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波新书精选 系列套装共11册,是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经典入门读物。上zhi历史文化,下zhi社会民生,涵盖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 《过劳时代》:一边是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一边是精神生活的极大贫瘠。放眼全#球#,审视现代人的心理,提出从根源上摆脱过劳的方法。 《格差社会》:经济大国日本,在其国民的高收入和高消费水平、繁荣的国际都市、现代化的商业模式背后,是巨大的生存压力、大量失业和流浪人员、阶层固化和不平等、逐渐缩小的社会保障网以及生活于其阴影之下的弱势群体。本书以大量翔实的数据,指出当代日本格差扩大的现状及影响。 《京都》:一部优美、厚重的京都传记,一本浓缩了的日本史。不同于一般的京都读物,不是游客导览,也并非旅行散文;以时间划分空间,以地理表现历史,从一座城市的兴衰管窥一个国家的命运。
《中籍英译通论》分上下两部,分别为 理论篇 和 应用篇 。 理论篇 共六章。内容分别为:(1)中国文化体系与核心;(2)中籍英译的新思路;(3)西方翻译理论简史;(4)中国翻译和中国翻译理论简史(上);(5)中国翻译和中国翻译理论简史(下);(6)中国典籍翻译理论。 应用篇 共八章。内容分别为:(1)翻译技巧;(2)翻译批評;(3)翻译教学;(4)古文今译;(5)散文美译;(6)哲言精译(上):经;(7)哲言精译(下):子;(8)诗歌翻译。
本书为我国语言学界泰斗王力先生积几十年勤求探讨之功而成,堪称研究汉语诗律学经典之作。 书分为两部分: 导言 阐述了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平仄和对仗,句式和语法等有关知识、规律; 本论 分为5章,分别叙述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白话诗和欧化诗。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白一平和法国东亚语言研究所教授沙加尔所著的《上古汉语新构拟》( Old Chinese : A New Reconstruction )从音节结构的角度入手,分声母、韵母、声调等几个大的方面,详细阐述了作者对上古音问题的见解。在材料运用方面,将汉语内部材料(如谐声字、通假字、出土文献、古文字等)和外部材料(苗瑶、侗台、藏缅等民族语)相结合,重视以现代汉语方言作为佐证,特别吸收了罗杰瑞对于 原始闽语 的构拟。该书探讨上古音,不仅关注音韵问题本身,还将历史形态学的分析与上古音研究联系起来,发现和提出各种前置辅音的语法功能。 《上古汉语新构拟》全书重构了三千多年前的汉语,共包含5000个汉字,对于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阐释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经典文献具有重要的价值。该书面世之后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了美国语言学界的*奖
本书是“清儒批校经籍丛编”之一,中国 图书馆藏孙星衍平津馆刊刻之《说文解字》,历来被认为是清代 、影响 的版本。孙星衍刊刻《说文》时,延请严可均和顾广圻,为其进行编校,由此还导致严、顾因学术不合而断交的公案。顾广圻的编校底本,即是此次影印之本。此本之上,有孙星衍过录严可均的批校,并有孙氏对其批校的批校;在此之上,顾广圻再对严、孙的批校进行批校。所批之处,几无余地,可谓丹黄灿然,代表了清代说文研究的 , 是近百年学界翘首以盼而不得获见之本。此次据以四色影印出版。
《方言》是我国 部汉语方言学著作,在汉语史、汉语方言史、古代语言学 都占有 重要的地位。《扬雄方言校释汇证》搜罗数十种版本对勘异文,汇集前人观点,悉心梳理,校雠补正,新见迭出,是《方言》深度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本次修订,不仅吸纳了初版问世以来诸多学者的补充论证意见, 将作者十余年来持续的研究和思考融入其中,是能够反映 学术水平的新校正本。
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邀请真正有学术建树,又有良好的教学经验的重量级学者撰写,由“大家”讲“通识”。 适应素质教育需求,丛书设计为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涵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范围广、层次多、规模大。
本书全面收录了截至2023年底的全国省、市、县、乡4级行政区划名称和代码,以及2023年区划调整情况,是全国行政区划的基础数据和权威资料。
人的身体和对待身体的态度不是永恒的。身体随着年龄而变化,受物质条件和文化的制约,而不同的时代对身体则表现出不同的关注。《身体的历史》皇皇三大卷,时间跨度从文艺复兴时期一直到20世纪,从宗教、艺术、医学、性、卫生、屠杀和暴力、体育、表演等各个角度论述了身体的文化史,全方位地展示了西方社会的变化对人类对身体的自我认知的影响。 《身体的历史》*卷主要论述了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身体的历史。全书从宗教、医学、文学、性、体育锻炼等各个角度,向我们展现了 现代 身体出现的过程,认为在这一时期身体经历了一种双重张力:既突出集体的强制性又强调个体的解放。束缚和解放这两种动力混合在一起,赋予现代身体一个合乎规格的清晰轮廓。 《身体的历史》第二卷主要论述了从法国大革命到*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体的历史。全
《新中国新闻出版业70年》是从 图书出版 报业出版 期刊出版 印刷业 出版物发行业 出版技术和出版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出版公共服务 出版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出版科研 出版人才队伍建设 出版对外交流合作 等方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新闻出版业不平凡的历程,充分体现了新闻出版业几十年的繁荣发展。
《商周文字卷》深入统计到商周各期各类文字资料的字频、构件、结构、体态等层次的数据。首次完成先秦文字发展史的断代研究。数据充分,分析科学,着眼系统,在先秦文字发展研究史上,称得上是一次整体突破。
2019年,国际出版市场整体表现平稳,畅销书仍是各国出版界的宠儿;电子书放缓了增长的脚步,有声书、自助出版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线上亚马逊风生水起,线下实体书店大多举步维艰;国际企业集团与时俱进,已从传统出版商演变为广义的出版服务提供商。据此,笔者总结归纳了2019年度世界主要出版大国纸质新书出版品种数排行榜、图书销售榜、畅销图书榜、电子书销售榜、自助出版物在售榜和国际企业集团出版营业收入10强榜。并通过这些榜单解析了2019年度国际出版业的发展变化。
《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7版)》主要涉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日本、韩国、波兰、比利时、白俄罗斯、非洲等国出版业的发展状况。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范军组织了本书的撰写、修改和统稿工作。希望能以此书为桥梁,与业界人士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促进国际出版业研究工作的拓展与完善,使研究成果更加贴近行业发展的需求。
《 十二五 时期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全面梳理总结了 十二五时期 中国图书出版业、期刊出版业、报纸出版业、音像电子出版业、数字出版业、印刷业和出版物发行业的基本状况、改革成果、发展特点和趋势,以及对与出版业紧密相连的国民阅读、新闻出版标准化、出版研究、出版人才队伍等问题作了综述,包括对 十二五时期 港澳台地区出版业的发展状况也作了全面总结和分析。
本书选题原创,视角独特,依照20世纪社会变迁脉络,发掘各个历史时期大量社会称谓词语和实证,以称谓词语提挈和折射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共时显现,历时连贯。全书从晚清直到改革开放,共分九编,有称谓,有界定,有例证,有阐述,各方面有机配合,相得益彰,形式新颖。学风是学术创新的灵魂,从立项到出版十数载间,作者不避艰辛,认真打造,精心修订,反复打磨,几经扩充,渐致功成。本书规模宏伟,内容详赡,考辨精审,学科贯通,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探索与创获,同时对汉语词汇学、称谓学研究和辞书编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部大型成语词典,收录了成语45000余条。条目分主条和副条,反映了成语的流变。释义准确简明,提供了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语见丰富多样,列举了大量的古今书证。例句贴近生活,体现了成语在现代汉语中的具体用法。
从1915年9月到1926年7月终刊时止,《新青年》计出11卷,共有63期,其中前9卷为月刊,第10卷为季刊,第11卷为不定期刊。本书即为其简体字版,为更好的还原历史,本简体横排版在其分卷、分期方式及体例上仍袭其旧,外国人名、地名及著作名、事物名等的译法也保留了当时的译法,未作改动,并在各卷中影印了近280幅《新青年》原稿,以供读者对照欣赏。 在本简体横排版《新青年》全集之中,读者能欣赏到下列有着巨大影响力的重要文章: 陈独秀所作,原载于《新青年》创刊号,吹响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号角,并在青年中引起极强烈反响的新文化运动启蒙青年的开山之作——《敬告青年》。 胡适所作,原载于《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揭开中国现代文学的改革和白话文运动序幕的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文章——《文学改良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