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人际世界: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视角》从客体关系的角度,以自我感的发育为线索,集中讨论了婴儿早期(出生至18月龄)主观世界的发展过程。1985年的*版中即首次提出了层阶自我的理念,描述不同自我感(显现自我感、核心自我感、主观自我感和言语自我感)的发展模式;在第二版中,Stern补充了自我共在他人(self with other)、叙事性自我及相关讨论。正如作者后记所言: 我们总结的发现、炮制的理论对新晋父母来说本质上就是信息。 这项工作的一般教育性质是逃不掉的。改变大多数人持有的对婴儿的普遍看法,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且正在加速。一旦父母能够看到不同的婴儿,婴儿就会开始被他们新的 目光 所转变,*终成为不同的成人。 如果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婴儿,会在一代人之后造就不同的儿童、少年和成人,那么我们将看到不同的患者 体验
如果要去爱、帮助、说服和反对他人,我们必须要知晓他们的所想和所需,人类的互动依靠的是“一种心灵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情绪,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欢乐或不安,就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儿童与情绪--心理认知的发展》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哈里斯汇总了来自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和观点,带领我们一起追寻了儿童情绪理解的发展轨迹,尤其是儿童如何逐渐发展出对子人类复杂而又精妙之心灵的洞察力!
教师与家长在教育特殊儿童的过程中,不但需要爱心与耐心,还需要掌握一系列特殊的教育方法。昝飞、张琴编著的《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实例与解析》将手把手地指导你灵活运用行为矫正的原理与技术,有效应对特殊儿童常见的十种问题行为,包括:注意力分散行为、课堂扰乱行为、发脾气行为、不顺从行为、冲动行为、自我伤害行为、重复刻板行为、攻击行为、与进食有关的问题行为、青春期问题行为。《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干预——实例与解析》不但全面剖析了这些问题行为的表现、原因和应对措施, 有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与你分享 鲜活的教育案例,对于特殊教育教师、家长以及心理学与特殊教育学的学生而言,本书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源。
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失控?如何帮助孩子抚平情绪火山?现在很多父母、监护人和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在约束少儿的行为和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时经常会不知所措,这本《孩子为什么发怒》无疑是他们很好的帮手。 作者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对孩子生气的原因和相关行为进行了分析,书中列举了大量的练习、技巧和策略,使父母能从深层次了解孩子在愤怒时的心理,并为有效地处理孩子的愤怒提供了实用的方法。 《孩子为什么发怒》的两位作者沃里克·帕德尼和埃莉亚内·怀特豪斯都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 他们不仅告诉家长监护人正确认识发脾气也是孩子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同时还用很贴心的方式告诉你如何在孩子发怒时给予快速疏导,既可以让孩子的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又可以让孩子不受到伤害。
相信翻到《写给自闭症儿童家长的101条小贴士:女孩篇》这本书任何一页,我们都能找到想要的建议和信息。从接受治疗、加入服务计划,到训练孩子如厕、洗浴、就寝;从走亲访友、外出旅行到父母个人爱好、社会交往以及夫妻相处之道等,应有尽有。而且几乎每一条贴士都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非常适合自闭症儿童父母阅读。当然,这本书对专门从事自闭症研究的专业人员及相关从业人员,也是很有价值的。 自闭谱系障碍的男孩一般多于女孩,这可能使自闭症女孩容易被忽视和误解。我们必须重视女孩们在安全、生理、青春期等方面的特殊挑战,不能被我们的先入之见所误导,认为女孩更喜欢洋娃娃或烹饪,其实自闭症女孩在机械、建筑、计算机等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是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以及与儿童教育过程有关的教与学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高等教育专科初等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对培养未来合格小学教师的师范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的编写,坚持时代性和前瞻性、基础性和专业性、综合性和特长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师范性和学术性统一的指导思想,对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进行了有机整合和高度概括,并立足前沿,勇于创新。
你可爱的小女儿发生了什么事? 一会儿,你的女儿是有趣的和充满活力的,是身边的开心果。一会儿,她会生闷气或者更糟,尖叫并摔门。祝贺你,你成为了青春期女孩的母亲。你的女儿是一个情绪过山车。针锋相对的回应只是火上浇油,会破坏你们的关系。青春期的女孩需要一个稳定的压制 一位能冷静地有意逐步减少此类场景的母亲。 本书由一位受欢迎的家庭治疗师所写,《妈妈,才是一切的答案 母女关系里的沟通心理学》揭示了如何回收你的中心点,并重新与你的青春期女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它可以帮助你: 恢复判断 打破冲突的周期 在没有置身于你女儿的情绪的情况下,与她和谐相处 培育自发的谈话 了解发育中的青少年的大脑,以及它如何影响他们的行为 欣赏她现在的精彩和进步 用有效的沟通和行动代替担忧和过度反应 打造一个健康和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为何儿童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对于这些问题,很多家长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以至于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却没有意识到,或者不知道是什么问题而耽搁了治疗。如何预防儿童产生这类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诊断儿童感觉统合方面的问题?如何及时向专业机构求助,及时进行矫正治疗?这取决于家长和相关人士是否具备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本书是一本集专业和普及于一体,用通俗的语言论述感觉统合失调的相关理论和训练实务的专业著作,旨在将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供家长、教师、教育行业从业者等学习和了解,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这是一本供高等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使用的心理学教材。 本书在体例上进行了如下安排。首先,在每章之初,对教与学提出了建议。教师可依此为参考,安排和组织本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学生可据此了解本章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合理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其次,在每章之中,在阐述基本理论的同时,穿插、补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其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学习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再次,在每章内容结束时,对本章中出现的主要概念进行了总结,以促进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要点。*后,每章还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以便巩固所学的知识。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阅了许多专家及同行的研究报告和著作,并引用了其中的一些观点和内容。
该书与《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初阶课程)》《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高阶课程)》是一套。 社会交往课程 包括基础模仿、沟通开启、共同注意、社交技能、同伴互动、集体适应、情绪认识、冲突处理、生活情境适应九门课程。中阶课程中包括社交技能课程、同伴互动课程和集体适应课程。家长和一线特殊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自闭症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有效教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该书与《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中阶课程)》《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高阶课程)》是一套。 社会交往课程 包括基础模仿、沟通开启、共同注意、社交技能、同伴互动、集体适应、情绪认识、冲突处理、生活情境适应九门课程。初阶课程包括基础模仿、沟通开启和共同注意三门课程。家长和一线特殊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自闭症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有效教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是冉冉升起的 太阳。俗语有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幼时的 体格及心理健康是人一生健康的基石。如何培养出一 个健康的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一个适应社会的 人,充分了解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特点及心理特征,正 确认识孩子各种行为背后的动机及需求,至关重要。 姚本先、王道阳*的这本《童心萌萌(儿童心理发展 与保健)》就是为广大家长达成此目的而编写的。
该书与《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初阶课程)》《辅读学校自闭症社会交往课程指南(中阶课程)》是一套。 社会交往课程 包括基础模仿、沟通开启、共同注意、社交技能、同伴互动、集体适应、情绪认识、冲突处理、生活情境适应九门课程。高阶课程中包括情绪能力课程、生活情境适应课程。家长和一线特殊教育教师可以根据自闭症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有效教学,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
本书适用于小学阶段以上的阿斯伯格儿童以及相关教育者阅读,语言简明易懂,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所有儿童在校园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具体到举例说明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或者场景的做法,并且教会儿童在某些场景如何进行得体的应答。在翻译过程中,我发现,这些方法和策略即使对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也是 有帮助的。
《破解儿童情绪障碍的难题》作为“完全图解现代儿童教育心理新话题”丛书之一,阐述了儿童情绪障碍的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儿童情绪障碍的基础知识,儿童情绪障碍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方法,以及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应对策略等。 将儿童情绪障碍的相关内容,以各个独立的话题呈现,旨在使读者轻松地获取儿童情绪障碍的科普知识。从而带领读者走进情绪障碍儿童的世界,以帮助情绪障碍儿童增强信心、发挥潜能、融入正常的生活中。
《星星的孩子不孤单》是一本专为自闭症儿童的父母而著的书,旨在为千千万万自闭症儿童的父母们指点迷津。本书的*部分介绍了自闭症的相关常识和误解,重点向家长们介绍了什么是自闭谱系障碍,自闭谱系障碍诊断的黄金标准。阅读之后,家长们可以有的放矢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并及早发现与自闭症相关的问题行为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第二部分介绍了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详细讲解了一些较为常用的行为干预的方法和策略。
《现代儿童心理学(第2版)》首先是读者肯定了此书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上是有优势的。比如:关键期的论述,三个转折期的论述,重视独生子女心理特点与教育,重视品德心理的教育等等。其次,也提出了缺少儿童异常心理论述的意见,因此,增加了第六章 青少念儿童(6 18岁)异常心理与行为 ,提出了重视青少年儿童异常心理与行为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教育。着重论述了多动症、强迫症、抑郁症、过度的偶像崇拜及网迷等的表现及其教育。这些增添的内容只是一个尝试,还有待读者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