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新中国*部高等院校儿童心理学课程的教材,由朱智贤著;第五版由林崇德主持修订,第六版由朱智贤的孙女、林崇德的学生朱皕修订。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年龄特征,深刻理解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并将儿童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在结构上,本书首先阐述儿童心理学的对象、任务、方法、发展历史和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然后分别阐述儿童在乳儿期、婴儿期、学前期、学龄初期、少年期、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在内容上,本书始终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兼顾儿童心理学的经典研究成果和新近研究成果,尤其反映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 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心理学、教育学等专
对儿童而言,通过游戏与玩耍参与运动是快乐的一件事。他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用身体去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促进运动能力和认知发展。儿童和青少年也能通过系统性的练习,参与有组织的运动竞技活动结交伙伴、增强自信。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并不清楚运动对孩子成长的具体价值和意义,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去参加运动,面对五花八门的运动兴趣班可能茫然无措。 本书以大量科学研究为基础,细致梳理了运动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价值。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本书介绍了如何通过与孩子的互动、游戏、家务活动等培养孩子的运动热情、提高运动能力,以及如何选择运动兴趣班。 为了服务各位家长,本书还列举了几十条小贴士和家长自测、几十项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游戏及活动,供家长们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婴幼儿的人际世界: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视角》从客体关系的角度,以自我感的发育为线索,集中讨论了婴儿早期(出生至18月龄)主观世界的发展过程。1985年的*版中即首次提出了层阶自我的理念,描述不同自我感(显现自我感、核心自我感、主观自我感和言语自我感)的发展模式;在第二版中,Stern补充了自我共在他人(self with other)、叙事性自我及相关讨论。正如作者后记所言: 我们总结的发现、炮制的理论对新晋父母来说本质上就是信息。 这项工作的一般教育性质是逃不掉的。改变大多数人持有的对婴儿的普遍看法,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且正在加速。一旦父母能够看到不同的婴儿,婴儿就会开始被他们新的 目光 所转变,*终成为不同的成人。 如果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婴儿,会在一代人之后造就不同的儿童、少年和成人,那么我们将看到不同的患者 体验
如果要去爱、帮助、说服和反对他人,我们必须要知晓他们的所想和所需,人类的互动依靠的是“一种心灵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情绪,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欢乐或不安,就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儿童与情绪--心理认知的发展》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哈里斯汇总了来自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和观点,带领我们一起追寻了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儿童如何逐渐发展出对子人类复杂而又精妙之心灵的洞察力!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为何儿童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家长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以至于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却没有意识到,或者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而耽搁了治疗。如何预防儿童产生这类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诊断儿童感觉统合方面的问题?如何及时向专业机构求助,及时进行矫正治疗?这取决于家长和相关人士是否具备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本书是一本集专业和普及于一体,用通俗的语言论述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理论和训练实务的专业著作,旨在将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供家长、教师、教育行业从业者等学习和了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本供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使用的心理学教材。 本书在体例上进行了如下安排。首先,在每章之初,对教与学提出了建议。教师可依此为参考,安排和组织本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可据此了解本章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其次,在每章之中,在阐述基本理论的同时,穿插、补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学习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再次,在每章内容结束时,对本章中出现的主要概念进行了总结,以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要点。*后,每章还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以便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许多专家及同行的研究报告和著作,并引用了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内容。
《星星的孩子不孤单》是一本专为自闭症儿童的父母而著的书,旨在为千千万万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们指点迷津。本书的*部分介绍了自闭症的相关常识和误解,重点向家长们介绍了什么是自闭谱系障碍,自闭谱系障碍诊断的黄金标准。阅读之后,家长们可以有的放矢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并及早发现与自闭症相关的问题行为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第二部分介绍了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详细讲解了一些较为常用的行为干预的方法和策略。
该书与《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中阶课程)》《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高阶课程)》是一套。 社会交往课程 包括基础模仿、沟通开启、共同注意、社交技能、同伴互动、集体适应、情绪认识、冲突处理、生活情境适应九门课程。初阶课程包括基础模仿、沟通开启和共同注意三门课程。家长和一线特殊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自闭症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有效教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该书与《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初阶课程)》《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中阶课程)》是一套。 社会交往课程 包括基础模仿、沟通开启、共同注意、社交技能、同伴互动、集体适应、情绪认识、冲突处理、生活情境适应九门课程。高阶课程中包括情绪能力课程、生活情境适应课程。家长和一线特殊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自闭症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有效教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该书与《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初阶课程)》《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高阶课程)》是一套。 社会交往课程 包括基础模仿、沟通开启、共同注意、社交技能、同伴互动、集体适应、情绪认识、冲突处理、生活情境适应九门课程。中阶课程中包括社交技能课程、同伴互动课程和集体适应课程。家长和一线特殊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自闭症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有效教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相信翻到《写给自闭症儿童家长的101条小贴士:女孩篇》这本书任何一页,我们都能找到想要的建议和信息。从接受治疗、加入服务计划,到训练孩子如厕、洗浴、就寝;从走亲访友、外出旅行到父母个人爱好、社会交往以及夫妻相处之道等,应有尽有。而且几乎每一条贴士都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非常适合自闭症儿童父母阅读。当然,这本书对专门从事自闭症研究的专业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也是很有价值的。 自闭谱系障碍的男孩一般多于女孩,这可能使自闭症女孩容易被忽视和误解。我们必须重视女孩们在安全、生理、青春期等方面的特殊挑战,不能被我们的先入之见所误导,认为女孩更喜欢洋娃娃或烹饪,其实自闭症女孩在机械、建筑、计算机等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守护童心:疫期学前儿童心理防护指导Q A》由四川省心理学会、成都师范学院心理学院、四川省早期教育行业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策划,旨在坚守 疫情无情,世界有爱;守护童心,奠基未来 的初心,为疫情中学前儿童心理防护提供有效的、操作性的指导。本书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调研为基础,方向准确。疫情发生后,来自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幼儿园等单位的62位学者、行业专家、优秀教师就新冠肺炎疫情中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主题进行广泛调研。发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但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更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如何让孩子在长时间 家里蹲 的防疫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是广大家长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专家根据调研结果,就疫期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梳理出45个家长、孩子均高度关注又比较困惑的问题,并将此作为本书的框架结构,保
学前心理学主要研究儿童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有助于强化学前教育理念,培养学前教师教育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全书分为五篇:总论篇(概述),生理篇、认知篇、个性篇和社会性发展篇。总论篇为*至第三章,介绍了学前心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因素及相关理论;生理篇为第四章,主要介绍学前儿童身体、动作及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特点及规律;认知篇包括第五至第十章,阐述学前儿童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及语言的发展及相关能力的培养;个性篇由第十一章至第十三章构成,主要描述学前儿童气质、自我意识及情绪情感的发展水平、特点,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社会性发展篇包括第十四章至第十七章,分别阐述了学前儿童社会关系发展、社会
《现代儿童心理学(第2版)》首先是读者肯定了此书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上是有优势的。比如:关键期的论述,三个转折期的论述,重视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教育,重视品德心理的教育等等。其次,也提出了缺少儿童异常心理论述的意见,因此,增加了第六章 青少念儿童(6 18岁)异常心理与行为 ,提出了重视青少年儿童异常心理与行为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着重论述了多动症、强迫症、抑郁症、过度的偶像崇拜及网迷等的表现及其教育。这些增添的内容只是一个尝试,还有待读者的意见。
本书适用于小学阶段以上的阿斯伯格儿童以及相关教育者阅读,语言简明易懂,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儿童在校园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具体到举例说明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或者场景的做法,并且教会儿童在某些场景如何进行得体的应答。在翻译过程中,我发现,这些方法和策略即使对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也是 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