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全集》共收张居正著述6种,附录署名为张居正的疑著2种,并附录张居正资料选编。本次出版进行了新式标点和校勘,并按经史子集分类,首次实现对张居正现存几乎全部文字的整理结集,于张居正本人和明史乃至中国史的研究,皆有重大价值。
《红楼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部神秘、复杂、伟大的文学作品,被公认为中国古典小说不可逾越的高峰。 本书以胡适所藏《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为底本,以庚辰本补回缺失,同时参考己卯本、蒙府本、戚序本、列藏本以及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红楼梦》,熔各本之精华为一炉,精心锻造曹公雪芹亲著《红楼梦》前八十回。 痴者 以 辛酸泪 浇铸 荒唐言 ,成就这一特色典藏本,供后世人细品其中之味。 书中汇辑六大脂批本脂批三千余条,并参考俞平伯、陈庆浩、邓遂夫等前辈红学专家的研究成果,对于脂批断句、通假字、错别字、标点进行全面审核编辑,以求严谨、准确。方便读者对照原文,揣摩线索,感受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的纵横快意,解密曹公 心机 和人物命运走向,必能令习惯碎片化阅读的现代人福至心灵,豁然开朗。
本丛书由出版大家王云五先生主编,严选国学经史子集各部中的名家名典,力邀一批学风严谨、学术缜密的文化名家(如南怀瑾、毛子水、杨亮功等)进行注、译、释,博采历代注本,旁搜学界新知,是国学研究领域不可多得的珍品,出版至今再版二十余次,深得学界赞誉。 本书以汉服虔注《春秋左氏解谊》三十一卷为底本,参考了前人今人对晋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三十卷、唐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六十卷的大量研究成果,力求在信达雅的前提下更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适于大众读者和青少年学生阅读。
家书收录了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子女等的一千多封家书,内容十分丰富,也展现了 道学先生 曾国藩温晴的一面。家书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从修身养性、修身立德,到培养战胜绝境的胆略、众不同的气质,小有巧处人际关系,大到为官之道,应有尽有,而且见解深刻,扣人心弦。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立身、立功、立言、治政、治家、治学的成功之道。 书札是曾国藩写给长官、朋友和署僚的私人信函。曾国藩写作的对象,有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等中兴名臣,也包括郭松焘、薛福成等开明西向者,涵盖军事、实务、时政,包络广泛,内容详实。书信按照写信的对象进行分类,对每个人的信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以便读者查阅。 日记收录了自道光十九年起的所有日记,全面展现了曾国藩在人伦、家庭、事业、修养等各方面的为人准则,处事标准。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历代受到众多文人学者的注解,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十一人,这就是《十一家注孙子》。所谓十一家者,指汉代曹操,唐代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宋代王皙、梅尧臣、张预、何氏,共十一家。此次选用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也是《孙子兵法》除《武经七书》之外的另一重要传本系统 十家注 十一家注 系统的母本,十分珍贵。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高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一经问世,人们对它的评论和研究一直持续不断,形成了专门的学问,称之为 红学 。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情感悲剧作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旧时王朝时期大家族里错综复杂的矛盾,塑造了众多贵族和平民女子的悲剧形象,深刻地反映了那个社会必然崩溃、没落的历史趋势。 《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部白话章回体小说,开创了中国白话文长篇小说的先河,它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由施耐庵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创作成书。全书深刻揭示了政府腐败、黑暗的严酷现实。书中刻画了一批以宋江、吴用、鲁智深、林冲、武松、李逵
这部《刘学锴讲唐诗》,所精选的376首唐诗中,有近半(共175首)与《唐诗三百首》相同(约占全部选目的47%),反映了自唐至清中叶,直至今天广大读者和研究者对业已定型的唐诗经典的认识。另一大半左右(共201首,约占全部选目的53%)的作品则主要体现近代以来,特别是“五四”至今人们对唐诗经典作品的新发现、新认识,其中包括各种唐诗新选本、大中学校教材(特别是有关唐诗的教材),唐诗史研究、重要作家研究、唐诗优秀作品鉴赏所累积成的共同认识。
孙映逵校注的《唐才子传校注》以珍贵善本遵义黎庶昌珂罗版影印元刊《唐才子传》十卷本为底本,用台湾地区影印的《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等七种版本作本校,参考其他史籍作他校,校勘精审。以笺注结合的方式,对原书所援的史实出处作了考辨补正,较难较僻的词(字)、典实均有简要注释。还汇辑了较重要的历代对书中诗人的评述和原书未及的史料,供读者参考。《唐才子传校注》末附有人名索引及传主的别集著录情况简表,检索方便。
全书分楚辞、别集、总集、诗文评、词类、曲类等六大类。部下设类、类下设属。书后附书名音序索引、作者音序索引及收藏单位繁简对照表。本书著录1644年至1911年期间浙籍人士和非浙籍人士关于浙江的的现存著述,共计4500余人8500余种14000余部著作。
《海山仙馆丛书》是潘仕成辑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旧书。 潘仕成,字德畬,广东番禹人,清道光年间官至兵部郎中,藏书盛名誉满天下,曾以其私人别墅海山仙馆为名,从丰富的家藏中辑选前贤遗编,汇刊成广世名著《海仙馆旧书》。 该丛书所收录之书或前人未曾汇选,或流传甚少,或难以购求。除经史、集著作外,还酌选西洋数学、医学、地理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专着,以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其中有关数学等书,尤为罕见,其它如讲武谋略、四夷记录等,人弃他取,亦加以记载,价值颇高。全书于原文不加删节,雕刻校勘俱精,以善本着名南中,为学者所重。
此书共选入先秦至隋代的各类诗歌共4487首,其中正集4015首,补遗472首。诗后附有评点。评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诗人的总评,一是附在具体诗作篇什之后的分析、评论。这是很好珍贵的古代文学批评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程敏政(1446 1499),字克勤,号篁墩,明徽州府休宁县人。成化二年进士,仕至礼部右侍郎,在明代文学史、学术史上颇具影响。本书系其文集《篁墩程先生文集》的校点整理本。本次校点,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正德二年何歆刻本为底本,参校以他馆所藏之正德本、嘉靖十二年书林宗文堂本、四库本等,书后附有程敏政佚文佚诗、本书相关序跋及程氏传记等资料。
《群书治要》是一代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徵等编撰的一部资政巨著。它依经、史、子三大类,上始先秦,下至晋代,辑录六经、诸史、诸子中所载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文章,共五十卷、五十余万字。全书体例清晰,宗旨明确,注重实效,兼顾文采,取舍精当,紧依“资政治国”的编撰目的选文,既保留了所引原书的体例,读之能够见本知末,探究事物发展的始终,同时也适当对所选之文做了裁剪拼合,使文章 为紧凑,论点 为清晰。 “三全本”《群书治要》以《续修四库全书》收录的《宛委别藏》日本天明本为底本,对全书正文及小字古注都进行了注释和白话文翻译。尤其是对书中古注的注译,是目前《群书治要》注译本中所特有的。
《抄本日知录校注》,清顾炎武原著,张京华校注。全书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顾炎武《日知录》三十二卷为底本,以张继所藏、徐文珊点校《原抄本顾亭林日知录》、潘氏遂初堂初刻本与黄氏西溪草庐集释本,及近年所出栾保群、吕宗力《日知录集释(全校本)》、陈垣《日知录校注》与《陈垣全集 日知录》、张京华《日知录校释》、严文儒、戴扬本《顾炎武全集 日知录》、栾保群《日知录集释(校注本)》等五家参校,整理出一种精善的《日知录》注释校勘本,是《日知录》整理的一个重要成果。全书三册,145万字。
《水经注》共四十卷,为北魏郦道元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地理著作。记载了一千多条水道及其所经地区的的自然地貌、人文遗迹、建置沿革和有关的历史事件、神话传说、人物典故、民俗物产等,涉及历史、考古、地名、水利、宗教,称得上我国6世纪的一部地理百科全书。本书融汇了陈桥驿先生六十余年研治体会,以陈桥驿《水经注校证》为底本,增以题解、注释,题解精炼允当,译文流畅自然,注释力求精当,以使读者更好地阅读、使用本书。
中国词目前靠前部词总集《花间集》,对后世词坛有着巨大深远的影响。《花间集》成书于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0),在此后千年的传播目前,出现了较多版本,但迄无一个较为完善的的校注本行世,这对《花间集》的阅读,尤其是对于《花间集》的深入研究,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花间集校注》包括校勘、笺注、疏解、集评、附录等内容,弥补了词学研究领域的这一欠缺。
《饮冰室合集》初版于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由何擎一按编年体编纂,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后续再版多次,每次均有不同幅度调整、修改、增删,编次方式、书名及出版社亦不同。 梁启超 去世后,其家属和亲友将全部手稿交给林志均重新编辑,于1936年出版,称为《 饮冰室合集 》。其较为系统全面地编订了梁启超一生的著述,甚为周备,是目前内容丰富度、文字质量均上乘的梁启超著作集。此版分《饮冰室文集》16册(分45卷。其中第25、第44、第45三卷分上下,合计48卷)和《饮冰室专集》24册(分104卷。其中第95卷分上下卷,合计105卷)两部分,编年排列。 《饮冰室合集》即以1936年版的《饮冰室合集》为底本,收录任公700余篇文章,130余篇 诗话 ,近200首诗词,104篇专著,分25册出版。梁启超作为这个时代挺立潮头的弄潮儿,参与公车上书、领导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