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作为中国历 规模 的一部丛书,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图书,不仅文字内容丰富,其中的插图也 精美,数量也 可观,今从文津阁本《四库全书》中精选有关古砚、钱币、服饰、礼器、农耕、古文、 等内容的手绘作品,按照经史子集的分类汇编记事本四种,一函四册,宣纸彩印。
《四库全书总目》编撰于清乾隆朝,是一部集版本学、目录学、学术批评、文学批评等多种学术价值于一体的集大成性文献。本书根植于《四库全书总目》这一传统文献土壤,以205则元别集提要为文本基础,以元别集提要所呈现的文献系统、版本系统和诗文批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观念辨证为主要研究方法,旨在还原元代诗文的真实面貌、补充和修正元代诗文批评的相关问题,为重写元代文学史提供有力支撑。
《四库全书总目》编撰于清乾隆朝,是一部集版本学、目录学、学术批评、文学批评等多种学术价值于一体的集大成性文献。本书根植于《四库全书总目》这一传统文献土壤,以205则元别集提要为文本基础,以元别集提要所呈现的文献系统、版本系统和诗文批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观念辨证为主要研究方法,旨在还原元代诗文的真实面貌、补充和修正元代诗文批评的相关问题,为重写元代文学史提供有力支撑。
《四库全书总目》编撰于清乾隆朝,是一部集版本学、目录学、学术批评、文学批评等多种学术价值于一体的集大成性文献。本书根植于《四库全书总目》这一传统文献土壤,以205则元别集提要为文本基础,以元别集提要所呈现的文献系统、版本系统和诗文批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观念辨证为主要研究方法,旨在还原元代诗文的真实面貌、补充和修正元代诗文批评的相关问题,为重写元代文学史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皇家编修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难能可贵的是不仅并未对词曲采取轻视或者不屑的态度,且不乏对词人词客观公正的评价。《四库全书》“词曲类”收录宋词别集56种,既有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陆游等豪放派大家,亦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既有姜夔、吴文英等格律派的中坚,亦有蒋捷、张炎等宋末四大家的代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宋词发展的鼎盛气象。本书选取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所收录的上述宋词别集汇编成册。
作为皇家编修的大型丛书,《四库全书》难能可贵的是不仅并未对词曲采取轻视或者不屑的态度,且不乏对词人词客观公正的评价。《四库全书》“词曲类”收录宋词别集56种,既有苏轼、黄庭坚、辛弃疾、陆游等豪放派大家,亦有柳永、周邦彦、李清照等婉约派词人;既有姜夔、吴文英等格律派的中坚,亦有蒋捷、张炎等宋末四大家的代表,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宋词发展的鼎盛气象。本书选取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所收录的上述宋词别集汇编成册。
《四库全书总目》编撰于清乾隆朝,是一部集版本学、目录学、学术批评、文学批评等多种学术价值于一体的集大成性文献。本书根植于《四库全书总目》这一传统文献土壤,以205则元别集提要为文本基础,以元别集提要所呈现的文献系统、版本系统和诗文批评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观念辨证为主要研究方法,旨在还原元代诗文的真实面貌、补充和修正元代诗文批评的相关问题,为重写元代文学史提供有力支撑。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晓岚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 全书 。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 北四阁 ;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 南三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