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文化散文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风貌、人文历史、宗教传承等几个方面,全书共十四篇文章,如《源的坛城》《通向天的江》《源自天的河》《极地盛开的莲花》《珠牡走过的地方》《摩挲江源大地》《寻找可可西里》《历史的港湾》《青藏文化的根》等,作者文扎通过走访,从当地人古老而独特的眼光和观念出发,以不同的出发点、全新的视角展示维系天下生灵的大江大河的 源 生态和 源 文化。
本书为《源文化》丛书之一。作者以细腻的散文笔调、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献了自己两上青藏高原,考察澜沧江、长江和黄河源头的经历,集中展示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风貌、人文历史等。通过走访,作者从当地古老的民族风情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出发,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展示维系天下生灵的大江大河的 源 生态和 源 文化,并在这一路上绮丽壮阔的自然风貌,以及这片雪域神秘动人的人文风貌中寄托了自己对高原人文与历史的思考,所以这是一部具有经典品质的生态文学作品,也是一部高水准的纪实文学作品,是作者极高的精神境界与文学造诣的集中体现。
《大连历史街区与建筑》侧重于从城市街区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角度,介绍了大连城市建设早期的一些主要历史街区与建筑,以详实的手档案资料、真实生动的故事,寓理于文、点面结合的叙述,以史鉴今、启迪未来的笔法,再现大连城市特色历史街区形成与发展,是一部关于大连城市建设历史的珍贵资料,记录了光阴流转,讲述了时代变迁,为关心和热爱大连城市的人们提供一部韵味十足的文化 大餐 的同时,揭示城市成长的规律,探求城市未来之路。
河北自古即是京畿要地,这里有清代*的皇家古典园林避暑山庄,中国*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清代皇家游猎的场所木兰围场,还有邯郸赵王城遗址、涉县娲皇宫、响堂山石窟、保定直隶总督署、古莲花池、清西陵,唐山清东陵、沧州铁狮子、定州塔、赵州桥、正定隆兴寺等。在悠悠历史古迹的背后,河北省也不乏拥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景观,山、水、草原各种景致相映相成,为“燕赵大地”增添了不少色彩。作者辛塞波历时两年,实地考察河北各地古建,将建筑绘画与历史文献相综合,汇总80多幅写生作品集结成书,得有《河北古建掠影》面市。全书文字均为中英双语,以方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 本套丛书还包括:《石家庄漫记》、《水淀留痕》
该书由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湖北大学湖北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组织编撰,依托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等相关研究机构,团结湖北文化产业研究领域专家,在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文化厅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调查问卷、深度采访、个案研究等多元研究方法,对2017-2018年湖北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以及各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把握湖北文化产业发展趋向,并提出建设性的建与对策,为湖北文化产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一研究思路对于促进 政-研-学-产 的真正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古蜀道寻踪》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蜀道沟壑纵横、危岩险峰众多,沿途的山关曾是刀光剑影的古战场,大唐皇帝曾从此逃命,文人雅士经过蜀道后留下了传世的诗篇。本书收录93幅画作,记录了古蜀道瑰丽的风光、深厚的历史。每幅画作配有简要的中英文说明。 《山城旧影》 本书收录98幅画作,记录了重庆老城及周边古镇的历史风貌和曾在街头巷尾随处可感的民风民俗,配有简要的中英文说明。画作自然天成,依据资料和记忆再现了那些已不存在的景观。或鸟瞰、或仰观,凸显了山城街巷和山地建筑的特征,展现了重庆雄奇的自然山水、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 《三峡记忆》
《故园画忆系列:贵州村乡记忆》收录87幅以版画、素描、速写、白描等手法绘制的贵州历史遗迹、民族建筑、古旧器物的画作,反映了*贵州多元民族特色的古寨村落和城邑风貌。年轻的艺术家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使韵味十足的古镇村落具有强烈的艺术视觉效果。独特且具有韵味的乡村风情形象,加上中、英两种文字生动地叙述着过去动人而温煦的故事和传说,展现了一个神秘多彩、美不胜收的贵州。 本套书还包括:《贵州民族风情》、《贵州山水》。
本书是 河洛文化研究丛书 之一,河洛文化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根源性、核心性、传承性等特点,客家文化是*早的河洛人南迁后形成的,客家人有着河洛文化明显的特征: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同困难做斗争,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等等一些优良的文化传统,主要阐述河洛文化与客家优良传统间的关系。
年过花甲的罗枫产生了用画笔追寻老老宁波的美好记忆的冲动,为了使自己的画更有历史感,他选择了笔触繁复的钢笔画。共画了百余幅宛如照片般真实的钢笔画,这些画将上世纪初的宁波风土人情描绘得惟妙惟肖。为了追求细节真实,罗枫对画中的一砖一木一草都画非常用心。顿生怀旧之意。让更多的百姓去回忆和了解当年的老宁波民俗民间文化遗产,感受城市日新月异的变迁和对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老宁波遗风》由杨古城编著。 本套丛书还包括:《老宁波古韵》
《琉璃厂杂记》记录了周肇祥于民国初年不辞辛劳、倾囊收购文物图书以及竭尽心力、从事考证鉴定的经历。涉及的北京文史范围甚广,包括政经、文化、文物、历史、教育、宗教、旅游、交通、人事暨社会风情的方方面面,侃侃而谈,涉笔成趣。行踪所至,非但京城内外名胜古迹,并远涉津冀盘山,大有 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 的气概。其间又反映了与徐森玉、傅增湘等名人挚友的交往,世事沧桑,物换星移,书稿为后世留下了民国时期存留的名胜古迹的翔实调研资料。 原作楷书部分(1912 1916)曾出版,由朱家溍先生题写书名,史树青先生作序,赵珩、海波两位先生整理,在学术界、收藏界曾获得广泛好评。此次出版,增补了新发现的行草部分(1920 1928),由宋惕冰先生整理。
本书是河洛文化与闽台关系研究丛书中的一种,本书主要阐述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的关系,比如,河洛文化乃是客家文化的源头,对客家文化内容的详细性有着较为全面的介绍,包括客家民俗、客家生活方式、客家的居住特点等,从而对客家精神有着较好的提炼和总结。
作为一处五星级景区,当 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游客踏上鼓浪屿,惊喜地观赏着岛上那一座座外形迷人,风格多样的建筑时,当他们感受着岛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气息,体味着其中富含的历史内涵时,当他们的耳畔回响着一个个精彩纷呈,扑朔迷离的鼓浪屿传说与故事时,或许他们的脑海里会不由自主地浮现一连串的问题:是什么力量形塑了鼓浪屿的今天?在鼓浪屿穿过时代变幻无常的风云前行的路上,它曾经有过什么样鲜为人知的遭遇?为什么这样的经历会塑造出如此多姿多彩的鼓浪屿?鼓浪屿昨天走过的历史进程,又给 的我们留下什么样的启示?这些正是戴一峰等著的《海外移民与跨文化视野下的近代鼓浪屿社会变迁》所要探究的核心问题。
柳州,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因地形为 三江四合,抱城如壶 ,故称 壶城 。它既是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又是山水景观独特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柳江、大龙潭、元宝山 柳江人 、柳侯祠、柳州文庙 柳汽、柳钢、五菱、宝骏 壮族莫一大王、苗山坡会、侗族多耶 螺蛳粉、融安金橘、三防鸭 从自然到人文,从科技到文化,从历史到当下,柳州这座城市拥有独特的气质,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全景柳州》一书在极力探寻柳州自然地理与城市文明的关系,从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等范畴,对柳州的自然、空间、人文、民俗等方面进行全景式解读,挖掘柳州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承袭与创新,重现历史留在这个城市的记忆,展现柳州全景的今日面貌。全书分天赐、化成、技艺、风物四个板
《文化同根——闽台文缘》运用当代文化理论和闽台区域文化研究的成果,具体阐述闽台教育体系、文学艺术、宗教哲学、语言风俗、民间信仰以及史学等方面的亲缘关系,深入探讨闽台文化的传承、互动和文化认同的复杂关系。闽台两地风俗相通、习性相同,民间信仰相通,儒学教化一体,这些塑造了闽台常民相同或相近的“感觉结构”。