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欧美中心主义模式,从全球性视角切入,以梦想、思想、空间、物品、外表、情感、运动、歌声等关键词为研究聚焦点,以点带面,绘制了纵贯两百余年、跨越世界各大洲的女性主义全球史。 全书探源了不同的女性主义梦想;讨论 父权制 及其他术语如何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组织中存在的种种性别模式,由此找出女性主义的理论来源;将女性主义置于工作场所与礼拜空间,探讨女性主义的空间问题;聚焦女性主义物件,透过徽章、海报、服饰等日常用品,突出女性主义物质文化与视觉文化,并将其延伸至女性服装与时尚包装下的 外表 ;同时还探究了女性主义引起的种种情感。 作者既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女性主义思想与女权运动,也密切关注那些为性别不平等而奋斗的个体女性的人生。通过放大曾被忽视、被淹没的声音,以及绘制女性主义的世界性
《中国文化史 上册》 此书系中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引用六经、诸子、廿五史、历代各家著述、国外汉学家论著,以及近代报纸杂志、统计报道,多达六百余种。由于作者身经清末政治败濒于崩溃之际,痛感民族自尊心的丧失、崇洋媚外的奴化思想无从抵制,因此蓄志阐述中国文化政教源流,以增强我民族自尊心,故而抉择中国文化的特质,以鼓励青年学习、继承和发扬我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通观全书,史实充分,议论精彩,至今依然是研治中国文化史的书。 本套书还有: 《中国文化史 下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是 悠久的文明,它以巨大的创造力书写出了令世界赞叹不已的人类传奇。《中华文明五千年》创新中国传统的叙事方式,以开阔的人文科学视野、博大精深的内容、浓郁的家国情怀、严谨优美的文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波澜壮阔的发展道路。它史料丰富、例证翔实、叙述简洁、笔墨精湛,从远古到近代,把五千年跌宕起伏、五彩斑斓、精彩厚重、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美好而又深情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向世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智慧。《中华文明五千年》是传承中华文明传统、借鉴中国智慧、弘扬中华精神的 学术普及著作,它重理论、成系统而又多有史料的佐证,有描述、配百余幅彩色插图而又不乏精辟的警语,可以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它可为普通读者领略中华文化精髓提
本书是英国 文化史家彼得·伯克的 作品,对流亡者与客居者在知识 的贡献做了广泛的思考,充满了逸闻趣事和引人入胜的发现;讲述了流亡者与客居者即使在背井离乡的阴影下,也能创造新的知识。伯克认为,历 不同文化背景学者之间的相遇,对双方都是一种教育,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思维方式。流亡者用疏离超然的眼光看待祖国和客居国,使他们能够注意到两国学者所忽略的东西;与此同时,两种不同的思想风格有时经过他们的融合会通后,也会产生创造性的混合,产生新的知识。 本书作者彼得·伯克是剑桥大学荣休教授, 新史学的史学巨擘、新文化史研究的重要旗手,在 学术界和读者群体中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本书是他在知识史领域的 力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反映了欧美学术界知识史和移民史领域的 研究成果,观点新颖,前沿性强,拓展了史学史
李国栋,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特聘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日民俗文化比较研究,稻作文化研究。本书以日本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为基本断代,以非文字证据为主要支撑,以日本绳纹人与中国古越人的共同祖居地 东中国海平原 为焦点,阐释了15000年前日本绳纹文化的产生;根据稻作背景和创世神话,通过玉玦、勾玉、红漆角栉、石钺、古菱形纹以及前方后圆坟、三角缘神兽镜和错金铭文铁剑等器物,阐释了中日两国7000年前-1500年前以稲作农耕为背景的文化交流和民俗的形成和演变。
《中国地景文化史纲图说》(作者佟裕哲、刘晖)不仅有历史文献和理论的梳理,更重要的是佟裕哲教授亲自到实地调查测绘,对测绘图予以分析和评价,这是十分不容易的。尤其是他扎根于西部50多年,对周、秦、汉、唐遗留下的景园遗迹进行挖掘、整理,总结其类型和基本理论体系,让人们在了解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和岭南园林的同时,认识到西部园林的价值。佟裕哲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的执著追求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值得当代学人学习!
该书为“鲁迅与中国现代文艺复兴思潮” 学术研讨会(2018年11月,海口)论文选集。全书从该次会议收到的150多篇论文中精选45篇左右,集中反映了 外学界在这一问题上所取得的 进展。具体内容既涉及鲁迅思想、艺术的形成发展,也涉及国近代现代文艺复兴思潮的形成与演变、鲁迅与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鲁迅反传统思想的复杂内涵、鲁迅对中国现代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以及鲁迅研究的各类新发现、新课题等许多方面。
印加结绳是印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作者 运用二进制编码研究印加结绳,系统地解析了结绳二进制编码的物理构成、语言构成,结绳符号的容量与代码转换,结绳信息系统中的符号理论等印加结绳的多种重要元素,构建了印加结绳的信息存储和交流系统相统一的理论 ,阐明结绳是印加人用来记录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上下)/中国学术论著精品丛刊》一书汇集了向达先生自1926年到1954年间发表的关于中西文化交流史(并不局限于唐代)和目录学的23篇论文。这些论文按内容可以分成四部分: 部分四篇,主要讨论唐代中外文化关系史和 西南少数民族的历史;第二部分十篇,属—于敦煌学的范围;第三部分三篇,主要讨论摄山 石刻和明清之际传人中国的西洋美术;第四部分六篇,属于目录学范围。本书集中反映了向达先生在历史学、中外文化交流史、西域史地考古研究、敦煌学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成就。
《戏曲演进史》是曾永义教授以剧种的演进为骨架,参照诸多文献资料与底本,编成的鸿篇巨制,全面阐述了中国戏曲的演进过程,被认为“完善了一代之学的内涵和外延”,是该领域的标志性著作。%26nbsp;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