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 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
本书系统介绍钢笔画如何入门,自然风景和建筑风景的表现,人物、植物、动物的艺术表现,园林、环境的透视画法,动画与漫画的设计与创作,并专设作品赏析。全书按章节分门别类介绍,图文并茂,重点难点突出,有步骤地讲解学生作业与创作、写生与创作结合,短期作业和长期作业绘制效果的处理;如何做示范作品临摹等等。力求好学易懂,读者可以通过钢笔的执笔方法、加强钢笔的角度、力度的变化,掌握美工钢笔和针管笔的不同表现技巧,进一步提高用钢笔造型和塑造的能力,充分发挥个性,用钢笔线条、调子、淡彩等不同技法达到表现空间结构、形象的艺术效果。
本项研究是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SSCI、A&FICI和ISSHP国际检索工具在1995—2004年期间收录我国(包括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论文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统计分析,内容包括论文的数量、国际排名、学科分布、地区分布、机构分布、文种分布、外合著以及被引用和引用等情况。从一个方面揭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学术研究和科研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数据。
本研究以数据驱动为基础,在新闻框架理论下对国际主流媒体及社交媒体涉沪报道量、报道议程、报道的态度和特点、信息源等进行分析,揭示国际主流媒体和国际社交媒体中的上海城市形象传播的宏观与微观特点和特征。全方
亨利·詹金斯《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的二十周年版将这部现已成经典的文本带入新一代,继续启发对粉丝圈、参与式文化、流行消费和媒体理论有兴趣的年轻学生。这一经典之作的新版本中还包括苏珊·斯科特对詹金斯的一篇采访,以及路易莎·斯特恩写的教学和学习指导,鼓励学生将消费资本主义、文类、社会性别、性相、阐释等多重方面和粉丝文化结合起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