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国学文库:资治通鉴(套装1-12册)》是中国古代知名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战国至五代期间1300多年的历史,向为史学界所推崇,在收集史料、考订事实、编排年月及文字剪裁润色等方面都代表了古代编年体史书的极高成就,是古代历史研究的基本典籍。国学文库本以点校本为基础,改为简体横排,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阅读的可靠版本。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历代受到众多文人学者的注解,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十一人,这就是《十一家注孙子》。所谓十一家者,指汉代曹操,唐代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宋代王皙、梅尧臣、张预、何氏,共十一家。此次选用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也是《孙子兵法》除《武经七书》之外的另一重要传本系统 十家注 十一家注 系统的母本,十分珍贵。
本书是清末民初古文家、书画家、翻译家林纾的诗文作品集,在2020版《林纾集》诗文基础上恢复传统字形,订正字句标点讹误,并增收大批新见佚作。上册为《畏庐文集》《畏庐续集》《畏庐三集》,各对1910、1916、1924年商务印书馆版予以标点校勘;中册为辑佚之文140余篇、译作序跋78篇、未刊尺牍85组317通;下册为《畏庐诗存》及诗词辑佚近1200首,佚诗几四倍于《诗存》。辑佚主要录自手稿、抄件、复印件、拍品图片等,尽量注明形态、出处、保藏地或提供者,大致按时间排序并补充考订了部分写作时间。
《方以智全书》 (全 10 册) 方以智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通晓中国传统自然科学和当时刚传入的西方近代科学,对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药、文学、音韵等都有研究,著述宏富,影响深远,其学术贡献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由此而确立的历史地位, 皆足以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相并峙,为一代巨擘。《方以智全书》包含子书35种,314万字。除极少数几种有整理本出版外,方以智著述多未经整理。《方以智全书》是关于方以智全部著述的首次点校整理出版。 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十二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唐大诏令集》130卷,宋代宋敏求编录。按主题分为 帝王 嫔妃 追谥 皇太子 诸王 公主 郡县主 大臣 典礼 政事 蕃夷 等十数门。内容包括唐政府关于帝王、大臣、政治、法令、科举、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外交等等方面的众多诏令,是今人研究唐代上述方面问题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本项目以唐人相关文集,典籍文献资料,现存《唐大诏令集》的各种明清抄本、刻本,对《唐大诏令集》进行全面校勘、系年、笺注与辑佚,尽可能还原唐代诏令的原貌,使之成为史学、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等门类研究的重要基本文献与参考书。上述所做的这些工作,均是拓荒性的创新之举,极具文献价值与出版价值。
《万青阁全集》为清初赵吉士的自订文集。赵吉士(1628 1706),字天羽,又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安徽休宁人。以政绩称于时。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事罢归,侨居 寄园 ,始作诗词。《万青阁全集》八卷,包括赵吉士的文集、诗集和制艺、公牍并附词一卷。其文章以实用为主,奏疏精切详明;书牍、游记疏宕典雅;诗主性情,存1000余首,众体皆工;词追步陈维崧,有550余首之多,颇多反映时事、感慨苍凉之作,在清代词坛独树一帜。本项目以清康熙赵继抃刻本《万青阁全集》为底本进行校点,并收录赵吉士年表及赵吉士相关研究资料。
本书稿是2011 2020年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9年全国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项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是记载元代散曲、杂剧作家姓名、事迹及其作品名目为完整的文献。校注者在整理过程中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勾勒作家的生平事迹,为重要作家做出了尽可能详细的小传;二是对杂剧作品本事、故事演变的进程做了详细的描述,并注明文献出处;三是详细记载了杂剧作品的存佚情况。本书堪称迄今为止校注详之范本,不仅为元代散曲、杂剧的研究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对理清整个戏曲史的发展脉络亦具有重要的文献参考价值。
《江南女性别集丛编》共计12编,每编含近40种明清时期江南女性别集,约120万字,分上、下两册;全部出齐,所出女性别集总数将近500种,届时,明清时期的江南女性别集将被网罗殆尽,成为国内外规模的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整理成果。 本书为《江南女性别集丛编》之第六编,集中收录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女性别集33种,总集(含选集)不收;单篇作品若散见于总集、他人著述或书画作品中,资以校勘、补遗。本书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 目前已出版的《江南女性别集初编》获2008年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获2010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四编》获2014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二等奖等。《江南女性别集二编》《江南女性别集三编》《江南女性别集四编》《江南女性别集五编》为国家
《全辽金元笔记》是继《全宋笔记》之后第二部大型笔记文献总汇,是对现存辽金元笔记文献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全书采用繁体竖排,装帧精良,汇编、点校现存能搜集到的全部辽金元三代笔记文献,依撰者生年为序统编,分4辑陆续出版,每辑10册。辑收录《焚椒录》《续夷坚志》《归潜志》《长春真人西游记》等辽金元时期笔记文献43种。
本书为2011 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17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彭城集》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刘攽的诗文集。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佚整理所得的《彭城集》是目前*为通行的版本。收录了刘攽的诗赋、制诰、奏议、疏、表、启、序、论、行状、墓志铭等各类作品,共计四十卷。此次整理立足于前贤的校勘成果,以故宫博物院藏《武英殿聚珍版丛书》本为底本,校以现存《永乐大典》本、文津阁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国家图书馆所藏周永年批校本、沈叔埏批校本、家集本,以及宋代总集、类书、方志等著作的早期版本。并从其中辑得佚文若干,汇为《补编》一卷。是目前收录刘攽作品*为全面的诗文别集。另附录相关传记资料等。
《玉篇》,南朝梁大同九年(543)黄门侍郎兼太学博士顾野王撰,是中国古代继《说文》《字林》之后的又一部按重要字书,全书以汉字形体分部编排,是现存早以楷书作字头的字典。一般认为,流传至今的《玉篇》有两个系统:一是清末民初,黎庶昌、杨守敬、罗振玉等先后在日本发现辑印的古写本《玉篇》残卷,其中保留了大量书证引文,学界通常把这部分古写本《玉篇》称之为 原本《玉篇》 ;一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陈彭年、吴锐、丘雍等奉诏重修的宋本《玉篇》,后多称作《大广益会玉篇》,或广益本《玉篇》。 宋本《玉篇》现存六种,其中日本藏五种,分别藏于宫内厅书陵部、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大须观音宝生院、金泽文库、柳濑福市;中国收藏一种,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师顾堂丛书》今将日本所藏宫内厅书陵部本、内阁文
武英殿修书处是清朝的中央刻书机构,于康熙十九年(1680)十一月设立,后随清王朝覆亡而消失,延续了二百三十二年。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专门为皇室服务,人员众多,除了技术高超的刻工,不乏诸多翰林和位高权重的大臣。这保证了武英殿所刻书在内容与装帧上都堪称精品。乾隆四年刊刻的《十三经注疏》便是其代表作之一。清乾隆皇帝有感于《十三经注疏》 岁月经久,梨枣日就漫漶 ,敕其弟弘昼为监理,鄂尔泰、张廷玉为总阅,张照、方苞等为总裁,以明北监本《十三经注疏》为底本,重加校勘、雕版。后世称为武英殿《十三经注疏》。 武英殿《十三经注疏》计三百四十七卷,其中《周易注疏》十四卷、《尚书注疏》十九卷、《毛诗注疏》三十卷、《周礼注疏》四十二卷、《仪礼注疏》十七卷、《礼记注疏》六十三卷、《春秋左传注疏》六十卷、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撰,是我国文字学史上部系统之作。后世刊印流布,传本较多,清孙星衍覆刻宋本《说文解字》,世称精善,赞誉颇多。今师顾堂据重要版本重新整理出版。本书由《说文解字》《说文考异》《解题》三部分组成,全书重新编制目录,书眉标识书名、卷数、部首、页码。 《说文解字》十五卷由师顾堂据上海图书馆藏清嘉庆孙星衍覆宋本影印,并酌取《说文解字》重要版本之书影冠于书前,以示版本之流变。 《说文考异》,〔清〕顾广圻撰,董婧宸据中国国家图书馆藏《顾氏说文文学两种》抄本进行整理,施以全式标点。同时,《考异》出篆,据孙本《说文》重编,孙本篆文显误者;易以底本篆文,篆下复标真书,以便读者。 《解题》由董婧宸撰写,全文深入浅出地总结概述《说文解字》的重要版本、刊布起源及版本流变和版本继承等诸问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青箱集、琴言馆诗钞、扬风雅唱、吟香馆媵稿、伯瀛诗钞、泛瀛图题词、别绿等、
《古文辞类篹》一书,由“桐城派”大成人物姚鼐编选。本书按文体分为论辨、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13类,在每类之下说明文体源流;共选文719篇,大都附有精彩评点。本书是直接体现“桐城派”创作观的名著,与方苞、刘大櫆、姚鼐等人的文集一起,是“桐城派”的核心经典,编选精到、广为流行、具有总结性质,可以称为古代文选的范例和高峰,与《骈体文钞》《七十家赋钞》被张之洞《书目答问》誉为“最古雅有法”的三种选本,数百年来影响巨大。 本书以李承渊求要堂本为底本,此本已经过李承渊和萧穆、吴汝纶等晚清学者以康本和吴本对照校勘,文字上较为完善;且保留了姚鼐的全部评语和圈点,呈现了《古文辞类篹》的本真全貌,便于读者了解桐城义法。
北宋四大部书之一,史学类书。景德二年(1005),宋真宗赵恒命王钦若、杨亿等十八人一同编修历代君臣事迹。采摭铨择了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修文殿御览》,分类编纂。用编年体和列传体相结合,共勒成一千一百零四门。门有小序,述其指归。分为帝王、闰位、僭伪、列国君、储宫、宗室、外戚、宰辅、将帅、台省、邦计、宪官、谏诤、词臣、国史、掌礼、学校、刑法、卿监、环卫、铨选、贡举、奉使、内臣、牧守、令长、宫臣、幕府、陪臣、总录、外臣等三十一部。部有总序,言其经制。历八年成书,总计有一千卷,诏题名《册府元龟》。
《坤舆全图》简介 河北大学图书馆藏《坤舆全图(Great Universal Geographic Map)》是一幅康熙年间的中文版世界地图,其作者为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刊刻的时间是康熙甲寅年(1674年)。这幅地图是目前所公开的*一份1674年刊刻的完整的着色版《坤舆全图》,是河北大学图书馆的 镇馆之宝 。 《坤舆图说》简介 《坤舆图说》详细介绍了当时世界各大洲的地理、山川、物产、民风等,是《四库全书》所收的*一部清代西方人士的地理学著作,可见其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
本书是2016年11月中山大学图书馆和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联合主办 古籍保护与修复国际学术研讨会 的学术成果,共收录了四十三篇论文和二十七幅海报。本书论文部分涉及古籍保护与修复的管理,古籍保存机构灾难预案,中外文古籍的保存与修复,古籍保护与修复的新材料、新工具、新方法,古籍保护与修复原则的反思,及古籍保护与修复人员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另外,论文部分收录了六篇外国专家学者的论文,分别介绍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珍贵文献保护与修复,图书馆关于珍贵书籍的引入、预防性保护和管理,受灾图书的处理和应对,文化遗产修复人才培养的异同,中国墙纸的历史与修复,以及不同地区关于手稿文献的保护与修复等相关情况。海报内容则为图书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单位举办的古籍保护和修复的活动介绍。研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和把握海
本书以范祥雍《战国策笺证》为底本,以该书条目顺序列出《战国策》原文,下附《史记》《吕氏春秋》《韩非子》《说苑》《新序》等各书的互见文献,进行文献形态对比,部分篇章末附作者按语。书名 比异 ,意思是:从刘向所撰书籍和战国、秦、汉书籍中,找寻同《战国策》互见的文献,通过细致比较,达到认识文献性质和传播规律的目的。作者认为, 类《战国策》文献 的产生是士阶层兴起的结果,是士阶层用以彰显自身价值的文化产物,因此理应将 类《战国策》文献 归入民间文化的关系,不宜将其视为官方文化,尤其是史官文化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