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为中国哲学史课程讲稿,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本书以二十余万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不仅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更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此次出版为英汉对照版本,中文译文采用赵复三译本。
本书是一部哲学人物群像著作,讲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耶拿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法国大革命之后,德国小镇耶拿成了德意志知识生活和知识精英的据点。歌德、谢林、施莱格尔兄弟、蒂克和诺瓦利斯等汇聚在这里,组成了一个思想家社区,不仅探讨科学、形而上学问题,还探讨政治和人文问题。他们不仅质疑社会传统,还决定重新思考当时的世界。他们对个人和自然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后来人对现实的理解,为现代社会的到来做了相应的思想观念准备。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前半期是日本经历剧烈动荡的时期。在不足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处于亚洲一隅的日本被卷入世界市场,从建设近代国家到追求成为 世界的日本 ,再到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 日本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不同思想激烈交锋的过程。面对国家建设,日本的思想家提出了不同的国家构想,包括日本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以翻译出 哲学 一词而名闻天下的西周、被称为 东洋卢梭 的中江兆民、创办民友社的德富苏峰、民艺运动的推动者柳宗悦、社会主义理论家幸德秋水、日本的女性主义者平冢雷鸟等。 围绕这些思想家及其代表作,结合时代背景并尽量引用原著,本书以文库本的体量,依次介绍了启蒙思想、自由民权思想、国粹主义、人权思想、民本主义、教养主义、民俗思想、科学思想、女性主义等,以此带我们了解日本近代的思想发展
书号:9787219117200 书名:治家——中国人的家教和家风 定价:52.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内容简介 所谓“技术时代”,指的不只是技术发达的时代,而且是技术在根本上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方式、信念系统以及周遭世界的时代。借用阿伦特的话来说,技术时代关乎“人的条件”,是技术发展在改变“人的条件”的时代。人在追求主体性的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
《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系统而全面地讲述了从古希腊至黑格尔时期的西方哲学。它的知识点全面,观点客观。近十余年在学生和授课老师中口碑极好。此次修订,作者欲对 两章内容,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叙述做出 换。
思想史研究者关注历史与思想的相互塑造,借以理解历史中的国家、社会与个人。不过,名为 思想史 的这个领域在数十年中经历了相当重要的改变,不惟研究重心屡经转移,研究方法日新又新,甚至连思想史研究本身,也有化身亿万、与各专门学科融汇合流的趋势。基于以上理解,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自2019年起创设 复旦大学思想史高端论坛 ,每年一度,邀集全球学人,激扬思想,旧史新研。本书汇集的是2019年12月举办的届 复旦大学思想史高端论坛 的成果。该届论坛以 化身万千:开放的思想史 为主旨,希望以此回应思想史研究遭遇的诸多曲折,并会聚各领域的学者共同关心思想史研究的问题。
暂无内容简介。。。。。。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空间上不断拓展、时间上绵延不绝,在经历各种沧桑磨难仍然屹立不倒,就得益于中华文明的强大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国哲学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表达了中国人对于宇宙人生的根本思考,形成了重视和谐、崇尚道德、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重要思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哲学的这些特点是中华民族在自身生存发展的历史中逐渐形成的。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经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了“轴心时代”(Axial age)的观点,指出在公元前800年到200年之间,世界主要文明古国不约而同地实现了文明的突破,出现了大批哲学家和先知,他们的思想奠定了各自文明的基础,深刻影响了后来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从周代就开启了这一渐进的转变,形成了天民合一、天德合一等重要
。。。
以上ISBN信息均为平台自动生成,部分商品参数可能存在些许误差,商品准确参数详情可咨询客服。本店为新华书店总部直营店铺,所售图书均为正版,请放心购买! 基本信息 书 名 诚斋易传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 者 (南宋)杨万里著 出版时间 20190901 I S B N 9787510881619 定价 58 开 本 16开 185*260 装 帧 平装 版 次 1 字 数 300 (千字) 页 数 276 读者范围 易学研究者 易学爱好者
书号:9787010249421 书名:性体与心灵:朱熹心性论新探 定价:45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本书为章关键先生酝酿数年后写成的又一部《周易》精读精解的新著。其内容如下:1.阐明《周易》暨孔子哲学源流及相关关系,正确理解“两派六宗”,强调《易传》作为孔子哲学载体的学术意义,并依托当代考古、考据成果,系统批判《易传》作者的疑孔说。2.从卦名、卦象、卦辞、爻辞、卦德、卦主六个方面相互会通,全面准确把握《周易》精义,并拟定《十翼》疏引,确立研读《易传》的认知路径。3.提炼“十识”,全面归纳孔子哲学精要。同时提出“十端”,促进当代儒学吐故纳新。
朱子学如今在国学复兴的时代语境下成为一大热点。不仅中国自身的朱子学历史研究成果斐然,海外朱子学也倍受关注。基于历史渊源,朱子学对于日本思想家及哲学亦曾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就数年来各个专家学者的日本朱子学代表性研究予以编辑整理,以日本朱子学的理论承传、日本朱子学的思想转向、日本朱子学的话语批评为专题展开了系统论述,作为目前日本朱子学的研究前沿推之于世。冀望本书可以助推海内外朱子学研究的审视与思索,推动中国朱子学会的朱子学研究乃至国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