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杂记》记录了周肇祥于民国初年不辞辛劳、倾囊收购文物图书以及竭尽心力、从事考证鉴定的经历。涉及的北京文史范围甚广,包括政经、文化、文物、历史、教育、宗教、旅游、交通、人事暨社会风情的方方面面,侃侃而谈,涉笔成趣。行踪所至,非但京城内外名胜古迹,并远涉津冀盘山,大有 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 的气概。其间又反映了与徐森玉、傅增湘等名人挚友的交往,世事沧桑,物换星移,书稿为后世留下了民国时期存留的名胜古迹的翔实调研资料。 原作楷书部分(1912 1916)曾出版,由朱家溍先生题写书名,史树青先生作序,赵珩、海波两位先生整理,在学术界、收藏界曾获得广泛好评。此次出版,增补了新发现的行草部分(1920 1928),由宋惕冰先生整理。
本书是南方日报潮州记者站在掌握大量史实的基础上,适度结合当下热点,对潮州文化进行系统性梳理后所作的观察和报道。全书辑录31篇文章,主要关注大众对潮州文化最关心、最好奇的问题,分 文脉 地标 英贤 艺韵 四章,分别介绍潮州的文化源流、名胜古迹、文化名人和革命志士、民间艺术和饮食文化等。 本书特色在于对大量史料进行了 南方角度 的 深加工 ,使试图了解潮州文化的读者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为潮州文化的呈现提供了更具可读性与学术性的途径,为大众打开了解潮州文化的重要窗口,为文史专家、潮学学者打造了研究成果与大众接轨的平台,使潮州文化相关研究能够通过媒体笔法以更为亲和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是一份北京城大大小小千百条胡同的 履历 。详略不一。有的胡同故事多,字儿多,在历史上比较有地位,或者被保护得不错。有的胡同字儿少,可能只剩胡同名 也就是被拆掉或改掉了。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千条胡同的老城又可以有多少种讲述?不妨翻开这本充满知识、故事和情趣的《风雨晴雪走胡同》。作者是一位军事老记者,他用脚步丈量北京老城,从知名的砖塔胡同、南锣鼓巷,至各种不知名的、改了名或即将消失的细小胡同,将它们平凡或伟大的故事细细讲来。白描似的轻快利落的笔触,亲切随和,如同听作者边走边说。 在细数大人物伟业、回溯历史波澜、感怀胡同景况变迁的同时,顺便考察胡同里的院落、动物、植物、气象、废墟和犄角旮旯。不同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天候里,会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人也一样。(扫内文
《我为江西鼓与呼》一书创造性地总结了江西文化 万千百十 和江西旅游资源的 3461 密码。全书共分为13个章节,分别从红色旅游、特色市县、优质景区、江西人物、赣菜美食等多个方面介绍江西旅游和文化特色,并结合江西当前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因素,以及作者本人实地调研情况,为 江西风景独好 品牌发展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本书是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研究编《江苏地方文化史》丛书中的一种,由卢海鸣、曹劲松主编。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以断代史的形式,展现了从远古时代到民国时期南京地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总体特征;下编以专题史的形式,论述了南京文学、书法、绘画、教育、宗教、科技、民俗等领域的基本面貌和突出成就,是一部全面反映南京地方文化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的力作,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文化是南京这座城市的底色和灵魂。 南京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别于 京派 文化的古典和 海派 文化的浪漫, 也有别于长安文化的雄浑、广府文化的务实和天府文化的乐观,具有地域特色又富有时代特点的特质。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万寿宫文化、江右商帮两者的纵深解读,基本厘清了两者各自的发展脉络,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阐释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辩证地分析了两者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客观论述了两者融合所孕育的江右商帮精神。同时认为正是两者的融合孕育了江右商帮精神。当代赣商正是江右商帮精神传承与弘扬的践行者。主要内容分为六章:万寿宫文化的起源与内涵、江右商帮的形成与特征、江右商帮与万寿宫文化的融合、江右商帮与万寿宫文化的历史贡献、江右商帮的衰退与万寿宫文化的局限、当代赣商的崛起与江右商帮精神传承。
《山河永定 石景山的故事》 围绕西山永定河文化带 六张文化名片 ,以邮差马爷爷从青年到老年送信路上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将石景山的标志性文化遗产串联起来,讲述石景山悠久多彩的时代故事,展现石景山 山水文城 的独特魅力,进一步释放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传承。《山河永定 石景山的故事》 可供少年儿童及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爱好者阅读。
十三行 活动所形成的街区、曾是 中国*商埠 所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清帝国的广州一个经济 增长极 ,对此后长期的城市建设给予了 正能量 作用。今天,十三行历史街区及其相关历史地段,既是千年商都、世界名城 广州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开展涉外文化商贸寻根旅游的一笔巨大的空间环境资源。
本书以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从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升文化消费水平两方面,深入探讨了推动文化消费的内生动力,并从加强体验经济、壮大休闲经济、推动网络文化、开拓亚文化领域等方面,讨论了如何鼓励、培植进而推进文化消费新模式。从城乡文化消费不平衡,优化整合现有资源,到结合云上传播、元宇宙、人工智能等当下文化消费新动态,试图探索上海推动具有国际化的文化消费新布局。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如何将上海资源优势转化为功能优势,全面促进文化消费,打响 上海文化 和 上海消费 两大品牌,为提升上海城市文化消费能级和城市软实力规划了清晰的施工图和实景图。
顺德是著名侨乡,祖籍顺德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不仅数量多,而且历史久远,他们虽远离故土,但为祖国抗战和顺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以时间为序,通过系统梳理顺德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的发展历史,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及其代表人物对祖国及顺德发展的赤诚奉献。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可以较全面地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及顺德这片土地影响下的顺德人在世界各地的奋斗历程,而且能进一步理解祖国与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同气连枝、守望相助的同胞情谊及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精神内涵。
作者将钢笔画与北京胡同文化元素相结合,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了数十年前北京胡同生活的风情。语言朴实无华却情感丰富,追忆童年往事,诉说生活感悟;绘画功底扎实,技法娴熟,画风唯美、亲切,富有情趣。作者对故乡北京的深厚情感与眷恋,都融在老北京话的乡音和如临其境的画面里。
《大连历史街区与建筑》侧重于从城市街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大连城市建设早期的一些主要历史街区与建筑,以详实的手档案资料、真实生动的故事,寓理于文、点面结合的叙述,以史鉴今、启迪未来的笔法,再现大连城市特色历史街区形成与发展,是一部关于大连城市建设历史的珍贵资料,记录了光阴流转,讲述了时代变迁,为关心和热爱大连城市的人们提供一部韵味十足的文化 大餐 的同时,揭示城市成长的规律,探求城市未来之路。
《叫我怎能不歌唱》一书是一部歌颂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弘扬正能量的书稿。该书通过60位亲历者忆苦难、话幸福、讲巨变,以他们的现身说法,全面再现了社会主义新西藏的新成就、新变化、新形象,反映了西藏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及人的精神面貌的巨大改变,抒发了广大西藏人民发自内心的感恩党、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全书是由《西藏日报》上刊载的60篇新闻稿加工汇编而成,并配有亲历者的生活照片,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2017年2月、6月,*总书记先后两次就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做出重要指示。2017年2月,市委书记蔡奇就推动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利用工作做调查研究,强调要以高度历史使命感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运河文化是通州主要的文化基因,运河文化精神是通州作家精神构建的母体。将当代通州作家作品的 人味 、运河文化的 水味 、城市副中心建设 通州味 有机融合是体现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必然趋势。书稿旨在通过以刘绍棠、王梓夫等具有代表性的当代通州本土作家作品与大运河文化千丝万缕的 浸润 与 书写 、 丰富 与 重塑 、 传承 和 发展 的关系,从作家作品的文学视角发现运河文化的精神内涵和特征,深化 通州味 的挖掘和研究,拓展大运河文化带的研究领域,探索运河文化精神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建设背景下传承机制和对策。
苏东坡一生之中曾九次来到宜兴,宜兴留下了他无数的足迹,他也为宜兴留下了许多名句,还留下了名帖《橘颂帖》和《阳羡帖》,可见他对宜兴爱的深厚。宜兴历来崇文厚德、耕读传家,是著名的院士之乡、教授之乡、书画之乡。九百多年过去了,宜兴人从来没有忘记过苏东坡。本书想将苏东坡与宜兴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了解为何苏东坡如此眷恋宜兴。本书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为四个篇章,把每个季节宜兴独有的元素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进行展示,苏东坡诗句中曾写过的用原句引出,苏东坡未曾看到的通过卡通形象 宜?欣 充当导游,将目前的发展、建设告诉宜兴人眷恋的东坡先生,也将 强富美高 的新宜兴推荐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