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千年,大美敦煌。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5乙巳蛇年迎新纳吉。甄选收录295幅实景壁画、70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从神佛护佑、经变故事,到传统建筑、服饰妆容、世俗生活,收录大量难得一见的未开放洞窟与未公开遗珍素材。菩萨低眉、天王威仪、金刚怒目、伎乐踏歌……看见久已逝去的异域世界,看见繁多人物、富丽场面、瑰丽色彩、纯熟技巧。元旦节,敦煌文献有“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的记载,开年建福,此日金刚萨埵菩萨,传递无坚不摧的力量;上元节(正月十五),敦煌文献记载“灯笼火树,舞席歌筵”,此日《琳琅宝座图》,彩云围绕、飞天散花,彰显繁复华丽;冬至日,敦煌文献中有“阳爻始动,万物生芽”,此日《好友小酌图》,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年末,敦煌文献记载“长至初启,佳节应期”,此日天人头戴宝冠,手举祥瑞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无论是精彩绝伦的技艺,还是精雕细琢的手工,都可以进入非遗的候选名单,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邮票对非遗保护的推动作用,在于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普及非遗常识、唤起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来关心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方寸天地——邮票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集邮日历用邮票图稿浓缩了中国非物质遗产精髓,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并提炼每个非遗项目的特点,用300多张非遗邮票,一日一图,一图一文,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东方美学,让读者每翻开新的一页都是惊喜的新一天。
颐和园是位于中国北京市的著名皇家园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颐和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主要职责为:完整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提供休闲教育场所,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同时负责公园设施维护与管理,公园绿地管理,公园游览与娱乐项目组织管理,植物裁培与养护,挖掘公园文化内涵,合理利用颐和园文化价值。《颐和园日历2025》是由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主办的科普性作品,结合颐和园历史文化内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每年一本,2025年日历主题为“桥影流虹”。
在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史中,瓷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是历代审美雅趣的集中体现,是当时社会风俗的具象注脚,也是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石火结晶。作者深耕古陶瓷研究领域多年,从专业学者的角度出发,以流畅的文笔,辅
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品丛书“幽雅阅读”丛书的一种。 作者以其对中国器乐和古今中西文化的熟稔,巧妙地将中国传统的五种重要乐器与国人特殊生命情性关联起来,从琴与高士、琵琶与侠客、笛与书生、筝与儿女、胡琴与常民生命性的相形相契入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概述了中国乐器最关键最性情的特质。乐器与生命属性的此种连接,因此也就不只反映了中国器乐独特的历史发展,更根柢地映照了中国人在音乐乃至生命上不同于西方人的一种态度。
神游千年,大美敦煌。敦煌研究院出品敦煌日历,2025乙巳蛇年迎新纳吉。甄选收录295幅实景壁画、70幅专家临摹复原作品,从神佛护佑、经变故事,到传统建筑、服饰妆容、世俗生活,收录大量难得一见的未开放洞窟与未公开遗珍素材。菩萨低眉、天王威仪、金刚怒目、伎乐踏歌……看见久已逝去的异域世界,看见繁多人物、富丽场面、瑰丽色彩、纯熟技巧。元旦节,敦煌文献有“三阳始布,四序初开”的记载,开年建福,此日金刚萨埵菩萨,传递无坚不摧的力量;上元节(正月十五),敦煌文献记载“灯笼火树,舞席歌筵”,此日《琳琅宝座图》,彩云围绕、飞天散花,彰显繁复华丽;冬至日,敦煌文献中有“阳爻始动,万物生芽”,此日《好友小酌图》,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年末,敦煌文献记载“长至初启,佳节应期”,此日天人头戴宝冠,手举祥瑞花
------内容简介:本书为通俗易懂、清晰直观的国风普及读物。其内容选取了五大类传统手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其工艺流程、简略技法、成品式样等。 部分华彩霓裳,介绍传统服饰中用华丝、香云纱、苏绣等手工艺。第二部分饰物风华,介绍传统饰品中的绢花、绒花等用到的手工艺。第三部分掌上风艺,介绍民俗活动中团扇、手帕、香囊等手工艺。第四部分文房雅事,介绍传统文房中墨、手工纸等的手工艺。第五部分 肴美馔,介绍日常生活中的传统食物酱油、月饼等的制作。书中展示的内容皆为考据后手绘,插图精美,也是一本可以直接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书。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论语》作为儒家的代表性著作,在中华 传统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准确地对《论语》进行解读,对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大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准确理解《论语》的丰富精神内涵,在学术方面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 论语 通释》从字词的分析入手,采用平实的语言、流畅的叙述手法,力求使具备基础汉语水平的读者能够轻松地阅读《论语》,准确理解其思想精要;在充分考虑作品通俗性的同时兼顾学术性。通过文献研究、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系统整合等方法,对现有《论语》解读类文献中不太中肯的部分提出了全新见解;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与方法,对《论语》通篇进行系统性释读,更
《十点读书 向光而行 2024》是一本“读书日历”,十点读书团队用1年的时间,从5000本古今中外图书中,严格挑选出366本。包括获诺贝尔文学奖、茅盾文学奖、英国布克奖、豆瓣评论TOP榜前100本书、各大平台畅销十年以上经典图书,涵盖文学、心理学、社科等领域。 《十点读书 向光而行 2024》是一本“听书日历”,专业选书团队,专业内容团队制作打磨,把一本书缩成10%的精华,只要梳理、解读这10%的知识,20分钟就可以掌握一本书。个人畅听的同时,还可以将366本好书精讲分享给2位朋友。 《十点读书 向光而行 2024》是一本“插画日历”,约请30位知名插画师为日历创作精美治愈插画,用色彩陪你走过春夏秋冬。
中国花卉文化丰富多彩,代表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本书精选了36 不同的古诗词,用36个不同的词牌贴合花卉的典型特点,表现花卉的 特之美,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读中国花语,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对花的认知,了解有关百花的知识。本书每 词还配有优美的画作,图文并茂,因此在内容和形式上均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可读性和观赏性,激发读者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无论是精彩绝伦的技艺,还是精雕细琢的手工,都可以进入非遗的候选名单,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邮票对非遗保护的推动作用,在于其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对于普及非遗常识、唤起民众的非遗保护意识、推动全社会来关心非遗参与非遗保护,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方寸天地——邮票上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集邮日历用邮票图稿浓缩了中国非物质遗产精髓,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别,并提炼每个非遗项目的特点,用300多张非遗邮票,一日一图,一图一文,多角度向读者展示东方美学,让读者每翻开新的一页都是惊喜的新一天。
在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史中,瓷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是历代审美雅趣的集中体现,是当时社会风俗的具象注脚,也是承载着千年文明的石火结晶。作者深耕古陶瓷研究领域多年,从专业学者的角度出发,以流畅的文笔,辅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衣冠古国乃称“华夏”,上下五千年文明,便有上下五千年衣装华服。服饰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不同历史时期服饰的发展各有侧重。《云裳华服衣生活》选取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的服饰为切入点,结合大量历代典籍史料、考古研究成果和服饰文物图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从先秦直到近代中国服饰艺术发展的历史。不仅如此,本书也关注古人的审美,关注古人的生活,通过服饰透视中华服饰文化发展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