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国际关系理论史上三次大论战为主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渊源及其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本次修订的第二版内容前后时间跨度为100年,涵盖西方近十个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和几十种有影响的理论观点,包括威尔逊的理想主义、摩根索的现实主义、华尔兹的新现实主义和温特的建构主义等等。 作者在书中对各学派、各主要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作了详尽的评述,同时重点介绍分析了几十年来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和探索,如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软权力论 地缘经济学 等,以及关于国际安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新观察、新论点。
本书辑录了毛泽东1936、1939、1965和1970年同斯诺的4次谈话以及毛泽东同海伦·斯诺、詹姆斯·贝特兰、斯坦因、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的多次谈话和有关谈话的背景资料。以上谈话均为毛泽东口述,1936年谈话还经他本人审阅过。这些谈话讲述了毛泽东自己的革命经历,对当时的许多重大政治问题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并作了科学的预见,十分难得,极为重要,公开发表后引起轰动,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然是认识、研究这位伟大巨人的重要依据。
全书分中华疆土、家国天下、血脉交融、共同开拓、多教并存、互鉴通和、万里同风、华夏一体共八章,为读者呈现新疆存世的珍贵文物、文献、遗址、存证、文化遗产等珍宝,揭示新疆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吾尔族是经过长期迁徙融合形成的,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新疆是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文化是在中华文化怀抱中孕育发展的等一系列历史真相。
战争是与整个人类历史相伴而生的。由于战争的存在,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耀眼的军事统帅和军事理论家,同时也发生过许许多多的经典战役。透过这些经典战役,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的血与火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 本书汇集三千多年间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生过的两百多场经典战役,将漫长的世界战争史具象化。用翔实通俗的文字、丰富生动的图片、权威的解读。把战争的详细过程和幕后真相娓娓道来,并分析双方的军事部署、战术运用、指挥得失,带给你不一样的震撼和启示。
西安这座历史名城,街巷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方向,本书是讲述西安地名故事的第2本,是第1本西安地理的内容的补充。《长安处处有故事 西安地理》的出版,激发了很多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纷纷给我们提供地名,认为这些地名应该收录在长安处处有故事这套书里。本书从中选取了100个地名进行收录,将它们的故事继续讲给大家听,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传承、传说、神话等各个角度全方位展现我们大西安的万千风貌。
阿登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军为粉碎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攻而进行的攻防战役。亦称突出部战役。1944年秋,美、英军逼近德国西部边境。此时,希特勒错误估计形势,决心在阿登地区美军薄弱防线上反攻,切断美、英军补给线,从而迫使英美与德国单独媾和。此次战役时间长达六周,在风雪中打响。德军参战兵力为23个师,约20万人,英美军队有超过24个师60万人参战。同时,东线苏军也提前发动强大攻势,配合美英军行动。终,德军的阿登反攻计划遭破产。德军伤亡惨重,严重削弱了它在西线的防御力量和东线的机动兵力,加速了德国的失败。 本书即为读者展现了此次耗时长久、规模巨大的战争过程。
加拿大政治学家托马斯 F.霍默 狄克逊教授曾将世界比作一辆豪华礼车。车里,坐着来自后工业地区的人们,吹着空调,稳步前行;车外,则是饥饿贫穷的乞丐,朝着相反方向,渐行渐远。受此启发,20世纪90年代,美国地缘政治专家罗伯特 D .卡普兰走下 礼车 ,开启了一趟 逆行 之旅。从西非出发,他行经尼罗河谷、里海海岸,后抵达亚洲大陆,亲历充斥着种族冲突、军事动乱、人口激增、贫穷落后、传染病肆虐、环境污染等问题的第三世界。通过近距离观察,卡普兰严肃地思考和探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从过去到现在所面临的政治、文化、社会及种族等问题背后的真相,终得出结论:第三世界并非孤立存在,面对和思考他们的问题,是全人类的重要课题。 在我于南斯拉夫战争爆发前完成的《巴尔干两千年》一书里,我试图通过艰难的、血腥的过去来看现在。如
阿伦特拥有广泛的读者,却又以晦涩难懂著称。她的政治立场是什么?她是古典主义者吗?她属于现代性批判这个训练有素的庞大阵营吗?她认同雅典与耶路撒冷之争吗? 这位奇异的思想家不仅扩展了作为概念的政治,更重要的是她的思想总是在 生活世界 之中,陪伴着生命感受力的真切与确凿。本书正是以这个显而易见的矛盾现象为出发点,试图在错综复杂的思想基座上,描画出阿伦特所强调的 政治感 的轮廓线。无论个人意愿如何,生命总是诞生于世界 政治之中。在这个诞生情境里,身体 行动 记忆成了故事的作者,而生命的荣耀与耻辱也总是来自政治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民族志》卷的长篇导言,探讨的主题是 人文地理学的基本定律 ;二是拉采尔晚年(1901年)发表的长文《生存空间:一项生物地理学研究》,这篇长文通常被视为其政治地理学基本原理的总结性归纳。 本书探讨的深层问题是: 自然民族 如何转变为 文化民族 ?拉采尔在描述人类从自然人向文明人演进的 文化迁移 历程时,始终紧扣世界地理的自然区域和自然民族的变迁。
..........................
本书是宋杰教授《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一书的第二本补编(前一本为《三国军事地理与攻防战略),收录了作者近年写作的9篇专题论文,探讨了董卓与关东诸侯战争的起因、过程、特点与历史影响,曹操对“天府之国”关中的逐步控制、征伐与经营,以及该地在曹魏建国后发挥的重要作用;吴魏逍遥津之战的背景、规模及魏军的“斩将搴旗”战术,通过孙权遇险所反映出来的他的性格特点;刘备攻取益州的经过与谋略,此后他重返荆州作战两次失利的原因;汉末三国的重镇孱陵与公安,三国战争中的险要关塞阴平;汉末三国交战各方所设置的“军师”,“天时”与三国的战争。
21世纪具有决定意义的地缘政治竞赛是在中美之间进行的。这种竞争,源于双方的沟通不畅。这本书对国际政治、大国关系、未来世界格局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对比中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等,分析了在地缘政治竞赛中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并对这种大国关系中的深层内涵和对抗风险进行了清晰和客观的评估。中美双方应该消除误解,了解对方的真实诉求,并依此来制定长期的发展战略。为了制定这种战略,有十大问题需要讨论并回答。比如当美国不再是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时,它需要做出哪些战略改变?在中美博弈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战略选择是什么?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等等。作为杰出的亚洲问题研究专家,马凯硕在以局外人的视角分析地缘政治和中美博弈时,既摆脱了西方学者的傲慢与偏见,又谙熟东方传统文化,这种冷静、理性、客观
本书用历史事实说明从战场到后方,从农村到城市,从生活到经济,从舆论到思想,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回顾1948年中国经历的风风雨雨。 如果说1947年是转折的一年,1948年则是决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当年下半年连续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民党的重兵集团被解放军一个个歼灭,国民党方面完全丧失了进攻的能力,转而求和。共产党则更加坚定了决心,要打过长江,夺取全国的胜利。本书用历史事实说明从战场到后方,从农村到城市,从生活到经济,从舆论到思想,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让我们回顾1948年中国经历的风风雨雨。
天堂越美,引来的觊觎者就越多。处于中东肥沃新月核心地带和盛产玫瑰的天堂之国——叙利亚,是早期中西方文明交流的桥梁。冷战时期,叙利亚一直是美俄在中东地区争夺的重要对象,也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之一,始终处在欧美的制裁与威胁之中,并成为阿以中东问题的主要 之一,长期与以色列处于战争状态。在“阿拉伯之春”的大潮席卷之下,叙利亚爆发了内战,并很快吸引了众多地区 的参与,美俄等大国也纷纷卷入,尤其是邪恶的“伊斯兰国”恐怖组织乘乱崛起,给叙利亚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叙利亚战争是冷战结束以来,持续时间 长、 复杂、 血腥、卷入 多的战争,堪称21世纪的“微型世界战争”,至今还没有 停息的迹象,甚至可能成为新一轮巴以冲突的重要战场。而现代新媒体的 推送, 向人们展示了这场战争的残酷与血腥真实。长期的大规模战乱是
本书系统解读了美国是如何向世界强行推行自由民主等观念及其表现出的各种优越感的。美国在建立后,进行了长达数百年的扩张,成为世界头号强国。本书深刻理性系统地评判了美国是如何对世界进行霸权渗透的。美国非常迷信自己的 优越 与 进步 ,霸道地对待敌人和盟友,不断向全世界推销 普世价值 ,翻新各种版本的 美国故事 ,并传播布道各种迷思。 苏联解体后,美国相信自己站到了历史的顶峰,将在新自由主义的旗帜下统治全世界,基于其意识形态和利益格局构建新的国际规则,并用新的战略、新的故事遏制中国,预言 历史的终结 已经到来。本书深入分析了关于美国对中国的迷思和谬见,并对中美意识形态数百年来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追溯。本书研究表明,美国难以适应国际体系变化,中国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能够将西方思想和儒家价值观相融合,
循大道,至万里。道路关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华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必须要有“道”的正确指引。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深度交融中,中国共产党深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从诞生、成长进而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党将坚定不移沿着这条光明大道走下去。本书名为《大道之成》,意义便在于此。全书体例完整、史料丰富翔实、观点扎实,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王刚、李贵贺,作者以生动的历史细节、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所应涵盖的内容。它是一部中共党史专题的普及读本,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党史与党的思想建设用书。
本书是文化中国研究丛书之一,是研究湖北历史文化的历史地理学著作。本书旨在揭示湖北文化在历史时期的地域差异,复原湖北历史时期的文化全貌,其空间范围为今湖北一省。全书分绪论、楚语的演替与湖北不同历史时期的方言区域、湖北晋唐时期的佛教地理、太岳朝香的习俗及其分布、湖北历史时期的民居景观、湖北历史时期的聚落景观、江汉好游:女性形成的文化景观等九个章节进行研究。本书的特色是讨论的问题新,探讨的程度深,资料功夫扎实,工作态度严谨。
张正隆著的《旋风旋风(第40集团军征战史记)》是“旋风部队”的征战史记。第四十集团军从长白山打到海南岛,战争年代为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创造了“七个靠前”,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旋风部队”是敌
该书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从历史、理论、实践、价值四个逻辑层面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三十个基本问题,采用设问的形式,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和条件,科学内涵、重要特征、领导力量,实践任务、战略规划、重大原则,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路径选择等,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由来、理论内涵、实践方略与价值贡献。四重逻辑内在相承、统一,可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参考。
朱见深,明朝第八任皇帝。父皇的沉浮铸就了他的不幸,陪伴他的养母和宦官是他 依赖的人。他一生任用的宦官,既有乱政的汪直,也有正直的怀恩。政坛上,他默默无闻,无所作为,却也无意间“缔造”了一个充满活力、极富特色的明朝新时代。主要同时讲述了明宪宗清理天顺末年叛乱、平复两广平复荆襄流民,并对河套进行清理,驱赶鞑靼部落等内容,给读者还原了一个从中起到或开拓、或中兴、或傀儡作用的帝王形象。后期并宠同年汪直、梁芳等人,明宪宗宠信太监,使其监督军务,提督京营,并操纵官吏任免,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官不聊生。成化十八年(1482年),因群臣屡谏,始罢废西厂。不过明宪宗仁厚,善于纳谏,罢逐汪直等小人,重用李贤,国库充裕。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明宪宗朱见深驾崩,时年41岁,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