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旸及其《乐书》简介 《乐书》二百卷,北宋陈旸撰。陈旸字晋之,生卒年不详,今福建闽清人,宋哲宗绍圣年间中制科,官至礼部侍郎,事迹见《宋史》本传。《乐书》的编写,始于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 1085),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进献徽宗,前后40余年。《乐书》内容丰富,体例分明,图文并茂,篇章达1124条,图540余幅;征引丰富,考证细密,辨论精审,保存了不少现已散失的音乐资料。王世襄先生称《乐书》为 中国现存历史上较早出现的音乐百科著作 。 《乐书》的前95卷为儒家经典训义,后105卷为《乐图论》。卷1至卷95采摘《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春秋》《周易》《孝经》《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文献中有关音乐的论述加以训义;卷96至卷188以雅、胡、俗分类论述律吕、乐器、歌、舞、杂乐;卷189至卷200为吉
《重校古本地理雪心赋(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为古籍整理类图书影印版。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重校古本地理雪心赋(套装上下册)/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清康熙《御制耕织图》是中国古代版画史上的一部传世经典。不分卷,清圣祖康熙题诗,焦秉贞绘,朱圭、梅裕凤镌刻。书前有清圣祖玄烨康熙三十五年(1696)序言。《耕织图》即绘刻完成于此年。图绘农村耕作、蚕织绩纺的场景,凡四十六幅,耕织各半。该图据南宋初期楼璹《耕织图》原意而绘,保留原图中的楼璹五言诗,增删部分图目。每幅图上方又有康熙亲书诗文。画法上,融入西方焦点透视法,纤细秀丽。刻法圆润秀挺,曲尽其妙。全书可谓诗、书、画、刻 四美具 。
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此书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本册为《赖太素天星催官解》,宣纸线装,一函一册,适于收藏。
在中国古典戏曲艺术中,昆曲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2001年五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昆曲为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周秦教授及其研究圑队经充分调研,汇集整理近六十年来有遇演出或教学记录的傅统昆腔戏曲共计四百一十一出(折),结为《昆戏集存》一书。全书分为甲、乙、丙三编,陆续出版。《甲编》就四百一十一韵昆腔折子戏精选早出而完备的场上搬演本影印出版,曲词、宫谱、念白、科介悉仍原檬,不作任何校改。所有引用材料标明出处,以便读者查检校核。
《扬州雕版印刷丛书:孝经、二十四孝图影刻本(套装共2册)》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 孝 是上天所定的规范,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 。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 人之行,莫大于孝 ,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50多部前所未见的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此书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俾使学术界通过这批学术资料能够开拓出新的研究思路,掌握新的研究方法。本册为《秘传夹竹梅花院纂》,宣纸线装,一函二册,适于收藏。
本书广收博采古今中医大家、现代众多学者及自己研究《伤寒杂病论》所取得的成果,提炼精华,潜心创作而成。适合学习从事中医的人群参考。
《四书集注》为宋代理学家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作注而名。该书上承经典,下启群学,睿智金言,代代相传,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本书将民国版朱熹《四书集注》与清代著名书法家郑板桥的《四书手读》书法作品按内容结合,并加入阎立本绘《孔门儒教列传》,号称四书文、书、画“三绝”。
《泛槎圖》六集,清代張寶编繪。寶字仙槎,一字梅癡,江蘇上元《今南京》人,生於乾隆二十八年癸未(一七六三》二二卒年不詳,七十歲尚刻《績泛槎圖六集》。工山水畫,筆意近梅道人。:張寶「少喜作畫,癖山水,年二十即棄舉子業,游江右楚越問,所過名勝,遍訪前人遗跡,以次臨摹之,无學稍有進意」。《泛槎圖自識》他四十四歲時《清嘉慶十一年丙寅,一八○六》北上人京,發願游遍天涯,領略山川形勢。在京三載,遍交諸王公巨卿,相與招飲聚談,聯吟作畫,迨無虛日。故出都時,所交名公以外省當仕薦函相贈,為其暢游三山五岳,遍歷海角天涯,提供了極大便利。前後四十餘年間,他北上秦晋、歷韓魏,南游吴越閩赣、越嶺表,東登泰岳,西泛漓江,暢游五岳四漬,内地十八省歷其十四,游跡幾遍天下。《泛槎圖》即是張氏一生游歷的圖記。
这套书是明代的洪应明所写,后世流传下来。数似于《围炉夜话》,如果说《围炉夜话》是劝善之书,那么《菜根谭》就是为人处世之书。 谭者,谈也。性定菜根香。花的香作用鼻可以品味,叶的香用口可以品味,根的香却需要一颗有智慧的心灵。这是这本书名字的来历。 《菜根谭》书中也是一些短句箴言,但是不像《围炉夜话》中那样简短,也没有那么工整和押韵,但是内容却更加丰富,书中对于为人处世、治国安邦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虽然其中不免有机巧、圆滑,但是总体上讲是要人富于通变,淡泊名利。 据说*非常喜欢《菜根谭》,他说:“嚼得菜根香,百事可做。”据说*曾携带这本书从陕北来到了北京。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恐怕都有自己的感受吧,这也是书籍所带给人*的享受,就是每个读书的人都会
《古刻新韵六辑》辑录历代版画精品十种十二册,包括《新定三礼图》《饮膳正要》《王祯农书》《画法大成》《海内奇观》《凌烟阁功臣图》《无双谱》《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墨兰谱》以及《河工器具图说》(附录《海宁石塘图说》)等,以小精装、珍赏版的形式展现版画之美。各书所选版本精良,例如《画法大成》以海内全本为底本,并补以上海图书馆残本;而《农书》及《海宁石塘图说》则均以刘承幹嘉业堂所藏本为底本影印,力求画面美观完整,希望能在数字读图背景下使读者感受“中国式图像”的神韵与魅力。
《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9):精刻编集阳宅真传秘诀(套装上下册)》为古籍影印图书,宣纸线装。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多部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9):精刻编集阳宅真传秘诀(套装上下册)》的公开发行,为学术界提供了研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重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