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刊《王文成公全书》的基础上,进行繁简转化,编辑整理而成,同时结合并吸取近年来*收集整理的王阳明文稿、资料及研究成果,亦参考比对了其他版本的王阳明文集。 《全集》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补录、年谱、附录等八部分,同时收录有王阳明门人弟子、同僚、友人及历代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王阳明本人及著作的文章。这些文字或生动再现了王阳明其人其事,或饱含对恩师的孺慕之情,或严谨中肯地评价了王阳明著作及思想的起转传承,对于研究王氏学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将此类文章编辑整理,置于各卷章节之首,以供读者参照阅读。这也是此次编辑出版不同于以往版本的*特色。
24节气·72物候·96件手绘故宫文物·384种中国传统色打捞华夏失落的色彩文化从大量传统典籍中寻觅、考据颜色由来,再以故宫文物的色彩逐一对应,这是一部凝聚了古人智慧与审美的传统色图书。节气与物候具象为文物,物候轮替,色彩转换,在器物与文明的不灭记忆中,重寻祖先对色彩的精微感受。玉色有“明月珰”“鸣珂”“佩玖”,酒色有“酂白”“春碧”“翠涛”,色白色青,莹润风雅;服饰色有“海天霞”“天水碧”裁作宫人衣装,有“藕丝秋半”染于唐人裙衫……384种中国传统色,探寻古典中国的文化深蕴与审美意趣。书内附中国传统色色谱
清康熙《御制耕织图》是中国古代版画史上的一部传世经典。不分卷,清圣祖康熙题诗,焦秉贞绘,朱圭、梅裕凤镌刻。书前有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五年(1696)序言。《耕织图》即绘刻完成于此年。图绘农村耕作、蚕织绩纺的场景,凡四十六幅,耕织各半。该图据南宋初期楼璹《耕织图》原意而绘,保留原图中的楼璹五言诗,增删部分图目。每幅图上方又有康熙亲书诗文。画法上,融入西方焦点透视法,纤细秀丽。刻法圆润秀挺,曲尽其妙。全书可谓诗、书、画、刻 四美具 。
《菜根谭》书名的由来,一说取自宋代儒者汪信民语:“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藏”;一说典出:“性定菜根香”,所谓“夫菜根,弃物也,而其香非定者莫知”(三山通理达天语);一说则称“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于孔谦语)。凡此种种,宗旨只有一个,以“咬菜根”比喻甘于本性,安贫乐道。洪自诚取“菜根谭“为名,寓意在淡淡乏味的菜根中有着无限真味的存在,表示能经受艰难困苦,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他希望世人放弃互相倾轧之心,在清苦历练之中修身养性,敦品厉行。 《菜根谭》原作采用语录体形式,分上、下两卷,有修省、应酬、评议、闲适、概论五项,共计三百六十条。每条均由排比或对仗的短句组成,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既便于理解,又易诵读。书中的处世警句来源丰
《中国书店藏珍贵古籍丛刊:柳子厚咏柳山水文》收录了柳宗元贬官为柳州刺史时所作诗文。中国书店藏有一部单刻本。其书半页七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无栏格,版印精美。据版式、字体、纸张、藏印等方面考证为明末清初刊本。这一刊本未见历代公私书目等文献资料著录,颇为罕见。
本草纲目、序例上、历代诸家本草、引据古今医家书目、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神农本经》名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序例下、主治、水部、火部、土部、金石部、石部等。
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充分展示了中国文人高深的精神境界。书法“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古至今,无数热爱书法艺术的人将大量名家名作临摹、刻石,以期永久保存。不仅如此,他们还刊印了众多书法作品集,让这些瑰宝可以流传于世。从官府刊印的《昇元帖》、《淳化阁帖》、《大观帖》、《三希堂法帖》,到私刻的《潭帖》、《乐善堂帖》、《停云馆帖》等,古人刊印的书法作品种类繁多,不可胜数。就影响而言,当数《三希堂法帖》的意义为重大。
本从书包括:《中国兵法全书 一》、《中国兵法全书 二》、《中国兵法全书 三》、《中国兵法全书 四》这四本书。 《孙子兵法》开启了中国古代兵书著述之先河。在此后2000余年的历史演进中,几乎历朝各代都有兵书问世,它们或直接出自著名军事战略家、实践家之手,或间接出自后代军事理论家、思想家对前辈经验的总结整理。这些兵书是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是先辈智慧的结晶。正是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使历史上那些惨烈的大战除了腥风血雨的凄怆之外,还有一种艺术理性的悲壮之美。 这些兵书不仅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中国的伟大将帅,而且早在1000多年前就传播国外,为世界各国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经济学家所推崇;它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致同治1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应。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育真知良言。尽管曾氏著作留传下来的太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一尊精神偶像。
内容简介:《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是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并驾齐驱的中国古代三大资料渊薮之一。它是我国铜活字印刷史上卷帙浩繁、印制精美的代表作。康熙钦赐书名,雍正御笔题序。其中,经济汇编(集成的6个总纲之一)(经济汇编中下设8个分典之一)中含有大量的建筑文献资料,体例完备、结构严谨,可谓“康熙百科全书”中的“建筑建工全书”。 本书编选了木工部、城池部、桥梁部、宫室总部、宫殿部、园林部等与建筑建工密切相关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47个部。每部又分汇考、总论、图表、列传、艺文、选句、纪事、杂录等细目,编录方式分类缜密,善供检索之用。所引图书资料一律注明作者和出处,便于查对原书。按语注释,更增添了其文献价值,可检性达到了古代类书的水平。它不仅是研究清代前朝建筑文献学编纂思想的重要资料,同时
诸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学术史上一颗颗耀眼的明珠。他们各自成派,著书立说,被后世称为先秦诸子。子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著作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哲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认识,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十分珍贵的精神遗产。 本书据清代以出版古籍为主的著名民间出版机构扫叶山房1919年所刊的《百子全书》石印本影印。全书共收录先秦至明代子部著作100种,其中儒家类23种、兵家类10种、法家类6种、农家类1种、术数类2种、杂家类28种、小说家类16种、道家类14种,是历代子部丛书中收录为广泛的,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我社曾于20世纪80年代影印出版扫叶山房辑《百子全书》,90年代并曾重印。这次重版,对原先模糊不清之处做了处理,并加排了目录和书眉,以方便查阅。
《中华食疗大全 册》 本书力求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博采众家之长,广泛收集各种资料,分门别类,精选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食疗方。内容丰富全面,涵盖古今益寿延年、防病治病的食疗方法,语言通俗易懂,所选中药都是常用之品,制作起来简单易行,十分适合社会各阶层人士阅读选用,并供基层医务工作者指导病人进行食疗。 本套书还有: 《中华食疗大全 第二册》 《中华食疗大全 第三册》 《中华食疗大全 第四册》
《太平经》十部一百七十卷,据《后汉书》等史料记载为东汉末期道士干吉等人所传,是我国道教早期的主要经典之一。此经假托神人(又称天师)与六方真人问答,演说原始道教教义和方术,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大抵以奉天法道,顺应阴阳五行为宗旨,广述治世之道、伦理准则,以及长寿成仙、治病养生、通神占验之术。其说虽受汉代谶纬神学影响,宣扬灾异祥瑞,善恶报应观念,“多巫觋杂语”。但亦自成体系,以顺天地之法,治政修身,达于天下太平为主旨。有代表下层民众反对统治者恃强凌弱,主张自食其力,周穷救急的思想。故为张角等早期民间道教领袖所利用,组织发动农民起义。后世道教各派教义,亦受此书影响。堪称了解中国道教的名典。本次译注作者杨寄林教授积数十年研究《太平经》之功力精心注译全本,注释详尽征引丰富,译文清晰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