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它的古老和深邃使它当之无愧为 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 。《易经》与《道德经》、《论语》一起构成中华民族的三条经线,共同成为华夏文化的灵魂,其他文化皆从此三者衍生而来。在中国古代史上,易学专著达三千余种,形成人类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学术奇观。《易经》传到西方后,被人们看成是一部奇妙的未来学著作。他们惊呼,东方文化正在改变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易经》的哲理可以涵盖万物,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易经》总会有一个发展 框架 在等着,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易经》是人类思想的*,迄今没有任何一种思想超过《易经》的高度。然而,《易经》蕴藏的道理都是在生活中能见到的,说出来会让人觉得豁然开朗。
黄铭、曾亦译注的《春秋公羊传》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 微言大义 ,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公羊传》的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公羊学大盛于西汉,历代注疏研究均不乏其人,名家有董仲舒,何休,清代常州学派与康有为等。本次出版我们约请国内公羊学研究*名学者上海同济大学曾亦教授对全书进行详尽注释与翻译。顾及义例阐发与普及串讲两个层面,是《春秋公羊传》的较好普及读本。
小词,本是宴乐助兴之作,却因士大夫在创作时无意或有意地带入家国之思,使其精神内涵呈现丰富层次,形成幽微深曲的美感特质。从两宋之苏东坡、辛稼轩,至清之张惠言、陈曾寿,再到民国之吕碧城、沈祖棻,叶嘉莹在本书中透过一首首经典词作,将传统读书人于小词中折射出的隐忍持守、家国抱负尽数展现,*佳诠释了 兴于微言 的词之特质,以及潜藏其中的士人修养。
为什么尊像画可诱导信仰? 为什么佛国诸尊妙相庄严? 为什么菩萨表现出饶益有情? 为什么护法尊者罗汉长驻人间? 为什么佛弟子是佛陀的衣钵传人? 为什么有众多神众护佑佛法? 《解读敦煌 佛国尊像》叙述敦煌每尊(佛、菩萨)塑像、画像的规制、色彩及艺术特点和成就,有的还有关于尊像的背景故事。是研究敦煌佛像的读物。
《口袋本小故事》包括6个分册《对联小故事》《谜语小故事》《俗语小故事》《谚语小故事》《歇后语小故事》和《惯用语小故事》。每个分册有小故事70余篇,生动形象地阐明了相关熟语、对联等的历史渊源、民间传说以及其中蕴含的现实意义和深刻道理,有趣、丰富而全面。故事短小精悍且妙趣横生。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见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够领会到从古至今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博大精深。
功夫是中国文化的一面镜子。中国功夫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其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和中华美德,对我们的幸福生活有很大借鉴意义。 多年来,作者通过大量实地走访研究,采访了少林、太极、八卦、形意、咏春等知名流派的代表人物,进而提炼出功夫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哲学的十二个维度:忍、根、忠、敬、和、易、平、中、空、无、实、武。十二个章节分为三组,即本书的三个部分 天、地、人,象征天人合一。作者认为,中国功夫的本质并非好勇斗狠,而是勇于奋斗,勇于拼搏,也是充分释放潜能,从而达到 功夫不是格斗的艺术,而是停止格斗的艺术 之境。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若干弟子言行的经典。因此《论语》旧注本之多,解释之歧异,它书罕能与之相匹。今人又有各种现代语体文的注译本不断问世,且加之以各种阐释,愈见纷繁。为适应本书在大学课堂上讲读经典文本的需要,本编采用了集几种重要的旧注为主,问之以少量今人之解释为辅的方法,编者自己只极少地对个别的注释表示看法,也尽量少用现代语体文解释字义。
《文选讲读》精选《文选》中赋、书、设论、对问、序、论、吊、诔、诗等体裁四十九篇进行讲读。其中赋十一篇,书八篇,设论与对问两篇,序两篇,论四篇,吊与诔三篇,诗十九首。注释移录经典性的唐李善原注,集评撷取历代警策之语,另设有问题分析、文学史链接、文化史拓展等栏目,以期打通文史。
......
帛书,是古代春秋战国至汉代写在绢帛上的文书。帛书又名缯书,是以白色丝帛,即本色的初级丝织物为书写材料,常常有“竹帛”并举,并且帛是其中贵重的一种。现有 早的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完整帛书,以及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为大宗。就书法而言,布局大体齐整字体扁平而稳定,笔法圆润流畅,介于篆隶之间,这种将文字艺术化的追求,深受广大书法者的爱好。为 好地配合广大书法家、书法爱好者进行帛书的创作,书稿针对对联幅式产生的渊源、特征等进行集字谋篇,并对其章法布局逐一评说,在评说中欣赏,在欣赏中学习章法布局的有关知识,力求图文并茂,言之有物,论之有据,使之成为书法家、书法教育者、书法爱好者不可多得的一本参考书、教科书。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指导农事的传统历法, 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结晶,含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邱丙军主编的《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精)》围绕不同季节、不同节气的自然变化,介绍了气候变化、农事活动、传统习俗、饮食养生、诗词谚语等内容,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既注重知识性,又注重趣味性,是一本有关二十四节气知识的家庭实用宝典。
《每天读点孝经智慧大全集》 孝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经》也是儒家经典 十三经 之一。本书以《孝经》智慧为主体,同时汲取《论语》、《弟子规》、《礼记》的精髓,从做人的基本道理讲起,诠释了 孝道 的意义,大至天下政治、社会环境、君王作为,小至个人、家庭的望子成龙(成凤),旁征博引,引导读者从小处做起,修身养性,小孝于家,大孝于国,既弘扬了传统文化里的优良美德,又传播了国学常识,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每天读点美德经智慧大全集》 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很多古代著作中都有关于美德的论述。本书汲取中国古典著述中美德智慧的精髓,按照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整理,精选 400 多个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事迹,分别从公心、责任感、恒心、孝心、情义、仁爱、诚信、谦虚、好学
为什么法华经借比喻阐明妙法? 为什么法华信仰流传广泛? 为什么佛陀的结局是涅? 为什么涅槃信仰遭受抵触? 为什么维摩诘游戏于人间? 为什么名士推崇维摩诘经? 《解读敦煌 法华经故事》专门介绍敦煌经卷中的法华经画卷,解释细密周到,配以精美的图片,文字优美,资料可靠,是研究敦煌的重要参考读物。
《宋明理学》讲了宋明理学历来是中国古代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各种专题性的研究以及通论性的撰述,甚是繁富。一般来说,学术的研究犹如科学的进步,后人站在前人的肩上,不论材料的考订,还是名理的辨析,当是一代胜过一代。然而,不同学科的研究自有其特殊性,不可一概而论。
《明史讲义(精)》作者孟森以正史《明史》为基础,以私修史及野史笔记等作为引证,将《明史》中诸多疑问勘正清楚。全书分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部分,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评述,内容充实、轮廓清晰、考证翔实,显示出很高的学术造诣,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今日之中国,正处于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中,人们向传统文明寻找智慧的渴望,从未像今天这样强烈。为此,范曾先生暂放下手中的画笔,用他专享的方式带领大家走进生动有趣的同学课堂,让历史的智慧,复活在现代人的生活难题中。 在众生内心喧浮躁的今天,《国学开讲》无疑是亘古不息、不舍昼夜的精神源泉,是传统文明在当下的激荡回响,是范曾先生在不逾矩之年,自由挥洒的一部难得之作。 《国学开讲》贯穿儒、释、道、艺四大门类,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范曾先生对国学和艺术的体悟,以儒做人、以释见性、以道明德、以艺修身。在本书中,他还将指点我们学习国学的方便法门;在中西文化对比下把握国学精髓。并将国学智慧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范曾,中国当代很负盛名的学者、书画家、诗人,他潜心研究国学经典,其诗书画作品是吸收了儒家、释家和
国学就是以儒学为主题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其内容广泛,博大精深。《国学百科1000问》精心选取了1000个国学问题,基本囊括了国学中基础、核心的知识,是您扩充知识储备、提高文化修养的*读本。
本书是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本中国经典的解读,内容由引语、原文、注释、译文四部分组成,每本书后有附录,主要包括作者简介和原书的思想价值、历史影响等情况的介绍。其中注释主要包括难字难词的注音释义和人物、典章制度的介绍,简洁而准确;译文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达到了既通畅又典雅的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