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分类和历史层次都是多年来争论未休的问题,《汉语方言的共时分类与历史层次》是作者近十年来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分上、下两编。上编为 方言分区 ,包括对汉语方言分区方法的再认识、现代汉语方言的历史鸟瞰,具体讨论了两广地区汉语方言和平话的归属问题。下编为 历史层次 ,讨论了 历史层次 的含义、争议问题、学术渊源、分析框架和文白异读问题,深入论述了苏州话、杭州话、闽南话入声尾韵、粤方言古全浊声母的文白异读和历史层次,并对徽州方言古全浊声母无条件分化的成因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全手册收录上海市区方言词语约4500余条,用丁氏注音法标注了读音,大部分词条列出了注释并且给出了例句。对其他方言区的读者了解上海市市区方言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对研究上海市区口语的学者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汉语方言学教程》(第二版)综合汉语方言学的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概述 汉语方言学 这一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内容包括调查方言的语音学和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方言分类、方言历史、方言接触、方言演变、方言调查法、方言的社会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研究,以及汉语方言学史等。教程对各大方言的音系及主要特点作了介绍,而以探讨汉语方言学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为主全面反映了本学科的新研究进展。
《汉语方言学导论》(修订版)论述了汉语方言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方言的调查、记录、描写及方言地理、历史、变异、接触、比较、文字等。本书从普通方言学的立场出发,以汉语方言的事实为素材,讨论方言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由于本书的作者亲自调查并且研究心得较多的是吴语,故书中举例时也多用吴语,这可以避免用错语料,也可使读者多受益。
湛江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的 学术文丛 正式出版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作为湛江师范学院*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坚持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团队水平不断提高,实力不断增强,教学、科研齐头并进,专业建设各个方面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上组建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湛江师院学术知名度*、学科门类*齐全的一级学科,也是*能体现湛江师院办学特色的学科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已形成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和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队伍。学术前辈劳承万教授继《审美中介论》(增订本,2001年)之后,近年又出版了《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 (2010年)和《中国诗学道器论》(2010年)两部专著,发表了一批高质量文章,形成了他
《方言》的歷代整理與研究情况,以及前人整理與研究的理論、方法和成就與不足,迄今没有見到從學術史的角度進行系統分析、科學概括的專著。《揚雄 方言 校釋論稿》以揚雄《方言》的語言學史地位為基點,對歷代校注,包括成書的和没有成書的條校條釋。逐一考察、全面研究,并采用“總分總”相結合的結構,以綜論與專論相結合的方式展開評述,全面、科學地呈現出《方言》的歷代整理與研究面貌,從而系統構建了一部《方言》研究史,并為《方言》的后續研究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和嶄新的基礎。《揚雄 方言 校釋論稿》由華學誠著。
該書採用“方言區域文獻研究法”解決古代語言資料的性質問題。結合前賢研究,聯繫楚國疆域變遷直至滅國和同期移民的歷史,參考揚雄《方言》地理名詞並舉及方言辭彙情況,確定秦漢楚方言區的範圍。在此基礎上,逐一確認秦漢楚方言區文獻,搜集、鑒別、整理其中的語音資料,對其進行細緻描寫,通過共時與歷時的比較,探討調類、韻部、聲類問題:對秦與西漢、東漢兩個時段楚方言區文獻韻語中的聲調問題進行系統分析;以合韻為切入口,著重討論魚部與侯部、東部與冬部、支部與歌部、幽部與宵部、脂部與微部的合韻問題;、在整體描寫的基礎之上,對清鼻音、潤聲母、舌根音、複輔音等幾個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本书是一本记录和解释杭州西溪地区民间语言的通俗读物,主要包括该地区生成的和流传的俗语、谚语、歇后语、称谓语和行话等,也较宽泛地收录一些口头流传的顺口溜、童谣和民谣。本书采用描写叙述法,尽量保存这些民间语言的原真状态,包括其文化背景和运用语境,使读者较真切地感受该地区的民俗风情和语言风貌。
吳吉煌博士的《兩漢方言詞研究》從《方言》、《說文》中整理出有明確地域使用說明的方言詞1228個,共計539組,并以此為基礎對兩漢方言詞進行了系統研究。作者考察了兩漢方言詞地域分布的特點,從意義範疇、詞性類別和音節結構三個角度描述兩漢方言詞的基本狀況,並結合傳世文獻分析了兩漢方言詞的歷史來源。《兩漢方言詞研究》以詞項為單位,將兩漢方言詞分為無對應詞項方言詞和同義異形對應方言詞,討論了無對應詞項方言詞的基本類型、使用情況及其產生原因,分析了方言間同義異形對應詞的數量關係,對同義異形對應詞所反映的方言間語音差異和語素差異進行了深入探討。通過描述同義對應方言詞在書面通語中的發展歷史,比較兩漢時期方言詞與通語詞的異同。本書揭示了歷史方言在書面語詞彙歷史替換中的作用,進一步確定了兩漢秦晉方
第八届吴方言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1月8日至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召开。本届会议收到论文或论文摘要共90余篇,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日本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80余位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就吴语的语音、语义、句法,吴语与其他方言的比较、吴语词典的编纂、吴语的历史、吴语研究的历史,以及吴语与吴文化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会议还组织了一场 城市方言学 工作坊,就当前中国,特别是吴方言区内由于城镇化进程引起的语言接触、变异、融合以及政府的语言政策等议题作了专题讨论。大会中穿插专题工作坊是新的形式,是以往历届吴方言国际学术会议没有的,这也是本届吴语会议的特色。本届会议的另一个特色是提交论文和宣读论文的年轻学者越来越多,许多还是在读的研究生,他们必将成为吴语研究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