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名词》收录的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档案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文件管理、档案管理、档案文献编纂、档案保护、电子文件管理、历史文书、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史9个分支学科,共1682条。
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是把生态学、系统论与档案保护知识相结合,在遵循生态保护规律基础上,协调保护主体、保护对象和保护环境之间关系,合理使用自然和社会两种资源,构建一种绿色、平衡、有序保护系统的行为。 终目标是维护档案的载体和档案信息内容安全,以达到 限度延长档案寿命,并保证档案信息内容长期可读、可用与安全。本专著研究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理论与实现,总体分为两大模块:一是理论研究,二是实践研究。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内容:一是现状梳理。对 外有关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与比对,发现目前缺乏系统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同时档案信息生态性保护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急需进一步改善。认为应避免传统档案信息保护存在的片面追求保护结果而损害生态环境、强调局部保护而忽视整体保护的问题。呼吁
本书是苏精教授历十余年,从欧洲及美国图书馆所藏近代 教传教士在华工作档案、汇报、往来书信等珍稀历史史料中还原的美华书馆历史,是学界 部关于美华书馆的专著。 本书以人物为研究线索,串起美华书院八十年的历史和近代中西文化——尤其是印刷出版文化——的转型历史,既有学术深度,又有历史人物的丰富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高质量学术著作。
本书基于对档案制度具有功能性指向的规划系统这一本质的认识,对社会治理视角下其变迁过程提出具有综合解释力的多维理论分析框架。全书对社会治理视角下的档案制度变迁建立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全景式、立体式的解释框架。本书为学术著作,全书从现论上系统探讨了档案制度变迁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并对相关概念作了解释。本书从社会治理模式入手进行了档案制度变迁历程序的分析,分别讨论了统治型治理模式、管理型治理模式、服务型治理模式下的档案制度呈现,揭示了治理式与档案制度之间的伴生关系。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报告(2022)》是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我国档案领域的蓝皮书。本报告于2022年出版,而实际上是针对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本报告包括1份总报告、12份专题报告、5份行业报告和2个附录,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2021年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各方面成绩和特点,分析现存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趋势和方向。
本书为“巴渝文库”名人名家文集之一种,完整辑录整理了民国图书馆学家、目录学家、现代档案学教育开拓者毛坤于抗战期间在渝撰写的课程讲义手稿《档案行政学》,并整理附入其所撰《机关文书处理规程》一文。毛坤的课程讲义手稿编写于战时重庆的特殊历史时期和艰难环境中,因条件所限,存在内容系统性和完整性方面的缺憾,但仍不影响其手稿是我国现代档案学教育起步阶段重要文献的重要价值。本书较为清晰地展现了毛坤所构建的我国现代档案学教育架构和侧重点,并专门编制了人名、机构、事件及文献索引,有助于学界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档案学科史及档案学教育史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