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在《孝经》学史上,zui重要的注本当属流行于汉末至中唐的郑玄《孝经注》。可惜宋代以后,《孝经注》亡佚。有清一代,学人搜集郑玄《孝经注》不遗余力,极具代表性的是严可均辑本。皮锡瑞以之为据,作《孝经郑注疏》,成为清代《孝经》学典型的注本,也是今天理解《孝经》zui重要的注本。而百年来敦煌遗书出土,发现了许多郑玄《孝经注》残片。 《孝经正义》的意义有三:一是在经文上,还原唐明皇《孝经御注》改经之前的经文;二是根据新出土敦煌文献,结合严可均、皮锡瑞所集郑玄《孝经注》内容,提供一个更为完整的《孝经》郑注本;三是对郑注《孝经》进行全面系统的疏解,即以清人解经的方式,详尽疏释《孝经》经文、郑注。
广陵书社编的《诗经(插图本共2册)(精)/文华丛书》作为中国文学 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存目311篇,其中6篇有目无辞。共分风、雅、颂三部。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
佚名著的《周易尚书(上下)(精)》以朱熹《四书章句》为底本,是先秦两种经典的合编,中国古代文华早期经典的代表。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 之用。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 部古典文集和 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是《三坟五典》的可考记录。《尚书》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22辑)》内容涵盖领域广,涉及经学、礼学、校勘学、文献学、版本学、历史学等传统学术的 研究成果,辑录善本佚文,发前人之所未发,见前人之所未见,推陈出新,包罗宏富,见解深刻,详赡而精,丰富了中国传统经学文献研究,体现了海内外经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的 成果,拓展了相关领域的课题研究,推进了学术前沿的研究进展。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 2688 )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 16 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辑 1048 元,第二辑 1100 元,第三辑 540 元
《孝经集传》,四卷 明黄道周撰、其作书之旨,见于门人所笔记者,曰《孝经》有五大义。以是五者别其章分,然后以《礼记》诸篇条贯丽之、,道周此书寅本朱子之志而其推阐演绎致为精深,其自为注文体亦仿周秦古书,无学究章比字栉之习。
《现代儒学》是复旦大学上海儒学院主编的辑刊,旨在推动儒家多元传统的研究,面向现代世界阐发儒家思想。《现代儒学》第八辑分为“先秦儒学”“易学工作坊”“青年儒者论坛”等专题,收入干春松、倪培民、张汝伦等学者共十五篇文章。“先秦儒学”栏目为本期的重点,内容从先秦的天命、天道观念,到孔子、子思、荀子的思想,乃至《易传》的宇宙观,涵盖了先秦儒学的各个阶段,涉及本体论、 论、道德哲学、政治哲学、自然哲学等诸多领域。“易学工作坊”栏目涵盖了易学诠释史的发展、思想范式的转变以及对《 》经传本义的研究。
本书是研究中国古典学术史学的一部专著。作者选取一条特殊的讲述学术史的路径,将中国古典学术史著作中有典范意义的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作为研究对象。将三目总序、部序、类序分别对应展开,将每篇序文进行规范标点,同时,站在现代学术史研究的角度,充分吸收当前学术界关于古典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包括了诸多作者的研究心得。本著所求在“简”,是在姚奠中先生“由博返约,回真向俗”的思想指导来进行学术史思考的。读者能够以 短的时间,把握经学史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