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宗教史家恩斯特 特洛尔奇的代表作,是完整且深入地理解特洛尔奇思想的最佳导引性文本。在本书中,他从思想史的角度,系统地阐释了基督教学说传统及其内在的规范性意义,进而深刻地探讨了个体的心性伦理、历史主义的相对性与信仰的绝对性、社会的价值基础等现代性核心问题。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直接提出本书的基本问题,即现代历史学改变了欧洲传统神学确立社会统一价值基础的方式,神学需要向现代性开放,应当转向宗教史学,那么它如何确立新的标准意识;第二章考察了现代历史哲学的典范,即以施莱尔马赫与黑格尔为代表的演化论的历史哲学;第三章指明现代历史学在19世纪后半叶朝向相对主义和专业化的演变趋势,宗教史学面临着论证自我绝对性的危机;第四章和第五章则分别表明特洛尔
《教牧书信注释》由张永信著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除导读一篇和序言两篇外共分十章。前五章探討基督教的教理和历史,后五章则把中国文化置放在基督教的語境中讨论。在书中,吴雷川认为基督教是“谋求改造的宗教”。它把基督教和中国文化,分作两
在中世纪早期,关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从异教皈依基督教的原因,以往被广泛接受的观点认为,这是欧洲军事和宗教征服及殖民的结果。而作者在本书中,对此进行了全新的解释,颠覆性地指出:与其认为皈依基督教是斯堪的纳维亚的被动接受,不如将其归因于该地区部族首领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使然。作者通过细致地分析以及对考古学、文学两种资料的历史重建,为研究中世纪基督教的扩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