5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词。50年后,1999年,《哈佛法律评论》编辑部邀请6位法官和学者再次审理该案、撰写判词,呈现对此案的重新思考与论战,并请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大卫 沙皮罗撰写评论。本书是对这11篇判词和1篇评论的完整汇集。
《文伯屏环境资源法学文集》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为指导思想,旗帜鲜明。全书贯穿着一条红线,即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释、表述各种法律问题和现象,是作者为马克思主义法学现代化作出的新贡献。二是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较高。《文伯屏环境资源法学文集》内容都是当代环境资源法学中的重大问题,是法学领域的前沿问题。作者以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文风,旁征博引,资料丰富翔实,说理透彻,提出的建议和措施可操作性强,这也是其中不少文章获得表扬奖励的重要因素。三是时代性强,创新性突出。作者对环境资源法学基础理论作了深入钻研,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如“中国整个法律体系应当是在宪法统率下分为10个部门法”,“环境资源法是与行政法、民法、刑法等并列的一级部门法”,“环境资源法不是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