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西方艺术目前的历代大师都曾热衷于版画创作。本书由世界知名艺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授权出版中文版,堪称国内梳理西方版画艺术发展的著作。本书初次全面探索了版画在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在欧洲的起源和传播。开篇详细介绍了蚀刻艺术的创作技法和材料使用,并清晰描述了蚀刻艺术的创作过程,接着对其起源进行了深入研究,继而探索了荷兰、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的艺术家是如何发展蚀刻艺术,以及蚀刻艺术是如何成为版画创作中通用且持久的形式之一,并在欧洲传播开来。书中收录了260余幅精美版画作品,介绍了蚀刻艺术早期先行者中的那些伟大艺术家的版画创作,如丢勒、帕尔米贾尼诺、老勃鲁盖尔等。书中展示了他们那些与油画相比别具美感和价值的知名版画作品,讲解了这些艺术家如何为后来的伦勃朗
《山西古代彩塑》主要内容:山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其间寺庙道观内分布的历代彩塑,更是造座宝库内耀眼的明珠。从唐宋至明清的山西彩塑精品,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彩塑的发展历程。此书的作者为山西古代建筑保护与维修领域内的著名专家。他们长期潜心收集和研究山西古代彩塑,掌握了大量宝贵的图文资料。此书精选了山西各地唐宋以来近七十座寺观建筑内的彩塑图片二百七十四幅,并配有彩塑源流、建筑现状、塑像分布和艺术鉴赏的专文三十余万字,图文并茂,颇具数据、学术和收藏价值,堪称研究山西古代彩塑的重要图集。
本稿为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举办的“上海图书馆版画日系列展览”获奖作品图录,分为精选作品、评委作品、收藏作品三个单元,并附上每位创作者的简历。收入百余位版画家的精品力作近160幅组。作品来自全国各地,可见上海图书馆举办的版画展览的”影响日渐扩大,青年作者比例增大,说明版画创作的蓬勃发展,本稿收录的作品,能看到版画在中国的发展与变化。本稿能促进了版画的跨区交流与跨代传承,在版画艺术发展目前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魏洛阳城队发掘、整理和收藏永宁寺出土泥塑像图录,共收录泥塑文物120件。本书按文物尺寸,分为大像、中小像、影塑像三类,编排顺序以塑像形体尺寸作为第一级分类标准,以残块部位和身份类型作为二、三级分类依据。图录前有有名考古学家杨泓、钱国祥所写的两篇论文。全书图像部分的编排以塑像形体尺寸作为第一级分类标准,分为大像,中、小像与影塑像;以残块部位和身份类型作为第二级、第三级分类依据。书中所有图像资料均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采用HasselbladH4D-60很好相机的高清拍摄,每一件文物均作了多角度的精细拍摄,力求360°完美呈现这些泥塑的状态。因此,图书中对每一件文物,也均选取三至九张图片,其中包含塑像等大主图(一般选取正视图;影塑像选取观看侧)和若干不同角度图及细部图,在
《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 续编》由常沙娜编著。
《喜马拉雅西部早期佛教泥塑(10世纪末至13世纪初)(精)》是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大卫·施耐尔格罗夫西藏及佛教艺术高级讲师(David L. Snellgrove Senior Lecturer)克里斯汀·卢扎尼兹研究喜马拉雅西部早期佛教泥塑的专著,作者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完成该书,从泥塑艺术入手,系统呈现了喜马拉雅西部艺术发展、演变的简要历史和这一遗产在该地区的延续,有助于读者解释喜马拉雅西部地区与众不同的艺术特点。本书一共配置了300余幅插图,涵盖书中讨论的所有内容本研究主要以10世纪末至13世纪初喜马拉雅西部早期艺术遗迹中的泥塑为对象,经过大量的考察和详细的分析,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的藏传佛教艺术史研究专著。
本书是一本文物摄影图录,由苏州金庭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专业摄影团队对太湖西山文物雕刻进行拍摄,主要内容分为石雕、砖雕、木雕三个部分,拍摄地点为太湖西山的东村、植里、涵村、堂里、衙甪里等多地。这些作品里,既有广为人知的仁本堂(西山雕花楼)、 林屋洞的灵佑观石雕神像、石公寺等,也有“藏在深闺”怡安堂、敬吉堂等。本书再现了从古留存至今的文物雕刻的艺术风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对于研究西山甚至苏州文物的保护及修复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