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大学生诗词格律与写作入门课而编写的教材,详述近体诗、词的格律,并具体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创作。本书重在从学生诗词创作中的难点出发,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包括如何简要、牢固地掌握平仄规则,如何辨别入声字,如何从模仿入手进行创作,如何使用典故、写作对仗、选择词调和韵部,等等。除技术层面的介绍,本书行文有相当篇幅着眼于诗词之鉴赏,强调诗词的音乐性,结合格律及创作实践,要求学生从创作者的角度去深刻体会古典诗词之美。。
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伟大胜利,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 两弹一星 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熠熠生辉的精神谱系。本书系统梳理党的 精神谱系 历史渊源、逻辑结构、具体内容,深入阐释其重大意义,从红色基因层面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普遍道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化学概论新编修订版是一本在第四版基础上进行了文字和格式等修订的著作,它也是一本比较内容全面、结构系统和具有自身特色、现实针对性、学科前沿性的文化学理论著作。全书17章,从概述到学科的形成发展再到其起源的讨论及功能方法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文化学本体理论包括文化与生存环境、文化的时间空间、文化符合与象征、文化的继承与教育、文化变迁与冲突、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文化的主流与支流、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文化产业与经营管理、文化主权与安全、文化硬实力与软实力等方面全面讨论文化问题。本书从与世界学科发展相一致的广义文化学切入,呈现了到目前为止最全面最系统的文化学体系和理论,是教学、科研和喜爱文化学的学者使用最方便也最具有引领性的著作。
本书由湖北大学文化研究所何晓明教授编写。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导言部分从宏观上介绍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点;*至第十八章分别从历史、地理、民族、经济、政治、哲学、宗教、文学、科技、军事、医学、史学、教育、艺术、习俗、交流、革新等不同角度讲解了中国文化不同侧面的特点;结语部分回溯前面的介绍,展望了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趋势。全书高屋建瓴,概括了中国文化的全貌;同时又深入浅出,条分缕析,勇于成一家之言。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的公选课及历史、中文等专业学生的教材使用,又作为知识读物,服务于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内容简介 《中国绘画常识》梳理了中国绘画源流、发展、变迁的脉络,论述了画院、画派、画家、画作的成就,以及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鉴赏,是一部兼具中国绘画基础知识与艺术鉴赏的绘画入门书。这些文章是傅抱石几十年创作、研究的丰富经验和心得的结晶,既是专业研究中国近现代绘画史的史料,也是普通读者对绘画创作与鉴赏的入门书。深入浅出地勾勒出中国绘画的历史沿革和个性特点,具有极高的阅读和研究价值。
本书尝试在中华文化这一命题中提炼出中华文化元素这一概念作为核心,同时,基于理论研究的现实关怀,选择以产业化途径为中心来讨论和分析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元素的对外传播。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当前中华文化元素对外传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第二,以文化产业为主的对外文化贸易;第三, 一带一路 建设中文化元素产业化的生产环节;第四,文化产业的沿线市场定位和销售环节;第五,政策导向和国际规则制定和适应;第六,中华文化元素对外传播在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总体上看,全书是围绕中华元素产业化载体 文化产业的生产、销
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作为教育意味深长上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深入研究、探讨和弘扬齐鲁文化为已任。《齐鲁文化学术文库》是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设置的系列重要研究课题。其内容涵盖齐鲁文化研究的多个层面,除了理论研究以外,也包括应用性的研究。承担《文库》中各书的作者,都是在齐鲁文化研究方面卓有成效的专家、学者。他们中既有学识渊博、造诣深厚的老一辈学者,也有朝气蓬勃、根基扎实的年轻一代学界新人。所列入文库的,都经过多位同行专家的审定,其内容不仅严肃、认真,而且具有创新性。但愿这一套《齐鲁文化学术文库》的出版,能为各阶层人士学习、研究和探讨齐鲁文化起到帮助作用,对齐鲁文化的发扬光大产生积极的效果。
《文化价值论》、《文化悖论》、《价值实现论》本著作二十多年的出版,经历了从“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到“大道哲学全书”,再到“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的过程。这也算是否定之否定吧。但它不是原地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修订再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笔者在哲学本体论上的追求造成的。初写这三本书的动机,是想把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对象由生物物理领域转向并扩大到整个社会文化领域,研究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世界是怎样建构人的价值意识(包括价值思维悖谬)的。做此研究,一方面想解决存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一系列中介变量问题;另一方面,想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是通过怎样的文化环境、情境、情势与生活细节发展价值意识,成为意识到的存在者的。这要比德国古典哲学家从“自我”出发,解决哲学知识论或
《文化价值论》、《文化悖论》、《价值实现论》三本著作二十多年的出版,经历了从“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到“大道哲学全书”,再到“文化价值哲学三部曲”的过程。这也算是否定之否定吧。但它不是原地重复,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修订再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笔者在哲学本体论上的追求造成的。初写这三本书的动机,是想把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对象由生物物理领域转向并扩大到整个社会文化领域,研究有价值、有意义的文化世界是怎样建构人的价值意识(包括价值思维悖谬)的。做此研究,一方面想解决存在与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一系列中介变量问题;另一方面,想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是通过怎样的文化环境、情境、情势与生活细节发展价值意识,成为意识到的存在者的。这要比德国古典哲学家从“自我”出发,解决哲学知识论
内容推荐 本书清晰地陈述了不同社会理论关于文化的各种理论观点。分析了从葛兰西、法兰克福学派到雷蒙.威廉姆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而且将他们与韦伯、涂尔干、西美尔、帕森斯等当代文化理论的著作进行了对照。文化盟主权、力量场域和文化物质主义等文化概念和理论在本书中都得到了讨论。本书批判性地检验了哈贝马斯、布迪厄、巴赫金、杰姆逊和贝尔的著作。作者强调,很多后现代文化理论的失误在于没有充分地考虑语境问题,并且认为应该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争论与文化和大众社会联系起来进行考虑。
本书是玄奘在公元7世纪翻译的经典著作。虽然只有一卷,近八千字,但内容深奥,不易读懂。译者以沈剑英先生的《正理门论译解》及郑伟宏先生的《正理门论直解》两本书的注解为主,查阅所有汉传因明方面的资料,同时,对照《集量论》藏译本及《入论》藏译本,首先翻译文本,其次对文本中的重点难点部分作大量注释。 ,通过汉藏因明比较的视角来研究《因明正理门论》。该书将进一步推动汉﹑藏因明的交流与发展。 对于汉传因明和藏传因明比较研究具有很高学术和出版价值。
意大利思想家维柯的代表作《 》内容涉及神话、宗教、历史、法学、哲学、语言学等众多知识领域,是西方启蒙时代地位崇高的一部名著。《维柯的 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精)》是 美学家、《 》的译者朱光潜先生研读维柯的体会,既包含维柯生平和时代的介绍,也对维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角度独特的阐发,并附有《 》重要篇章的译文。朱光潜认为,维柯奠定了一种以实践或创造为主的新型哲学,他对西方哲学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一理性主义教条的反驳,二是突出情感和意志的动力或动因的重要性。
意大利思想家维柯的代表作《 》内容涉及神话、宗教、历史、法学、哲学、语言学等众多知识领域,是西方启蒙时代地位崇高的一部名著。《维柯的 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精)》是 美学家、《 》的译者朱光潜先生研读维柯的体会,既包含维柯生平和时代的介绍,也对维柯的基本思想进行了角度独特的阐发,并附有《 》重要篇章的译文。朱光潜认为,维柯奠定了一种以实践或创造为主的新型哲学,他对西方哲学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这一理性主义教条的反驳,二是突出情感和意志的动力或动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