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风俗,无非人之衣、食、住、行、婚、丧、育、娱、宗教、岁时等等。可以说,风俗与人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横向而谈,不同之地有不同风俗,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经历五千年发展,各个区域风俗虽有差异,然其共同点更多。纵向而谈,中国历史虽历经朝代更迭、社会变迁,制度有变,风俗亦不可能不变,但其于变之中同样可见诸多不变者,此则中国风俗之内核。 李琮编著的这本《民国风俗》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民国的社会风情,依品味民国、装扮民国、穿越民国、礼俗民国四个部类分别叙述,以期使读者一窥民国风俗之概貌。
本书突破宏大叙事和历史目的论在教育史研究上的桎梏,摆脱教科书模式,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采用社会史的方法,深入私塾与塾师的生活现场和教育现场,以**手的材料,探讨私塾及私塾教师所受到的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与制约,以更广阔的社会历史变迁为视野,剖析*底层的教育形态的动荡与变革,厘清中国基础教育的演进路线。本书在内容安排上以历史时段为主线,从内部史和外部史两个层面展开。内部史主要研究私塾内部的教学活动,包括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校舍设施、私塾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等;外部史主要研究私塾与社会文化、社会结构、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关系。
本书从城市变迁、山水风貌、人文荟萃、文化精粹、工商成就、特色习尚、敢为人先七个部分,引经据典,分门别类地介绍了武汉市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概况。作为本土的武汉人,作者对武汉这座城市怀有深厚的情感,加之其广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本书具有厚积薄发,内容全面,细节丰富的特点,集资料性和史料性,文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具有较强的阅读价值。
文化包罗万象。文化是神秘的,在于交流,在于了解,在于积淀、在于传承。《中国文化双语用书:中国文化概论(汉英对照)》详尽论述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类型和主要特征,涵盖了中国历史、传统、宗教、文学、饮食、医药、茶与酒、服饰、建筑、旅游、武术、节庆等文化现象,以及四大发明和万里长城。可作为高等院校英语专业选修课和非英语专业公选课教材,也适合出国留学人员和外国友人阅读。
早起喝一杯咖啡,疲倦时点一支烟,聚会时来一瓶可乐,你对这些习惯上瘾吗? 酒精、烟草、咖啡因、鸦片、、古柯叶,瘾品已经深深渗入了我们的生活。戴维·考特莱特编著的《上瘾五百年(烟酒咖啡和鸦片的历史)》综合了心理、药物、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的研究,详细介绍所有能让人类成瘾的物品,以及瘾品背后的经济、文化和战争。瘾品在历史上的力量有多大?它们为何有合法与违禁之分?是什么力量将瘾品的流行推动为规模庞大、模式各异的商品贸易?作者从瘾品的功能用途到它们的发现,到全球贸易的流通和经济政策,全面介绍精神瘾品的文化,追踪出大众化瘾品进入全球贸易主流的来龙去脉,内容有趣,视野广博,令人眼界大开。毫无疑问,它是一本关于瘾品文化史的经典著作,也是一本横跨世界史与药物史的杰作。
该书旨在对停滞了数十年的阿拉伯复兴事业做出文明的审视。作者认为阿拉伯人以往关注和追随的对象一直是西方,但历史证明西方没有帮助阿拉伯世界实现复兴,反而使其陷入了更大的危机。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阿拉伯人不仅应当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各领域的友好关系,还应当积极学习和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努力实现“文明的追随”。 作者在书中回顾了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中国成功的经验,并且认为“非模式化”是中国发展经验的精髓,阿拉伯人应积极借鉴。此外,作者还详细分析了中阿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历史基础和现实条件,认为中、阿两大文明可以相互扶持,从而实现“中国梦”和“阿拉伯梦”。
当减肥执念已成为一种全民精神官能症时,社会上对肥胖产生集体反感,庞大的瘦身产业也随之附和。路易丝·福克斯克罗夫特编著的《卡路里与束身衣(跨越两千年的节食史)》中讲述了人类与食物复杂微妙的关系,不同历史时期人们推崇的体型的时尚与潮流,以及人类的文化信仰和社会规范的变迁。为了拥有 体型,人们曾经尝试各种荒唐的减肥法.英国诗人拜伦 的瘦身餐是饼干配苏打水,茜茜公主每天花一小时穿束身衣,甚至将自己缝死在衣服中……为什么两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前仆后继地投身各种减肥方法?书中深刻揭露了推动节食业发展的种种虚构的“童话”,在介绍各种减肥方式的同时告诉人们如何以正确的方法来对待饮食和自身,从而获得身心愉悦。
本书自1992年第1版出版以来,获得了多项图书大奖,以其材料丰富、观点鲜明、结构编排合理成为流行至今的人文通识标准教材。本书的编写始终秉承一个宗旨,即在历史解读的框架内为读者提供一种有关文化表达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这一宗旨将帮助读者运用不断提高的历史眼光来丰富和加深他们自己对当今世界的*见解,以鼓励他们投入到对未来的积极建设之中。 本册共6讲,主要范围是从史前到罗马帝国晚期的古代世界。按照时间顺序,本册首先介绍了近东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及尼罗河文明,然后讲述了希腊文明从萌芽到*再到衰落,被后继崛起的罗马征服并吸纳,而罗马帝国文明又是如何被脱胎于犹太教的基督教所征服。作者为我们展演了人类从洪荒时代到希腊-罗马与犹太-基督教这两大西方文明传统汇流的气势磅礴,让我们回顾了古代世界激动
中世纪宴会、宴会竞赛、来自地狱的宴会、欧洲宴会改革、维多利亚宴会、茶席、同类相食的宴会、冬至宴会…… 尼科拉·弗莱彻所著的《查理曼大帝的桌布(一部开胃的宴会史)》是一本关于饮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 筵席、宴会和盛大的晚宴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有的传播欢乐,有的服务于政治,还有的与死亡联系在一起。在本书中,作者用大量生动,甚至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宴会典故向读者剖析了为什么人们喜欢聚餐狂欢、觥筹交错。 从波斯到日本,从中国到墨西哥,从欧洲王室到南极探险家,从阿拉伯人到阿兹特克人;从中世纪奢侈铺张的宫廷宴会、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化宴会到朴素细致的日本茶席,“宴会”给我们留下 多的是饮食之外的种种一一仪式、器皿,以及隐藏在宴会之中的风俗、文化和时代特质
她 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所发明的一个影响深远的女性新代词。它的诞生、早期书写实践和社会认同的过程,蕴涵着丰富多彩、生动曲折的历史内容。揭示这一过程,对于认知汉语的现代变革、新文艺的起源、女性意识的强化与渗透,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互动的意义等,都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 她 字的文化史》是作者长期研究近代中国新名词的一个典型个案,很是系统完整。其所发掘出的材料让人感到惊奇。全书为 她 字作 传 ,构思新颖,讨论深入,图文并茂,集历史叙事、史实考辨、分析评论于一体,融语言、文学、性别、观念和跨文化交流的多维视野于一字,是对反对 她 字的史学大师陈寅恪 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 理念的自觉实践。
本期《班门》,以铁铸造。 当人类走出青铜时代,控制炙热而腾跃的火焰, 将铁矿石熔化,再施展精妙技巧, 将红得通明透澈的铁水打造成各种形状的铁器。不论是为生活,是为杀伐,人类历史就此换了新颜面。 2500 年前,吴王阖闾令铸剑师干将铸剑,铁汁不下,同为铸剑师的妻子莫邪投身火中,化作炉神,铸成 干将莫邪 两把盖世名剑。这无从考证的传说,将打铁匠人推向至高的地位,使之永久地流淌在文化的血液里。 距中国 8000 千米之外, 300 米高的巴黎铁塔矗立着。*初,这铁的躯干被人们称为 可憎之物 巴黎之耻 ,建筑师、机械设计师埃菲尔饱受嘲笑。但当这铁的建筑物树立起来之后,言语在这铁骨架的雄伟面前丧失了气力。 要相信,铮铮铁骨,绝不会在时代里化作将熄的火星。
人类生活着的地球是美丽的,它的美丽不仅在于长存于天地之间的景观,也在于它即将消逝的珍奇。为了留住曾经的辉煌,人们作出了种种的努力,其中*影响力的一项举措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与它同时的还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成立。这些举措的终极目的就是呼吁世界人民为合理保护和恢复全人类共同的遗产作出积极贡献,倡导对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保护。 这些人类历史上神秘的文化现象包括地理名胜、历史考古、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学艺术、宗教民俗、自然生物、古代文明8个部分。
1918年1月,在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四大台柱”的推动下,《新青年》杂志从四卷一号起转型“复活”为六名北大同事轮值编辑的同人刊物,直接启动了新文化运动,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命运。而随着《新青年》同人的内部分化,陈独秀开始直接介入政治活动并且把《新青年》回迁上海,结束了这份同人刊物的短暂辉煌。本书大量运用档案、日记、回忆录等材料,试图还原《新青年》杂志内部的运作状况和人际关系,呈现《新青年》同人从志同道合到殊途异路的历史真相,并进一步在比照对撞中反思“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与路径选择。
自1784年美国的 中国皇后号 商船带着贸易代表团到达中国广州起,中国的饮食文化便进入了美国人的眼帘。在此后的200多年里,中餐与中国文化随着一波又一波华人移民的到来,在美国的土地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美国文化不断融合,*终演变成一种中国人并不熟悉的美式中餐文化。时至今日,美国的中餐馆已经超过了40,000家。 从食物的角度看,中餐在美国经历了从 舶来食品、穷人食品、快餐食品 到 本土食品、精细食品、文化食品 的过程;从历史的角度看,华人群体在美国也同时经历了从 外来人、开荒人、边缘人 到 华裔美国人、文明人 的过程。作者安德鲁 科伊正是将中餐在美国的历史与中国移民在美国200多年的奋斗过程相结合,呈现出一幅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未曾想见却又真实动人的历史画卷。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在往昔的沧桑岁月中创造、积累起来的文化宝藏,记录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辉煌和博大精深。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人,也是留给世界的丰厚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