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诗词(汉壮对照)》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精选能够反映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伟大祖国的历史进程、展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动事实的100首中华经典诗词,分为 瑰丽奇伟大中华 友好往来齐开发 各族文化相辉映 拳拳爱国传佳话 悦穆相处多融洽 5辑,按汉壮双语对照编排,配全书汉壮双语音频。中华经典诗词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价值共识。本书的出版,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书将“诗仙”李白的一生分为“蜀中初学与辞亲远游”、“初游东南与回向江汉”、“酒饮安陆与初入长安”、“寄家东鲁与二入长安”、“南北漫游与变乱前夕”、“报国蒙冤与流寓客死”六个时期,精选精评代表性诗篇81首(另附“未编年诗”11首)。逐首考其创作时地,参稽众说,裁以己意,以搏虎之力撰普及读物,体现出严谨不苟的治学精神。注释简明扼要,甚便初学入门。评赏尤为精彩,一是注意联系李白生平及唐朝历史,以见诗歌创作的阶段性特征与历史文化背景;二是擅长艺术分析,准确理解诗歌主旨,细致梳理诗歌脉络,揭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河岳英灵集》评语)的李白诗内在的严谨章法;三是造语平易而文采斐然,以美文释名诗,相得益彰,给读者以美的艺术享受。
本书是 文化广西 系列的一种。本书共分为六个部分,分别为:前言、广西汉文典籍概况、广西汉文典籍举隅(经部典籍、史部典籍、子部典籍、集部典籍);广西少数民族文字典籍概况、广西少数民族文字典籍举隅(壮族古壮字典籍、京族喃字典籍、 彝族彝文典籍、毛南族土俗字典籍)、后记。本书简要介绍较有代表性的广西典籍共70种,具体包括:广西汉文典籍55种,按照经典传统的四部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典籍4个大类;广西少数民族文字典籍15种,按照文字种类的不同分为壮族古壮字、京族喃字、彝族彝文、毛南族土俗字典籍4个大类。通过本书,给读者介绍广西典籍的概貌,让读者了解广西典籍的基本知识和丰富内涵,为壮美广西的建设发展积蓄前行的精神文化力量。
《玉狮坠》清代张坚著。张坚,字齐元,少有才名,工于诗赋,娴于音律。《玉狮坠》剧本分上下两卷,各十六出,记黄损(益斋)狂生,远来楚襄,恰听筝湖上,舟中投咏,倾囊求见谁人歌。知裴玉娥,欲与欢结鸾凰,买蛾眉,拚捐狮坠。谁知神狮中夜亡,黄损只得涪州约,挣功名。恨佳人面订,别去凄凉,堪伤。后裴氏遇权贵豺狼选艳,但早坚志,龙女相救,留题过汉江。黄损纵逾垣追访,当廷劾要,徒轻荣贵,空断肝肠。亏遇金仙,转烦龙女,授宝全操终得双。狮儿坠,果千秋怪幻,异话潇湘。后黄益斋闻筝求凤侣,终与玉娥成伉俪。 本书以河北大学图书馆藏嘉业堂旧藏清抄本《玉狮坠》为底本整理,其属于梨园演出参照的剧本,适合演出使用,观众欣赏,是在演出脚本的基础上经过曲家校正的一个版本,为海内孤本,今采用简化字横排,整理点校
南宋陆九渊,世称象山先生,他提出“心即理”之说,认为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之中,心是专享的实在。《语录》二卷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特征。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
周敦颐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他的代表著作《通书》不仅蕴涵丰富的义理,而且浑沦简洁,为后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与阐释空间,被后世奉为宋明理学首出之经典。复旦大学哲学系徐洪兴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字而农,学者称船山先生。他对心性之学剖析精微,有极浓厚的宇宙论兴趣,建构了集宋明思想大成的哲学体系;他不仅博览四部,还涉猎佛道二藏,工于诗文词曲。船山之学博涉多方,若要对其思想有一个
《静坐要诀》与《摄生三要》是明代传奇学者袁了凡的两部养生学专著。前者讲述静坐的方法,后者总结了聚精、养气、存神的要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先生
《静坐要诀》与《摄生三要》是明代传奇学者袁了凡的两部养生学专著。前者讲述静坐的方法,后者总结了聚精、养气、存神的要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诊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代表性传承人严蔚冰先生
“王孟”并称,他们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双峰、盛唐兴象风神的代表。王维有“诗佛”之誉,诗圣杜甫赞美他“秀句寰区满”。孟浩然是脱俗隐士,诗仙李白赞美他“风流天下闻”。本书将王维一生分为“声华早著”、“贬官与隐居”、“出塞与知南选”、“半官半隐”、“余生晚景”五段,将孟浩然一生分为“待仕乡园”、“长安求仕不利”、“漫游与入幕”三段,精选各期名作(末附未编年诗),加以简明的注释、精细的赏析,由诠释文本而述论生平,宛如两篇微型评传。加之撰者善于纵横比较,广徵陶渊明、谢灵运、李白、杜甫、岑参、裴迪、贾至等人之作以见王孟特色,为本书笼上一层厚重的历史感。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字而农,学者称船山先生。他对心性之学剖析精微,有极浓厚的宇宙论兴趣,建构了集宋明思想大成的哲学体系;他不仅博览四部,还涉猎佛道二藏,工于诗文词曲。船山之学博涉多方,若要对其思想有一个
周敦颐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他的代表著作《通书》不仅蕴涵丰富的义理,而且浑沦简洁,为后人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与阐释空间,被后世奉为宋明理学首出之经典。 复旦大学哲学系徐洪兴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
李贺诗“如镂玉雕琼,无一字不经百炼,真呕心而出者也”(叶衍兰《李长吉集跋》),这本《李贺诗选评》则堪称同类书籍中的精品:①兼用编年系月与逻辑归类之法,全书分“乡恋、病态和贵公子的梦”、“两京之求仕与羁旅”、“客游潞州——临终前的漂泊”、“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汉魏乐府与南朝宫体艳歌中的世界”、“仙姝、鬼魅和坟”六节,勾勒李贺生平,突出创作特色。②注释部分简明扼要,赏评部分“揭橥题意及阐介艺术特色,注意发掘作品寓藏的人生哲理与诗人特定的创作心态”,不虚美,不护短,不浅尝辄止,不穿凿过深,不孤立评价,善于联系李贺及他人作品以较长短、论源流,揭示“瑰丽卓异的精粹杰作”之奥秘与不足。③兼用王琦本、宋刊本、金刊本、日本内阁文库本等版本进行逐字校勘,时出校记以备参考,力图呈现贺诗原
明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形成“陆王学派”,主张用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致良知”,以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传习录》三卷,是**的主要载体。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杨国荣教授为本书撰写了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字而农,学者称船山先生。他对心性之学剖析精微,有极浓厚的宇宙论兴趣,建构了集宋明思想大成的哲学体系;他不仅博览四部,还涉猎佛道二藏,工于诗文词曲。船山之学博涉多方,若要对其思想有一个鸟瞰式的把握,《思问录》可作优选。此书分为内外二篇,内篇是对自家基本哲学观点的陈述,外篇则是申说对具体问题的看法。《思问录》是船山学说主要观点的浓缩,可与《张子正蒙注》互相发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严寿澂教授为本书撰写了导读。
本书是在银雀山汉简整理小组对《孙膑兵法》整理编定的基础上,重新校理,善者采之,疑者正之,缺者补之,间出己见,立说有据。每篇之后附以简短说明,略述本篇残存情况,简文、简次、断简缀合的调整变动及有关问题。书后附原简摹本,以资参考。
《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余嘉锡著作集》是一九三二至一九四八年间在北京各大学主讲目录学课程时的讲义,本书以“辨章学术”为核心,建立了自己的目录学体系。对目录书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历代目录书的类例沿革阐述甚详,举出目录学的体制有四种类型:一为篇目,考一书之源流;二为叙录,考一人之源流;三为小序,考一家之源流;四为版本序跋,考一书之源流。
《吴越春秋译注》为选本。原文以上海涵芬楼影印的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邝廷瑞、冯弋刻本(简称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并用其他明、清版本,类书、古注的引文,以及《左传》《国语》《史记》等史籍异文进行校勘改正。对于可能有误但无版本及古籍异文作为依据的地方,一律不加改动,仅在注释中说明,以免妄改古书之弊。为便于阅读,对原文作了分段。《吴越春秋译注》题解,除解释题目外,还对本篇内容及特点略作介绍。其大旨相同,但不求一格。《吴越春秋译注》注释,尽量吸收前人成果,但于其未当之处,决不盲目采用。《吴越春秋译注》译文,力求准确、明白、通俗。以直译为主,但为畅达也辅以意译。 赵晔著的《吴越春秋》一向被视为史籍,但有些记载却与正史相左。所以,《吴越春秋译注》在注释中尽量注意对其史实、地理等加以考证,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