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中华民族广土众民,源远流长,尽管历史跌宕起伏,春秋以降两千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是物阜人丰,黼黻文章,为世界民族之翘楚。除了我们民族特有的坚韧和顽强之外,还得益于凝聚人心、砥砺人格、维系社会的儒家精神如日月照耀民族的心灵,给予这个民族光明和希望,智慧租力量。虽不是“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其后的家、国、天下中的中国人提供了行为规范和心灵坚守的选项,所谓“诗以言志,书以记事,礼以修行,乐以致和,易以明阴阳,春秋以正名分;圣人授之以六艺而明教化兴礼义”。
我们把这套丛书奉献给年青的朋友们,希望你们能够“走进经典”! 在本套丛书编撰过程中,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揭示出经典是如何生成的。大师们创造的经典固然伟大,但创造经典的过程更加耐人寻味。阅读经典的目的,一是获得知识,二是学习那些大师特有的品质。后一点比前一点更重要。因为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经典不是凝固的化石,而是鲜活的机体。我们*的期望是:当你放下书本时,能够感觉到那些大师的经典是栩栩如生的,就像刚刚从身边走开的师长兼朋友,他们亲切而智慧的话音还萦绕在耳旁。本套丛书特意附上大师生平与刨作的年表,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我们的另外一个愿望,则是能够以生动流畅、浅切清新的方式和语言来阐释经典。真正成为经典的东西,都能深入浅出,以平易的笔调谈论深邃的思想,既有思想的光彩,
本书为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20年代的主要著作之一,系统而又精到地阐述了他受新实在主义影响而形成的人生哲学观念。1919年赴美留学的冯友兰,师事的是新实在论者孟大格和实用主义大师杜威。他后来回忆道:“在我的哲学思想中,先是实用主义占优势,后来是新实在主义占优势。”他的这种由实用主义到新实在论的思想转变,在《一种人生观》中已经体现得颇为明显。于其中,冯友兰力图把新实在主义同中国传统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宗教既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文化。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今世界上约有188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个民族,近60亿人,有48亿人存在着宗教信仰问题。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宗教信仰的问题,其中有些民族只信仰一种宗教,也有一些民族信仰几种宗教。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西北伊斯兰教的基本特征,伊斯兰教派门宦与研究方法,以及中国西北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等等,书后还附有西北穆斯林学用阿拉伯语、波斯语和汉语专用语表,便于读者查阅。全书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理论性、知识性,可使读者对中国西北伊斯兰教有一个概况的认识和了解。
安乐死和医生协助自杀这些个人行为是否道德以及是否使允许这些行为的政策合法化,是当代道德/社会急诊热门和意见为多种多样的问题。而医生协助病人有尊严地死亡的道德问题*是医务界、化理学家以及广大公众都极为关注的中心问题。比起被动安乐死来,由医生考虑进行的主动安乐死案例则大大加剧了这种争论。对争论各方的论证做出详尽而又清晰的阐述显得迫在眉睫。 应运而生的这本《安乐死和医生协助自杀——赞成和反对的论证》,汇集了支持/反对安乐死和医生协助自杀及将其合法化的两位美国卓越哲学家杰拉尔德·德沃金、R.G.弗雷和美国著名的伦理学家之一西塞拉·博克各自对其观点的论证。 通过对反对者的观点的有力反驳,杰拉尔德Z·德沃金和R.G.弗雷论证说,在某种情形下由医生提供知识和手段,病人用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在道德上是可以
意识问题是自然科学中基本的和困难的问题之一,人类至今还不了解意识的本质。本书是一本关于意识的自然科学研究的论著,提出要用自然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考察意识的实验资料,探讨意识的本质。 本书阐述作者自己对意识的观点,书中讨论意识结构、意识基础、意识过程和意识发展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意识的四个规律,构建意识的理论体系。
伊斯兰教是一种外来宗教。但是,它毕竟已在中国的大地上深深扎下了根。千百年来,中国穆斯林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齐心协力,并肩战斗,反抗共同的敌人,建设祖国的大厦。在这种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战斗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汉族及其他史弟民族学习,接受我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史弟民族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而使他们所信奉的宗教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使中国的伊斯兰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种中国风格,把握这种中国特色,才会真正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伊斯兰教,才会真正了解和认识中国各族穆斯林历史上所走过的道路,所做过的一切,从而有助于加强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激发我们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建设伟大祖国的自信力和积极性。
王琯编著的《新编诸子集成:公孙龙子悬解(繁体竖排版)》主要内容包括:公孫龍子事輯、讀公孫龍子叙錄、公孫龍子懸解一、跡府 、公孫龍子懸解二、白馬論第二、公孫龍子懸解三、指物論第三等。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目前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